新华报业网 > 常州 > 要闻 > 正文
常州:潮起“两湖”向未来
2022/05/10 14:56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城市的下一条进阶之路在何方?滆湖上掠过的长风,掀起长荡湖的片片涟漪,一个被寄望着常州未来和希望、牵动着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群的创新之区应运而生。

  汇聚焦点,落子“两湖”。5月9日,常州高规格召开“两湖”创新区建设推进大会,27个总部、产业类项目签约。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担当“两湖创新区”路演推介官。一个城市的发展,紧要之处往往只有几步。当前,常州产业振兴之势日益凸显,能级跃升之势积蓄待发,区位质变之势呼之欲出,政通人和之势充分激发,新一轮发展最好的“时与势”聚于常州。紧扣“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目标,立下大志向、拉开大框架、做好大规划、体现大格局、实现大发展,奋力打造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让创新生态、产业生态、自然生态“三生联动”,让科技之美、智造之美、城市之美交相辉映。

  重塑城市格局,从运河之城走向湾区时代

  历史上,常州拥有着舟车会百越,襟带控三吴的区位优势;现实中,从地图上看长三角,贯穿长三角腹地的南北纵轴和牵引长江经济带的东西横轴交汇于常州,“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在常州决策层看来,一座城市必须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有定位。跳出常州看常州,两湖创新区成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盘活全局的“棋眼”,如果说运河经济成就了乡镇经济的腾飞、工业明星城的基底,那么“湖湾时代”恰是常州新一轮腾飞的龙头牵引、强劲引擎。

  冲刺万亿之城,城市能级、人口量级、创新核级如何突破发展天花板?平均每天新增290名“新常州人”,去年常州招引10.6万名人才,达历年之最。面临主城辐射带动不够、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如何再造一个足以承载200多万人的“未来中心”城区?陈金虎表示,以“两湖”创新区建设为契机,按下空间重塑、系统再造的“快进键”。这里有山水绝佳的生态基底、做强产业的实业基础、辐射周边的交通基点、争先率先的创新基因,是推动城市发展格局“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强劲引擎,推动全市区域发展更加均衡、人口分布更加合理、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功能布局更加科学,齐心冲破发展天花板、协力再创城市新辉煌。

  打造“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从重磅出炉的“两湖”创新区概念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看,聚焦“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定位,构筑面向长三角、面向未来的世界级生态创新湖区。

  新城市,就是围绕秀美生态的品质湖区,打造太湖流域最优水系生境区、国家碳中和实践先行区,探索常州城乡建设的绿色生态新模式,打造极具冲击力、辨识度的最美滨湖天际线,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滨湖可游憩。

  新产业,就是瞄准开放创新的未来湖区,围绕科技策源和高端商务两大主要方向,发展科研机构、实验研发、企业总部、金融贸易等核心功能;提升技术转化、文化旅游、生活服务、现代物流等支撑功能,对标全球的未来产业策源地,培育引领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打造支撑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区域服务中心。

  新人才,就是构建青春多元的品质湖区,建设集聚青年人才的“试验场”,成为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的重点区域,提供“舒适温馨的社区、优质周到的服务、智慧完备的设施、绿色健康的出行、创业创新的载体”。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创新,产业赛道竞逐城市未来

  正如西湖之于杭州、东湖之于武汉、太湖之于苏锡常,向湖生长、拥湖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大势。随着城市竞争回归产业主赛道,规划布局创新“硬核”、打造高能级平台,已经成为各地竞逐新赛道、增创新优势的“胜负手”。

  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是常州产业之城的最显著名片。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李满春看来,“两湖”地区是常州创新土壤最突出、最有条件培育产业新赛道的区域。一方面,集聚了常州科教城、国家高新区、中以、中德常州创新园等高浓度创新载体;一方面,星星充电、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独角兽领军企业风生水起,新能源动力电池、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碳材料等新兴产业集聚于此,将与上海、南京、杭州科创大走廊快速直联。

  锲而不舍兴产业,持之以恒抓项目。当前,常州已排出“两湖”创新区近期建设项目清单,共有118个项目,总投资达2530亿元。当天,9个总部和平台类项目、18个产业类项目签约落户。瞭望君注意到,其中既有中天钢铁、常发集团、百佳年代等常州老牌强企的全球研发总部,更有星星充电、蜂巢能源等独角兽新势力。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党委书记董才平表示,中天钢铁将加快“一总部多基地”新型产业布局,努力建设成为有规模、有品牌、有内涵、有温度、有核心竞争力、深受社会尊敬的世界一流钢铁联合企业,向世界五百强企业迈进!

  总投资150亿元、总面积1100亩的蜂巢能源常州工厂锂离子电池四期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蜂巢能源联席首席运营官张峰表示,未来常州将成为蜂巢全球布局中的超级母基地。作为动力电池产业的排头兵,蜂巢能源未来将抓住常州“两湖”创新区战略机遇,通过品类创新、Al智能制造、蜂链生态伙伴、资本共创等四大支撑战略,在产品、智造、供应链、资本四大维度支持战略落地,为“两湖”创新区和城市注入更多活力。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创新,让科技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两湖”创新区因湖而兴,因创新而名,要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全力建设高端创新平台、集聚优质创新主体、构建高效创新生态、吸引一流创新人才,为常州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提供强大源动力,打造融入全国全球创新网络的前沿窗口。

  高铁枢纽、河海大学校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总投资额5000万欧元的奥地利阿斯托特克汽车技术项目签约落地。截至目前,已有48家德语区企业签约落户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金坛区委书记陆秋明表示,创新是“两湖”创新区最鲜明的特质,金坛区将以微笑经济创新行动为牵引,打响“一人、一校、一国”区域创新品牌。弘扬华老创新基因,打造华罗庚创新中心、华罗庚高新区创智十二坊、华罗庚科学城;放大河海大学创新引领效应,实施校地合作项目;加强国际合作创新,全力打造以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和RCEP合作区为主体的国际合作园区,重点发力1到100的应用创新,让“新时代鱼米之乡、长三角科创田园”愿景变为现实。

  湖城共生,塑造长三角“中轴样板”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向湖发展。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从地图上看,洮滆两湖宛若江南大地的两颗明珠。清代诗人赵翼就曾留下“扁舟夜泛滆湖东、一片清秋月满空”的咏叹。

  从空中俯瞰,滆湖190平方公里的水面、77公里的岸线,长荡湖90平方公里的水面、62公里的岸线,常州两湖创新区轮廓正如振翅飞翔的蝴蝶。蝴蝶振翅,城市蝶变!

  陈金虎表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增创绿色发展优势,推动蓝绿空间占比达70%以上,打造长三角“生态样板”。植入“绿色低碳”基因,推动能源供给清洁化、产业发展绿色化、交通出行电动化、城市建设节能化,积极构建清洁能源体系、绿色制造体系、低碳生活体系、零碳经济体系,打造践行低碳城市理念的示范区。

  国家发改委去年正式批复,以两湖作为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成为全省唯一获批项目,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管控体系。一笔浓墨徐绘就,“两湖”创新向未来。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乔俊杰介绍,武进要坚持“科产城人”融合,推动城市“三生空间”一体安排,市政交通建设一体谋划,高质量做好滆湖生态修复、片区综合开发、交通枢纽建设、沿湖风光带打造和城市天际线设计,充分彰显世界一流的规划之美,倾力打造“经得住远眺、耐得住细看”的长三角最美湖湾城。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贾金庚解读说,两湖创新区最核心的特色是湖泊生态底色,以湖河为脉,创新岛链,重塑城市、湖湾和人的关系。中央活力区位于滆湖北岸,与湖湾风景交融呼应,是引领“两湖”地区跨越发展的核中之核;国际智造区依托武进高新区和常州科教城,是国际科创平台,引导研发与智造多维联动;未来科创区位于长荡湖北岸,聚集高端创新人才,打造高端制造国际合作和产城融合科创田园重点组团;融合创新区依托钟楼高新区、殷杏泰美丽乡村,是完善城乡功能,推动城乡融合;水乡绿苑区林草田居交错、水网塘荡密布,彰显水乡特色价值、预留未来创新功能。

  拥湖发展,向水而兴。这里依托科创鹭湖、候鸟天堂、科创学院、青年公园、中央公园、艺术天地、酒店集群、乐游半岛、创新水岸、人才智港建设,打造灵动自由、功能多元、层次丰富的湖湾主题岸线。远景规划常住人口230万,其中核心区55万,建设更有情怀、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城市,让人民找到心中的“诗和远方”。

  愿景落地,交通先行!钢筋焊接、桩基钻孔、承台混凝土浇筑、栈桥拼装……常泰长江大桥南接线工程项目施工人员正在场地内紧张有序作业,大桥主塔正式进入中塔柱施工阶段。常州统筹铁路、轨道、公路、港航、航空等要素,谋划了一批支撑未来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五年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

  架起直抵北京、通达深圳高铁大通道,常泰铁路落中轴通道之棋,建设城市“中央车站”常州南站,织密四通八达之网,常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薛晔表示,串起点、线、面,以交通领先支撑“两湖”的加速崛起,构建全方位、高层次、立体化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3小时通达全国重要城市、2小时通行全省、1小时畅行都市圈、半小时抵达周边毗邻地区,真正实现常州常通、畅通!

  湖湾观澜,感受速度与激情;凭湖听潮,感知现在与未来。未来创新,且看两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蔡炜 万小珍 张宇熠 唐颖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