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淮安 > 要闻 > 正文
淮安市淮安区推进农业农村集成改革试点
2019/05/29 22:06  新华报业网  吴琼  

  交汇点讯 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为破解农业农村领域存在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土地产出效益低下、涉农资金投入分散等问题,在车桥镇丰年等6个行政村探索集成“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扶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社区股份合作制”五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不仅发挥出改革试点叠加集聚效应,也成功走出富民壮村新路径。2018年试点村集体经济共增收210万元,入股农户“保底+二次分红”收入470万元,带动低收入农户262户,增加农民务工薪酬68万元,实现了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双增强。

  

  该区针对少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致富带动能力不强等实际,淮安区在改革中突出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和集体领办性质,推进工作责任和实施项目落地生根。在区级层面成立改革领导小组,把改革试点当作种子一样精心呵护,定期会办解决改革试点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试点村在党总支统一领导下,村委会、合作社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最大化发挥党组织“统”的功能,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党员聚在产业项目上,团结带领群众致富,推动党建力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该区针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狭窄、发展模式粗放等实际,积极推进村集体土地整体流转,着力盘活自然资源。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入股,试点村分别成立村集体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两大平台作为改革载体,试点村共连片流转入股土地5110亩,由各村合作社统一规模经营,通过土地经营规模化为特色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该区把推动土地经营规模化、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的有效路径。立足改革项目,6个试点行政村分别新建粮食烘干中心,单季单批次烘干能力在500吨以上;新建高标准工厂化育秧中心,配套育插秧流水线设施和设备;新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心,购置履带式收割机、秸秆还田播种施肥一体机、高地隙植保机、无人机等一系列农机装备,每个试点村均能提供2000亩左右的种收服务能力。

  该区创新思路多管齐下激励村居干部干事创业。对于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种经营模式、有效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益的试点村,区委区政府明确村集体可提取当年集体收益增量的20%,经所在镇(街道)党(工)委研究确定后,用于村“两委”班子成员绩效报酬。

  为改变涉农资金分散、“撒胡椒面”的现象,该区通过试点村承担的五项试点工作系统优化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发挥资金规模使用效益。整合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项目资金400万元、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200万元、省产业扶贫项目资金507万元,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能。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区财政配套投入605万元,试点村干部入股131万元,吸纳龙头企业资金入股60万元,加上村集体自有资产资源折价等,合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试点项目。

  交汇点记者 吴琼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