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河湖并济 人河相亲 城河相拥 盐城:精心守护每一条河流
2021/07/23 07:13  新华报业网  卞小燕  

  “白鹭、夜鹭、戴胜、珠颈斑鸠……足有10多种鸟儿!”站在串场河河岸,盐城市政协委员、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科副科长赵永强格外欣喜,“鸟类多样性的增加,说明疏浚后的串场河河流生态系统向好发展,生物类群更丰富,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提升,更具生命力。”

  盐城东临黄海,西处里下河腹部,灌河、废黄河、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川东港等流域性、区域性河道横穿东西;通榆河、串场河等骨干河道纵贯南北;全域地势低平,沟河纵横。这些年,盐城聚焦管好“盆里的水”和“盛水的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成新水源地及跨区域引水工程,500万群众饮用水有了更好保障。2020年,盐城全市9个国考、34个省考以上断面达标率100%,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历史性跨入全省第一方阵……

  还河于民、还生态于民。治水,盐城打出了漂亮的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

  重整“三河”,千年古河道焕发青春

  串场河,是纵贯盐城中部的重要区域性骨干河道,在盐城境内约154公里,其中市区段33公里。这条古老的河道是盐城的文化之根,与城市发展休戚相关。2019年,串场河、新洋港、通榆河在内的“三河”整治提升工作全面启动,加强区域内河湖水体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做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四篇文章。

  “64年,串场河市区段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系统整治,河道出现一定程度的淤积,存在暗埂阻水、暗管偷排现象,水质不稳定,水环境质量一般。”盐城市水利局总工程师顾京道出串场河整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今年2月,盐城市县联动、系统推进串场河沿线治理,力争用3至5年时间,让串场河焕发青春,排涝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河。

  作为流动的风景,还有更多支流河道需要同步治理。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纵湖,为改善水源水质,恢复行洪蓄洪能力,2011年,盐都区编制《大纵湖退圩(围)还湖专项规划》。2019年,继续加大对湖荡湿地的生态修复,先后实施引江入湖、退渔还湖、湿地修复、污水处理四大生态保护工程,同时与兴化市共建区域联动保护机制。2011年至2019年,大纵湖退圩还湖13.6平方公里,共涉及394户养殖户,养殖水面18639亩。政府每年投入至少200万元,加大湿地生态修复,栽种水生植物,放养鱼苗,种植生态护坡林,加强水系整治。如今,“百万水鸟飞平湖”成了大纵湖一大盛景。

  水文化同样有看点。走进位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四军文化林,这片滨河绿地是市区段通榆河生态廊道建设的一个亮点,4900株苗木、60组雕塑,行走其间,如同翻开一部辉煌而厚重的新四军红色史书。新四军文化林正成为弘扬铁军精神、展示城市形象的又一新窗口。

  消除“黑臭”,让每一条河流都“有人管”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市区河道淤塞、污水直排等现象增多,加之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洼地,水体更新缓慢,盐城河道水质一度受到严重影响。

  “2013年,盐城针对市区河道启动第一轮整治行动。2016年,国家部署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任务,重心集中在污水的收集处理。到‘十三五’末,盐城市区共整治黑臭水体55条。”在盐城市住建局城建处处长华茂根看来,近几年,盐城对水环境的治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人民为中心,盐城市委市政府立足城市发展战略全局,强化系统思维,主动作为,以治水工作统筹城市发展,带动城市面貌大提升。按照“拆、截、清、修、引、测、管”七字方针,整治完成市区黑臭河道55条,完成黑臭水体沿线棚户区改造4400户,征收搬迁沿河房屋面积近70万平方米,整治老旧小区近50个。

  治水,既要雷厉风行,更要久久为功。

  2017年,随着河长制在盐城的落实,盐城的每一条河湖都有人管、有人治。全市市县镇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四级河长8038名、三级河湖警长1154名,覆盖2万余条河湖及小微水体,巡河成为常态工作。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全市的河长制综合管理平台3.0版的同时,盐城创新推行“河长+断面长+警长”“三长并举”模式治理河湖。自2017年以来,各级河长巡河30万余次。每位河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守护好每一条河流的健康。

  治理水环境,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民生问题,更是盐城的发展之要。“盐城要向海发展,承接长江沿线的重大产业转移,要更多考虑防潮、防洪排涝保安全,以及水资源的保障。盐城‘十四五’规划,以及区域水治理规划,都对沿海,尤其是盐城‘一港四区’水资源配置的保障有着充分的考虑。”华茂根说。

  激活末梢,畅通乡村“毛细血管”

  “过去,房前屋后的河道水不清、岸不绿、杂物漂浮,许多河塘甚至成了生活垃圾场。”在建湖县冈西镇徐王村村民徐为兵看来,治水行动给村里的中心河带来的改变尤为明显,“2018年秋,村里的河道都得到统一整治,清淤泥、修驳岸,种花草。”2020年5月,徐为兵搬进徐王新型农村社区,整治一新的中心河环绕在社区周围,河水清澈,“能看到水底的鱼”。

  2014年,盐城投入20亿元,开启农村河道治理三年行动。“对大河道、小水体进行全面清淤、疏浚、绿化,同时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控制,加上农村改厕,全市乡村河道面貌有了大改观。”盐城市水利局农水处副处长陈国存介绍。盐城拥有县级河道410条,3935公里;乡级河道4192条,15613公里;村庄河塘22468处,整治工作面广量大,需要持续发力。2018年至2020年,全市对农村河道进行生态治理。作为“最末端”的村庄河塘,更是农村水系的“毛细血管”。2020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市2000多条乡村河塘得到整治,彻底解决老百姓家前屋后的水环境困扰。

  由城到乡,人河相亲,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通过系统发力,盐城再造河湖,不仅让一条条河流焕发青春,成为安澜河、美丽河,更是人水和谐的民生河、文化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卞小燕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