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东时评】写给“毕业季的你”(6) :用温暖情怀照亮“流浪地球”
2019/07/13 18:51  交汇点新闻  

  “从亘古走到当下,人间需要温暖;从今天走到2075,流浪的地球更需要温暖。”“温暖是一种可以让你泪流满面的力量,做一个温暖世界的人,这将使你永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毕业寄,大学校长们纷纷为即将走出校门的学子送出“临别寄语”,朴实无华的语句中饱含的悲悯情怀,在今天这个时代弥足珍贵。

  

  用温暖情怀照亮“流浪地球”,这当然是一种比喻。今天的地球,离电影中的“流浪”还很远,“流浪”是不是地球应对极端情况下的必然选择,也有待讨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今天的地球,也遭遇疾病、贫困、战争、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等各式各样的挑战;我们生存的世界,也存在着一些不完美。世界就是这样,既不是有人想象中的那样百分百的阳光灿烂,也不是有人设想的那样总是阴雨霏霏。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正能量与负影响同在,也许就是世界的“日常”。一时看,地球还不需要“流浪”,但我们要时刻保持“流浪地球”的危机意识,要有守护地球家园的情怀;这个世界正在变好,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使命和责任、愿景与情怀。

  今天的90后大学生,虽然不再像上世纪那样从头到脚顶着“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的光环,但相对于同龄人而言,能够走进高校接受大学教育,已然是社会的前行者。平心而论,从大学校门步入社会,他们的起点已经高过许多人,也将在所在领域大概率地成为中坚力量。在温暖“流浪地球”的使命中,大学毕生生注定要有更多的思考,注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注定要有更大的作为,注定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应该维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还应该秉持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又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不久前,同样是一篇毕业寄语,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的演讲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社会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假如你从事扶贫工作,请努力理解穷人的生活现实和生计压力; 假如你从事乡村振兴工作,请努力理解农民的生活世界和生产逻辑;假如你如我一样,是一位男性,请努力理解女性的多重角色和多重压力……”演讲未必句句箴言,但它能够刷屏网络,至少说明,它表达了一种情绪,道出了一些心声,值得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品读与思考。

  应该看到,身为大学毕业生,今天已经走在了同龄人的前面,随着在社会职场的历练增多和地位上升,将掌握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一旦产生“精英的优越感”,就有可能脱离普罗大众,以至于对民生疾苦与百姓痛点完全“无感”,甚至冷漠孤傲、自私狭隘。如果说,社会对待弱者的态度, 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那么,精英对待大众的态度,决定着社会文明的高度。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崇尚强者,追求“速度”与“效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以善良和宽容为弱者兜底,则是社会文明的底线。身为大学毕业生,以充满温情的悲悯情怀,等一等、拉一拉走得慢的人,世界才能变得更公平更合理更美好。我们期待,走出校门的你,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依然能够温厚纯良、悲悯天下,依然能够体味民生多艰、生活不易,依然能够用平视、换位来看待世界,以温暖情怀照亮“流浪地球”。

  交汇点记者 陈立民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