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淮安 > 要闻 > 正文
一个望远镜、一把铁锹,这些“国藏”“家藏”背后藏着怎样的红色往事?
2021/04/25 12:15  新华报业网  

  现场嘉宾启动本次活动

  4月24日,“从启航到领航”红色寻根行动走进淮安暨“百年亮彩看江苏”活动,在淮安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启动。活动现场,淮安市档案馆推荐的“国藏”讲解人周明成,带来了他的伯父,“周氏三虎”之一的周文科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望远镜、整风日记,讲述“国藏”藏品背后的故事。现年92岁的韩明,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35师103团担任文化教员,并在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她通过朝鲜战场上挖“猫耳洞”的铁锹等“家藏”,为现场嘉宾讲述了那段保家卫国的光辉岁月。

  三兄弟参加革命,两人成烈士

  据周明成讲述,周文科于1913年出生在淮阴县(现淮阴区)刘老庄一个农民家庭,二弟、三弟分别叫周文忠、周文广。“伯父周文科带着我父亲周文忠、我叔叔周文广一起参加革命。兄弟仨身材魁梧,打仗勇敢,被称为‘周家三只虎’。据我父亲讲,这些外号都是敌人先叫起来的,因为他们心中害怕抗日武装。”

 周明成

  艰苦的革命岁月,每个人都是九死一生。“周大虎”周文科和“周三虎”周文广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牺牲了,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1943年8月上旬,周文广在打击汤集外围一个联防所的战斗中负重伤,伤后第4天,光荣牺牲,年仅19岁。1947年5月4日,周文科在古寨南孙庄追击还乡团的战斗中被敌人冷枪击中,于次日牺牲,时年35岁。

  “伯父曾在自己的整风日记中写道:‘入党入伍的目的,就是接受党的教育和领导,誓死抗日,不做亡国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伯父牺牲后,部队把他的望远镜交给我父亲,激励‘周二虎’继续战斗。” 周明成说。

  没有地方住,就在山边上挖个洞坐着睡觉

  韩奶奶虽然已经是92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对于70年前的往事,老奶奶记忆犹新。“白天不能行军,因为敌人的飞机一直在天上转,又是炸弹又是机枪,所以大部队只能晚上走。每天走80、90里,走了20多天,最后一天走了115里。虽然已经很累了,但还是得跑步前进,因为马上天一亮就走不成了。”

  韩明

  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岁月,韩奶奶眼中闪烁出泪花。“将近3年的时间,没有吃到一口菜、一口米饭,饿了就用茶缸舀一些炒熟的面粉,接一点山上淌下来的溪水,和一和吃。”韩奶奶说着,还拿出一把铁锹。“路上有老百姓家的话,休息的时候还有的住。没有人家的时候,就只能用铁锹在山边挖一个半人高的洞,叫做‘猫耳洞’,休息的时候就坐在‘猫耳洞’里靠着睡觉。这就是我当年挖‘猫耳洞’的铁锹。”

  用“家藏”“国藏”,讲述红色往事

  据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挖掘长三角地区的党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交汇点“从启航到领航”红色寻根行动正在长三角开展“家藏”“国藏”档案寻访活动。 “百年亮彩看江苏”则是依托新华报业传媒集团“AI智媒体实验室”,让AI自动为黑白色调的老照片填充颜色、提高清晰度,进而变成彩色照片。此次红色寻根活动将进一步挖掘淮安的党史资源,报道好淮安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光辉事迹,激发奋进前行的力量。

 活动现场

小学生参观红色展品

  活动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档案馆主办,淮安市委网信办、淮安市委党史工办、淮安市档案馆、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网信办、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肖雷/文 曹阳/视频

  供图 李扬 王昊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网信办 高伟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