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何需要呼唤新时代的“星期天工程师”?
2019/05/22 07:52  上观新闻  

  “星期天工程师”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在以市场化为基础、自发组合为主要方式,聚焦生产发展和技术推广的人才一体化流动初步尝试。

  上个世纪80年代,每到周末,总有一群来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技术工人以及科研人员,往返于上海与长三角各地,为长三角地区的乡镇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出谋划策、指导生产,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生产管理经验帮助企业发展生产、加强管理,帮助很多由于生产经验与技术能力不足而面临生产困境的企业“起死回生”。

  人们管这群充分利用周末时间,来往于上海与长三角各个城市乡镇企业之内的技术人员叫做“星期天工程师”。江苏阳光、雅戈尔等知名企业在创业之初均受过“星期天工程师”的点拨。长三角城市之间高频率的人才流动以及与此同时迅速发展的江浙乡镇企业,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家们对早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共同记忆。

  “星期天工程”创造的经济效益是自身劳动报酬的97倍

  “星期天工程师”活跃的时期正逢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脱胎于社队企业并在以“苏南模式”为主要代表的乡镇企业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在夹缝中求生,在批判中成长”,积极与上海工厂开展自发的合作联营,以市场为改革导向的星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迅速成为燎原之势。随着乡镇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期,江浙地区干部尤其是乡镇企业领导千方百计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但其首先面临的是缺乏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的问题,这严重掣肘了企业的发展。

  为应对乡镇企业发展初期的困难处境,企业干部想到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生产及研发能力强的上海“挖墙脚”,通过请一些国有企业或者科研院所的技术工人和研究人员,利用周末以及休息时间前往江浙进行生产以及技术指导,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争取进一步发展。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例,几乎所有的乡镇企业都有上海来的“星期天工程师”,其业务涵盖研发、制造、设计、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据统计,“星期天工程师”创造的经济效益是自身劳动报酬的97倍之多,可见其对带动乡镇企业生产发展,推动当地集体经济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

  江浙地区乡镇企业欣喜于“星期天工程师”在当地能量的发挥。但是,对于“星期天工程师”原属单位而言,其态度却截然相反,这种计划外的自发性人才流动最初却不能为相关工厂以及科研院所认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中央以及地方对科学技术以及专业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视,相关政策逐渐放开。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可以业余从事技术工作和咨询服务,收入归己”。1988年,国务院通过《国家科委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上海市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发起成立上海星期日工程师联谊会(“星工联”),上海不少著名教授、学者带头加入,短短几天,“星工联”注册人数超过3000人,“星期天工程师”形成了自己有组织的服务平台。自此,“星期天工程师”作为合法、合规的工作方式,被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所普遍认可和推广。

  上世纪80年代的“星期天工程师”现象,一方面,促进了上海生产技术以及管理能力向附近地区转移和扩散,推动了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以“人才”为主体进行生产、创新要素交流,高级技术工人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管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江浙地区新生代的企业以及优秀企业家,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储备力量。最重要的是,“星期天工程师”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在以市场化为基础、自发组合为主要方式,聚焦生产发展和技术推广的人才一体化流动初步尝试。在此之后,长三角地区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动更加频繁,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持续提升。

  以“星期天工程师”带动长三角人才流动和共享精神理念

  人才是技术革新、产业协同、区域融合、制度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以人才自由流动为主要形式的“星期天工程师”可以弥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失衡状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在互相交流中共同发展。在跨区域交流更加紧密、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人才需求更加多样化的新形势下,面对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协调联动性不强”“产业同质化严重”等突出问题,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同样呼唤“星期天工程师”,当然不一定再是这种形式,最关键的是其背后的人才流动共享的精神理念。

  新时代的“星期天工程师”不仅仅应活跃在企业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领域,更应包括金融、产业创新、文旅等诸多领域。新时代“星期天工程师”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既包括多点执业、干部调配等传统模式,还包括通过“带土移植”“科技联姻”“筑巢引凤”“客座顾问”“远程会诊”等多种方式实现的人才共享模式,不同的实现模式可以体现不同的人才需求。新时代的“星期天工程师”已经突破了固有的定义,体现了以人才共享为主的共享经济发展趋势。

  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以及企业应该积极引导、充分发挥新时代“星期天工程师”自身专业优势以及资源集聚能力,助推区域要素流动与产业升级,实现长三角社会经济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第一,新时代的“星期天工程师”需要以系统规划为导向,创新人才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可以在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特别注意进一步完善人才合作协调的机制,建立立足长三角协同发展、沟通高效的人才协调机制。完善人才合作机构,在各省市建立人才工作小组以及管理部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保证三省一市在人才交流工作方面的及时沟通。

  第二,新时代的“星期天工程师”应该聚焦构筑产业链竞争力,实现深层次产业协同。将各省市竞争最激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能级产业的协同培育,作为人才共享的工作重点,破解长三角产业同构严重的难题,缓解产业一体化过程中的地方利益冲突。同时,充分发挥上海科创中心的作用,将众多科研成果通过人才流动、技术传播的形式向长三角区域发散,与长三角地区共享相关的人才资源,推动整个长三角区域的创新升级发展。

  第三,新时代的“星期天工程师”应建立市场化人才流动平台,高效匹配双方需求。长三角区域的人才共享,需要在遵循人才发展规划以及人才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强调建立市场化的人才流动机制。可以搭建“人才共享信息服务平台”,对供需双方的信息进行统筹汇总以及集中管理,实现供需双方的高效匹配。鼓励新设一些共享人才中介机构,加强人才供需双方之间沟通,保障用人单位以及劳动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四,新时代的“星期天工程师”应该享受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保护参与人才共享三方的合法权益。人才承接地区政府及企业应该充分考虑人才转移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为人才解决保险、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困难。共享人才与原单位、承接单位应该签订三方协议,保障三方各自的合法权益,使“星期天工程师”在协议框架下开展工作,避免人才共享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纠纷。对于愿意共享转移的人才以及相关企业应该给予一定奖励。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