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办好自己的事,“东南第一州”为何要用“12字诀”追梦?
2021/04/19 21:42  交汇点  

  “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4月18日,2021淮安西游乐园淮安马拉松开跑,点燃“犇跑”淮安的活力与激情。

  而“马拉松”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宴。跑马拉松,需要有对目标距离的清晰认知、对自身实力和体能调整的清晰认知,当然也需要行进过程中的随机应变。城市发展本身,跟马拉松也有相似之处。

  淮安如何跑好发展的马拉松?这就要说一说4月9日,淮安召开“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高质量跨越发展总结动员大会。

  淮安人自己的梦想

  自上月底召开2020年度全省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之后,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给江苏各地出了一道重要考题——“办好自己的事”。

  这件“事”,在淮安市市长陈之常看来,就是要通过新一轮思想大解放,铆足创新实干“办”的劲头,坚定比学赶超“好”的追求,切实找准“自己”对标找差、补短强特的方向路径,成就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事”。

  与这“事”紧密相关的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逐梦征程中,淮安人也要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充分展示建设好周总理家乡的“象征意义”,再现“运河之都”历史辉煌和“壮丽东南第一州”繁华盛景。

  显然,在2021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一,各项重大战略基本谋定,一个中长周期的关键发展阶段正在开局的当口,淮安这场“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高质量跨越发展总结动员大会,有着强烈的针对性、紧迫感和明确的目的。

  这一点,从会议的主题——“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这12字中,亦能充分说明。

  对于这三个词组,陈之常一一阐释。

  “对标找差”,就是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对淮安发展形势特别是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研判;

  “补短强特”,则要结合淮安实际进行思考和谋划,坚持补短在前,争做高质量发展特长生;

  “创新实干”,主要是针对淮安肩负的使命重任和面临的竞争态势,必须拿出非常举措、非常付出、非常担当,创新进取、务实苦干,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争先进位、展示作为。

  要做到这些,首先就要全面对标分析,看清淮安高质量发展开新局差距在哪里。

  为此,陈之常将淮安放进坐标中进行不同维度的“解剖”。

  首先,对焦历史航标,以往鉴今知进退。陈之常说,历史上的淮安曾是全国闻名的中心城市,但客观来说,现阶段淮安无论是外在影响还是内在发展,都还未能充分展现出总书记期许的“象征意义”,也与娄勤俭期许的“壮丽东南第一州”的气度还有差距。

  其二,对焦区域坐标,以人观己知差距。从全省整体看,淮安在江苏经济发展大局中贡献份额偏低。尤其是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建设现代化,苏南要做“先行军”,苏中是“生力军”,苏北是“接力军”。

  对标“先行军”之一的苏州,淮安与之差距越拉越大,相较地域相连、人文相近的扬州,城市魅力仍稍逊一筹。而置于苏北区域,淮安所处位置虽暂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情况令人堪忧,特别是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培育明显处于劣势。

  陈之常表示,我们不追求以GDP论英雄,但决不能在千帆竞发的区域发展面前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否则就会掉队落伍、越拉越远,更谈不上与全省一道在全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最后,对焦考核指标,以点及面知不足。高质量发展考核是各方面工作综合呈现,在江苏连续三年开展的“大考”中,淮安已经到了“标兵已远、追兵已近、退无可退”的境地,发展类指标成绩并不理想。

  这些清醒认知,正是当下淮安发展的客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亦是跨越发展的突破点。

  为此,陈之常连发五问,提出五个“自觉检视”:

  要自觉检视思想理念与发展阶段同不同频,是否做到了与时俱进?

  要自觉检视精神状态与发展态势适不适应,是否做到了激流勇进?

  要自觉检视胸襟格局与发展大局匹不匹配,是否做到了同舟共进?

  要自觉检视能力本领与发展重任相不相称,是否做到了日益精进?

  要自觉检视意志作风与发展要求合不合拍,是否做到了务实快进?

  对照这“五个自觉检视”,陈之常要求,全市上下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坚定决心和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的实际行动,加快形成全新发展态势。

  追梦路怎么走

  有比较才有鉴别,也才能明晰自身的发展方位,找到优势、短板和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力。这种方位感,对如今的淮安来说尤为重要。

  这次会上,淮安明确,要坚持因地制宜,厘清高质量发展开新局道,努力走出一条因地制宜、提速增效、行稳致远的淮安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考量何在?陈之常对此条分缕析。

  一是从前进方向看,淮安必须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而这也是不二之路。

  新发展理念怎么贯彻?陈之常用“木桶原理”予以阐释。

  首先要强“拎手”。这是事关发展方向和路径的问题。在去年底的市党代会上,淮安市委围绕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发展定位,谋划确立建设创新淮安、开放淮安、美丽淮安、幸福淮安工作布局,这就是我们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和系统抓手。

  其次要补“短板”。对照新发展理念,淮安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如创新发展方面,区域创新生态不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人才偏少;协调发展方面,城乡融合水平有待提高,县域经济支撑不足,全国百强县仍榜上无名,等等。

  再则要拉“长板”。一直以来,淮安在生态资源、区位空间以及历史人文等方面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要立足新发展格局,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枢纽经济,更好地将淮安特色优势转化为大项目、大产业、大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和突破性成果。

  最后要固“底板”。要切实增强底线思维,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二是从所处方位看,淮安必须走体现跨越式追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所谓“跨越式发展”,必然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追求“速度型”增长,避免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以及“单项突进”的发展模式,而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

  陈之常提出,之于淮安,必然不能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后面,必须以“壮丽东南第一州”为激励和追求,在坚持高质量前提下体现跨越式,实现发展质量与速度有机统一。

  一方面,要体现在经济实力提升上,到 " 十四五 " 末实现总量排名前移、质量水平前移 " 两个前移 "。比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进入全国城市GDP百强榜前50,实现百强县零的突破。发展含“金”量不断提高,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开票销售实现翻番,形成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美丽江苏建设示范市。

  另一方面,要体现在城市能级提升上,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一定程度上就是对重塑“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现实呈现,重点要彰显 “四质”、增强“四力”。即彰显中心“气质”,增强区域辐射力;彰显枢纽“潜质”,增强要素集聚力;彰显文化“品质”,增强城市影响力;彰显生态“丽质”,增强环境吸引力。

  三是从动力方式看,淮安必须走具有产业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于产业发展,开年以来,淮安就密集发招,将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置于经济发展的“头版头条”。这次会上这种理念被进一步重申——

  要把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立足实际、聚力实体,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不断提升产业项目“高度”、产业链条“长度”、产业发展“集聚度”,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突出效益导向,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循环利用率。大力推进高水平开放、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双循环”,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注入更多活力。引导开发园区更加主动地深化改革、深耕主业,切实发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最后,从评判方法看,淮安必须走赢得各方面认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展得好不好,不是由我们自说自话、自吹自擂,上级评价、社会反应、群众感受最为直接。”陈之常表示,要坚持把发展认可度作为重要标尺,以工作业绩赢得上级认可,以城市形象赢得社会认可,以民生成果赢得群众认可,创造更多经得起检验的高质量发展实绩。

  拿出“特殊精神状态”

  方向有了、方法有了,但没有行动上的迅速果决,亦很难打开局面。

  这就需要淮安领导干部拿出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深化比学赶超,定好“创新实干”标杆;强化领导示范,抓好“创新实干”关键;硬化能力素质,练好“创新实干”本领;优化考评方案,树好“创新实干”导向;实化激励机制,筑好“创新实干”保障,为高质量发展开新局提供坚强保证。

  比如,各个板块要明确进位争先的具体目标、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探索对重特大项目招引、重大政策争取、重要荣誉获得以及环境容量、土地指标紧缺要素资源争取等工作,设立“一票肯定”事项,获得“一票肯定”单位只要无“一票否决”事项,年度考核直接定为第一等次,等等。

  而这些,既是各级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亦是推进具体工作的基本方法。

  淮安明确,各地各单位要把自己摆进去,按照“五个自觉检视”的要求,迅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放眼全国、着眼全省,找准自身定位,校准前进坐标,想明白短板怎么补、特色怎么强;把任务落下去,聚焦重大项目攻坚、主导产业培育、城市能级提升、营商环境打造等中心工作,把承担的各项任务再实化、深化、细化,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抓突破;要把责任扛起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率先垂范、苦干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勤勉尽责,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团结奋进,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而对于各项任务的落实举措,亦需要复对表,把握关键,弥补存在的短板。

  比如在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上,淮安正在全力突破。4月15日,淮安召开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要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力优化人才成长生态,不断增创“人才红利”优势,努力让淮安成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

  追梦路并不平坦。朝着既定目标,办好自己的事,相信“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繁华盛景一定会再次绽放。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胡兰兰

  值班主编 郁芬

  编辑 谷雨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