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职业陪诊员”走红:能否让“孤独就诊者”有人帮?
2021/09/22 12:05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网上曾流传着一个“孤独等级表”,其中最高级别是“一个人去做手术”。在生活中,这并不只是“玩笑”。人口老龄化加剧、“空巢青年”人数众多、医院大如迷宫、院内诊疗程序复杂……尤其对于不熟悉本地医院的异地就医患者而言,陪诊有真实的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职业陪诊员,是否能缓解“孤独就诊者”看病难的问题?

  陪诊需求有回应,是“帮忙”更是“慰藉”

  “您有新的订单,请及时处理。”陪诊员汤慎之手机中弹出这样一条提醒,选择接单后,她默默在日历中记下:9月18日,早8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

  用户下单,客服派单,陪诊员接单,与用户确定服务内容和时间……在“相伴医路”平台上,“陪诊”就像打车、叫外卖一样,方便又快捷。

  做陪诊员这近一年来,每周一、三、五,是汤慎之雷打不动到医院“报到”的日子。需要血透的王阿姨点名只要她的服务,每次血透,汤慎之早上6点半就要赶往患者家中,再推行轮椅20分钟走到医院。当患者开始血透,她在外面一等就是4-5个小时。

  “原来我也不知道什么是陪诊员,直到自己开始接触,才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已。”汤慎之今年66岁,退休后一直呆在家中,听到小姐妹的介绍后她开始尝试做陪诊。

  第一次听说什么是血透,第一次看到患者手臂上扎着的针管,汤慎之感觉“心里难受”。她告诉记者,如果一开始做陪诊是为了打发时间,后来反倒觉得这份工作真的能为他人带来帮助。“她是人工血管,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缠着绷带止血,每次都要我按住将近20分钟,按的力度轻了重了都不行。”时间久了,汤慎之也成为半个专家。

  “我眼睛失明看不到,老伴老年痴呆,也不能每次都耽误女儿工作。”王阿姨告诉记者,陪诊员的存在解决了他们一家子的难题。

  像这样的平台其实并不多,“相伴医路”是江苏省内少有的提供陪诊服务的平台。项目负责人汤小兵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此前是公益活动,自2018年开始商业化运作,其中涉及政府购买。陪诊服务每次收费120元,不限时长。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失独人员、残疾人。陪诊员一般都是兼职,工作时间不固定,长期接单的约有30-40位,他们的平均年龄也都在50岁往上。“很少有年轻人做陪诊员,因为薪资确实不高。并非外界谣传的月入过万。”

  对老年人来说,陪诊员可以帮忙跑腿、照顾自己,对于青年人来说,陪诊可能更多的是提供“心理慰藉”。生活在山东的张杰在独自就医后发过这样一条微博“不熟悉医院流程科室真的很难受,希望陪诊的组织能完善一下,自己看病身体心理都吃不消。”记者与她取得联系后,她表示,对年轻人来说,陪诊除了向导作用,更多是一种心理陪伴,生病时去医院难免孤独害怕。“如果能很容易找到各类陪诊服务,那就好了。”

  资质不明渠道不畅,陪诊痛点仍难解

  社会各界也关注到患者的陪诊需求,做出不同的尝试。

  作为最直接接触患者的医院,一般情况下,门诊大厅正中的导医台承担了部分问询、指引和陪诊的功能。“正常开诊日,我们每天会安排20名左右的导医志愿者。他们主要负责向患者解释就诊流程,指引患者到相关科室,协助需要帮助的病人缴费、取药、检查,搀扶行动不便病人如厕等。”南京市第一医院社会服务部主任徐骏告诉记者,这些志愿者主要由院内新入职的员工或实习生以及院外社会团体(主要是大学生社团)组成。

  “若有患者主动提出陪诊需求,志愿者会告知导医台医护人员,由医护人员从安全性评估是否可以由志愿者单独陪同。”徐骏表示,但只有经专业医护同意后,志愿者才可以充当家属职责陪同患者就医。

  也有科技公司关注到这一问题研发智慧AI陪诊系统。“我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中老年人看病时经常出现不知道哪一步要做什么,应该到哪里拿报告单的问题。”南京美桥科技公司项目负责人沙得得介绍,公司推出“虚拟真人”形象服务患者,由虚拟导诊员、虚拟医生、虚拟护士等多种形象组团服务患者。但不少医院对这一系统持观望态度,目前仅在省内少数几家医院试运行,推广开来难度系数不小。

  医院导医和智慧AI主要承担着一些问询的功能,而实际看病过程中,患者需要更有温度、更周全的真实陪伴,从何处获得这一陪伴仍是难题。

  怎么确定陪诊平台和陪诊员是否正规?是不少希望得到陪诊服务的人的共同疑惑。究其原因,是人们难以厘清职业陪诊员与“医托”的分界。

  在南京工作的李女士曾想到医院做无痛胃镜,因为家人都不在身边她本想花钱请陪诊。但网上多番搜索后,还是选择麻烦同事陪她到医院检查。“陪诊员资质、收费标准都不明确,直接打消了我这个念头。”

  现实情况确实如此,在淘宝、闲鱼、小红书、抖音等各类平台搜索“陪诊服务”,大量的信息涌现,正规与否真假难辨。一位名为“三好医助”的账号在小红书发帖称“对外地来南京看病的患者来说,有一个熟悉医院流程的人陪同是一件省心又省力的事情。我们做好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等患者到了以后直接和医生沟通病情,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记者以咨询陪诊服务为由加到其微信后,对方称自己是“三好博士医生集团平台”,在南京各大医院均可提供陪诊服务,陪诊服务499元/次,包括专人一对一服务,在院期间所有流程代患者全部办好,到了医院只需要做检查就可以。但是在记者询问是否可以帮忙预约某项检查时,对方称这项服务需要加收费用,不想排队等很长时间的话要加299元/次代预约费用。

  记者接着询问能不能约到南京某著名中医大师,对方称“肯定可以”,但费用保守估计至少要“几万块”。

  而下单和付款的流程,则更显得缺少保障。对方直接发出一个支付宝付款二维码,甚至没有仔细询问记者在什么时间和地点需要什么服务。在记者表示不放心后,对方只发来一些自己公司的广告长图和名片,并未出示相关资质。

  由于缺少平台化的流程和监管,还有很多陪诊员都以个人接单的身份“野蛮生长”。收费标准不一,一般除了基础的陪诊费用外,上门接送、代预约、代拿报告、服务超时都要另外收费。

  有必要规范发展,期待多部门合力

  张宇(化名)是名还没毕业的医学生,她在实习之余,利用空闲时间在网上接单做陪诊。“因为平时对医院比较了解,加上看到不少人有陪诊的需求,在这样的契机下决定做陪诊。”张宇告诉记者,在网上发贴两周来,她还没能“开张”。主要原因是仅靠自己很难接单,需要平台或团队的帮助。

  既是未来的医生,又亲身体验过陪诊员这一岗位。张宇告诉记者,陪诊未来发展应该更规范化。她表示,陪诊员之所以会存在,背后反映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老年人看病难、流程复杂等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分级诊疗能做得更好,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满足普通老年人的需求,是不是陪诊员也不用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了呢?”

  “职业陪诊员这一职业的出现和社会老龄化、子女在外工作与老人分离等现象是分不开的。”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曲绍旭认为职业陪诊员客观上满足了部分老年人的需求,也直指一些社会问题。

  在他看来,未来要让职业陪诊员规范化发展,首先要厘清职业陪诊员的工作范围。他表示,任何一个职业的存在,都要体现出工作内容的独特性和重要性。陪诊员要在工作内容中体现专业和合规,才能以此与“医托”“黄牛”区隔开来。

  “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规范化的平台。”曲绍旭说,需要职业陪诊员的老人一般都是子女不在身边,由子女为老人下单。子女如果无法辨别平台的专业性,生病的老年人就更加无法辨别。只有平台规范化,才能对陪诊员提出行为规范的要求和监管。

  如果商业化,收费标准怎么定?陪诊效果谁来评估? 曲绍旭认为,想要陪诊员商业化运营难度不小。“老年人对收费项目都比较敏感,养老问题也不能完全交由市场化运作,仍需民政、卫健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力。”他建议,或许可以拓展社工职责,承担一部分陪诊工作,保障陪诊员群体的道德规范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王甜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