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淮安 > 要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淮安金湖“多元”增收让百姓幸福满满
2019/05/30 17:48  淮安新闻网  

  “过去,是一个人闷在家里,过日子成了挨日子,整天‘泡’麻将桌上;如今不用跑远路,就在家门口说说笑笑把‘花’看,每月还有500元钱工资,咱现在也算是老‘工人’了”,金南镇南望村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风趣地说。 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农村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近年来,淮安市金湖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让全县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农业产业化实现增值获益

  夏风吹来,麦浪此起彼伏,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还有10多天时间就要收获了……万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勤望着一望无际的麦田,笑意溢满了脸。

  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姜勤今年49岁,这名地地道道的“泥腿子”,在2007年3月组织当地30位农机大户带机械、带资金入股,成立了万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目前,合作社拥有的农机数量位居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之首。万丰合作社为金湖乃至全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万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年收入达到800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10万元,姜勤本人年收人达到500万元。

  

  “火龙果真的能在我们这儿栽植和培育成功吗?”“一只半斤重的桃子,能卖到8元钱?”当地老百姓心存疑惑……对此,金绿源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顾仕举总是耐心向每一位乡亲们解释着。

  重点建好基地、带动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全村成基地”发展模式。随着“金绿源”初具规模,理事长顾仕举让当地渴望用有一技之长的140多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大家心往一处想,劲望一处使,抱团发展,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规模化的生产格局,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同样,在黎城街道工农村一品葡萄种植家庭农场里,凉亭、小桥、流水,戏水的大鹅构成了一幅惬意恬静的生态农场图。谁能想到几年前该家庭农场所在地却是一片荒地。农场主陈跃红在生态种植的路上越扩越宽,2018年一品葡萄种植家庭农场纯收入达100多万元。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都是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数据表明,金湖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均居全市第一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它们覆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旅游观光业、涉农服务业,基本围绕我县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这两大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全县90%以上的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近年来,金湖县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模式,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促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协同发展,推动订单农业和“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创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通过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紧密合作,示范带动普通农户共同发展,将其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同步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增效,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民要增收,就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以“工”促“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使农民角色实现了向工人、商人和市民的转变。

  80多岁的老奶奶还能就地成“工人”,得益于金湖特色富民产业建设,发展了南望菊花茶,使不适合强度大劳动的老年群体也有了工作和经济来源,仅仅在2018年便种植了菊花120亩,吸引100多名农民来工作,人均收入6000多元。

  不仅如此,近年来,金湖按规划,招商引资了一批重特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为周边村的群众就业提供了好渠道。“农民变工人、分散变集中、低效变高效”,这样的转变正在农村悄悄进行着,这样的举措深刻影响着附近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成为拓宽农民增收的一大助力。

  这两年,塔集镇青年农民李树松尝到了“鼠标一点,生意就来”甜头。他在高邮湖畔的“老鳖滩”尝试养殖生态甲鱼获得成功,他尝试在网上直播甲鱼生态养殖的专题片,其养殖方式、环境营造等流程在网上一目了然。他发布专题片的信息跟帖上万人次。目前李树松已和苏南、苏中等地的40多个客户建立了长期联系,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李树松已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树松”商标,脱胎换骨的“树松甲鱼”在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如今,特色水产养殖形成了当地的一个农业特色产业,年创收益在400万元以上。

  塔集镇东方红村5组的68岁的陈富强老汉,早年跟父辈一起做手工磨麻油,虽技艺在身,但因经济收益低放弃了祖传磨麻油的事业,除了耕种家中几亩地外,别无经济来源,因此生活不太富裕,现如今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加入塔集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提供纯手工小磨麻油,合作社对产品进行检验、包装、销售。

  合作社通过拓宽电子商务销售渠道、与快递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设微店、淘宝企业店铺、微信公众号等,打通了农产品到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并申请了“塔集”“尧乡”“荷香金湖”、“金湖荷花荡”等商标,这不仅叫响了农产品品牌,更是让村民赚得盆满钵满。目前,仅陈老汉每月分红可达2000余元,实现了由农民向小老板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金湖县实施“富脑工程”,对农村青年,尤其是种养大户、科技能手、农民经纪人、村组干部等,免费集中培训计算机应用知识,以及网上获取和交换信息的技能。在金湖,像李树松这样能熟练使用电脑做生意的农户越来越多。他们不断扩大规模,走种、养、加的发展路子,带动地方农业转型升级。同时,全县绿色、无公害品质农副产品,渐渐引起了省内外高端市场的关注,网销活力迸发,绿色的田野希望无限。

  打好农民脱贫攻坚战

  “现在我自己有3份收入呢!我家的8亩土地村里帮我流转出去了,每年土地流转租金有7500多元;我在种田大户那里做做杂工每个月的工资也有2000多元;还有家里养着2头猪,每年收益也有2000多元,一年总收入3万多点!儿子、儿媳在村里的帮助下在县城里找到了工作,现在一家人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这日子真的有了盼头。”

  谈到今年来家庭发生的巨大变化,正在干活的天堂村村民冯怀楼非常兴奋向记者介绍着。曾经的冯怀楼可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常年患有糖尿病,妻子也患有严重的腿疾,家中所有的积蓄都用来治疗妻子的病,因为经济无法承担,妻子只好截肢,村里考虑到冯怀楼家中的情况,立即帮助其妻子办理了残疾证用来补贴家用。然而好景不长,截肢后短短几个月妻子便离世,沉浸在悲伤中的冯怀楼此时更是雪上加霜,村里得知这个情况立马实行了项目扶持,便有了刚刚描述的一番情景。

  

  天堂村坐落在金湖县银涂镇,顾名思义,当初取名 “天堂村”,就是梦想着能够拥有“天堂”般幸福、美妙的生活,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成为远近闻名的市级经济薄弱村。三年前,村里共有39户低收入贫困户,共计86人,几年来,经过的多方共同努力,终于摆脱了“穷帽子”。如今的天堂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干净的乡村道路,栽植整齐的绿化苗木,美丽古朴的民居,还有暖阳里村民开心满意的笑容,一派和谐景象。截止2018年底,已经脱贫31户71人。2018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3万元。

  

  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因此,金湖县在“生活富裕”上求突破。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大力推广“扶贫车间”“扶贫工厂”等产业化扶贫模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方式,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民的“三变路径”;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扶贫,支持促进贫困群众“多头”增收。

  

  此外,金湖县还结合贫困户实际,足额落实农村低保、医疗救助、教育补贴、危房改造等行业扶贫政策,做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有保障、全达标;紧盯低收入群体,推动提标合线,实现“低保线”与“扶贫线”动态合一。建立县级扶贫项目库,实施到户项目3000多个、入库经济薄弱村产业项目15个、县级统筹带动项目1个,部分经济薄弱村扶贫项目开始受益。举办6场扶贫专场招聘会,提供适合低收入户劳动力就业岗位2000多个。

  2018年,全县脱贫率达80%,2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完成转化,全县村平集体经济收入达68.46万元,同比增长11%。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