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常州 > 要闻 > 正文
理想照进现实,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领跑全赛程
2023/01/28 18:51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1月28日,兔年首个工作日,常州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总投资超470亿元共15个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把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确定为新春“第一会”,就是要釜底加薪、趁热打铁,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政策支持撬动市场力量,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再添一把火,全力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十年磨一剑,新能源之都势成磅礴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常州市副市长徐华勤就建设新能源之都做进一步阐释,站在中国式现代化起步阶段的新能源之都建设,是常州重振产业雄风、再创城市辉煌的先手棋、突击队、新标志。

  2022年常州工业总量首次破2万亿,跃居全省第三,助力GDP超9550.1亿元,增长3.5%、位列全省经济大市第一。其中,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领域产业规模、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双超万亿元,支撑制造业规模突破3万亿元、全市GDP再创新高。

  回望常州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桌子上唱大戏”,构建了以“九条龙”为特色的工业体系;从八十年代“第一个崛起”为“工业明星城市”到九十年代成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从乡镇企业“洗脚上岸、改革拓荒”到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层出不穷、群星璀璨,一批批企业历经百年积淀、一代代企业家历经薪火相传,常州制造业自发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的基本雏形。

  常州新能源领域“发储送用”产业闭环的形成,有着同样的历史勾连。上世纪50年代开始涉足变压器制造,80年代电线电缆产业初显雏形,本世纪初光伏产业全面起步,2010年左右开始尝试动力电池。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万帮新能源、星宇车灯等本土企业的奋力拼搏,也有江苏时代、比亚迪汽车等引进企业的奋勇担当;既有天合光能、理想汽车等龙头企业的牵头带动,也有贝特瑞、聚和新材等协作企业的聚点成链;既有上上电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创新企业的规模引领,也有天目湖储能院、中汽研等科研院所的智慧赋能。

  善于培育产业链、勇于探索新领域,是常州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基因与传承。常州“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两项工作获得国务院年度督查激励,其中“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已三次获激励。

  当天,常州以城市之名,将正月初八设为首个常州企业家日,给予企业家最高礼遇。深耕主业、善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是城市精神的重要基调,是新能源之都建设产业集聚、人才招引、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的精神图谱,更是重振产业雄风、再创城市辉煌的动力源泉。

  催生城市蝶变,将发展之势转为竞争之能

  当前,常州正处在迈进“GDP万亿之城”的决胜阶段,要把不可多得的发展之“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之“能”,全方位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从产业规模壮大上看,2022年全市新增新能源领域百亿企业5家,预计2025年新能源领域百亿企业累计达到15家以上;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电力装备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形成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上看,2022年动力电池产业支撑了溧阳、金坛县域经济快速崛起,两地新增开票销售超过2000亿元;新能源整车年产量超34万辆,为武进、新北两翼齐飞增添强劲动力。

  4年连续3次投资常州,世界500强企业比亚迪常州基地投产一年交出亮眼成绩单:产销18万辆,销售额超280亿元。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多次点赞常州营商环境,充分肯定常州在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前瞻性、产业门类的完备性。

  产才城一体化,构建“新能源之都”人才矩阵。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十七年,天合光能高纪凡、宏微科技赵善麒、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吴凡等领军人才的回国创业,托举常州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坚持“科技长征”十余载,欧阳明高院士在科教城的新能源车创业探索,引领了常州新能源整车之梦;设立与新能源领域本科、专科专业点47个,目前在校就读学生超1.3万人。随着新能源赛道对青年人才吸引力和需求度的不断增长,厚实的育才“土壤”和强大的留才“磁场”,进一步形成了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的生动局面。2022年,常州引进博士人才比2020年增长了200%,引进硕士人才增长近30%,仅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吸引了各类人才近6000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

  从生产到生活,新能源之都既是城市新地标,更是追求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新诠释。着眼于群众对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及私桩共享、光储充检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探索,2022年,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37936辆,增长116.5%;溧阳作为以县为单位开展电动中国示范区建设的先行者,获得陈立泉院士“电动中国看溧阳”的高度肯定;适度超前布局光伏一体化建筑、光储直柔建筑、智慧微电网创新低碳场景,加速构建了具有常州辨识度的新能源应用生态,绿色、低碳、智慧的未来城市画卷正在龙城大地徐徐展开。

  扩大领先优势,开题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

  站在产业风口眺望未来,常州精心绘制产业蓝图,打造新能源之都,将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抢抓机遇、抢抓风口,巩固先发优势、扩大领先优势、保持竞争优势,让新能源“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常州”的理想成为现实。

  常州市发改委主任潘冬铃表示,将结合常州资源禀赋和装备制造基础,研究制订《常州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常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点加快光伏发电应用,到“十四五”末,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累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构建多元储能体系,以国家示范项目为起点,充分利用金坛盐穴资源,力争3年内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规模达到300兆瓦以上;大力推广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推动储能与光伏、充电桩等融合发展,力争2年内全市电化学储能规模达到300兆瓦以上。

  聚焦建立体系标准。围绕指标增长、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应用推广、绿色低碳等多个维度,研究制订引领全国的新能源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出台在交通出行、城市建设、绿色储能等方面引导“新能源替代”的鼓励政策。加快在项目建设、政府采购、城市管理等工作中实现新能源标准化应用。

  聚焦补链固链强链。将强化产业链和基金精准招商,引进更多“大而强”“小而美”的优质项目。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等技改项目,帮助企业上市和再融资。

  聚焦激发创新动能。新产业新赛道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周期短,创新和人才的作用尤为突出。用足用好科研创新激励和投入返还的各类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引进更多国内有影响力的新能源领域重大创新平台,攻克行业共性技术难题。从创业扶持、科研项目、生活补贴等多方面强化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政策,持续打造更优的创新生态。

  聚焦示范应用推广。围绕率先创造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目标,坚持政府带头,以“两湖”创新区、高铁新城为先导,在园区开发、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快探索新能源开发应用场景。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不断提升在出租车、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渗透率。

  聚焦锻造精神内核。以企业家精神引导战略发展方向,以科学家精神引领科学技术革新,以工程师精神推动成果转化,以工匠精神打造质量标杆,进一步锻造国际化智造名城的精神内核,激发常州制造业更大更强的潜力和动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万小珍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