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百年冰雪运动变迁映射民族复兴历程
2022/01/24 09:09  北京日报  

  图为清代《冰嬉图》(局部),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等绘。

  近代以来百年历程中,特殊的社会语境下,冰雪运动等体育项目承载了诸多的社会文化意义,成为中华民族百年发展历程“天翻地覆”的缩影。

  “体育救国”思潮承袭“强国保种”概念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中国近现代转型的重要方面

  中国现代体育从产生开始,就始终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与社会在多重压迫下呈现畸形发展状态,国民身体素质堪忧,疾病多发、瘟疫泛滥,“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

  随着鼓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传入中国,国人生存危机加剧。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国家的强大急需“身体的觉醒”。必须以近代体育强健国民体质,达到“强国保种”的目的。“体育”作为培养新国民的方式之一被引入新式学堂,肩负起唤醒国人,洗刷“东亚病夫”污名与耻辱的使命。“体育救国”思潮承袭“强国保种”概念成为一种潮流。这一思潮自形成以后,不断向前发展,成为传统中国近现代转型的重要方面。

  1902年,《申报》在报道西方教育方式时即提出:“先以体育强其体干,次以智育扩其才干,卒以德育养其性情而饬其伦纪,此列国设教之等级也”。经过这种教育,“德以浑全,智以睿发,体以坚强,庶足敦本植基,开物成务而富国强兵”。孙中山也提出:“提倡体魄之修养,此与强国保种有莫大之关系。”在此期间,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包括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对体育救国继续加以探索,形成了更为深刻的体育救国理念。青年毛泽东就对体育救国抱很大希望,他曾在《新青年》发表当时影响巨大的《体育之研究》一文,开篇即言,“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竭力提倡研究体育,促使国人形成“对于体育之自觉”。

  在这样的背景下,冰雪运动成为北方学校冬季体育课的重要内容,并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比较典型的如《风月画报》刊发《夏虫语冰》一文:我们这体格落后的民族,“在这冷的氛围中,除去生活的支配,环境的驱使,谁不闭户幽居,围炉守暖,寻求逸乐,养成懈怠偷安的恶习,对于体魄的锻炼,户外的运动,都非常漠视,所以十九是萎靡不振,抬肩缩颈,十足显示出孱弱的阴影,这实在是可耻可痛的现象!”反观西洋各国:“当冰天雪地的隆冬,正是大家活动的季节,穿着冰刀雪橇,驾着爬犁犬车,冲寒冒冷,驰骋于高山大泽之间,往来于坚冰厚雪之上,无论老幼男妇,都认为是一种冬季的娱乐,所以他们的精神体力,加倍健强,这也是一个极好的明证”。

  当时冰场开业,也往往上升到“体育救国”高度,如《新闻报》报道漪澜堂冰场开幕:“本冰场虽为营业性质,但提倡体育未敢后人。因滑冰可强健身体,以自卫,以救国,方才是本场所生影响云云。继有来宾王石子,及比国使馆玩将彬熙相继演说,均对体育救国有所发挥”。

  民国战乱频仍,冰雪运动虽有一定群众基础,但国家层面的引导与组织极为有限

  传统冰雪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每年的冰嬉大典对于清王朝来说更有重要的政治与文化意义。清末民初,西风东渐背景与体育救国思潮下,传统冰雪运动也开始了近现代转型。现代冰上运动在华北地区的盛行和高等教育的兴起有密切关系。很多大学把体育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如燕京大学规定每位学生大一到大三每周都必须选一门体育课,包括滑冰、冰球等冰上运动。冬季封冻后的未名湖被开辟为冰场,供师生运动。博雅塔下银光闪烁,“满湖凝脂滑,翠燕掠地飞”——燕大的女学生们成为冰场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高校蓬勃开展的冰雪运动及其携带的民族主义意识,很快被青年学生带入了更开放的社会公众视野中。1926年,北大哲学系发起的“北大壮游团溜冰会”,组织学生前往北海等各冰场溜冰。在溜冰会撰写的《壮游团启事》中,鼓动大家:“好男儿起来雪此耻!起来收回这片冰的领土权!起来与外人角逐!起来领略这个极兴趣又极卫生的溜冰生活。……打倒那外人溜冰帝国主义者的威风。……数元费用甚微而于个人的兴趣及卫生与国家和民族的体面上所关甚大。”启事中,以民族主义之名动员溜冰,将个人的溜冰与“雪耻”“国家和民族的体面”联系到一起,让人印象深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加剧了民族存亡的危机感。近代体育教育家王健吾在《我国应该如何举办运动会》中强调:“我们都要抛弃‘虚荣、胜利、出风头’的个人思想,抱定国家民族福利之主义,造成以国家民族为中心的动力,去举行盛大热烈普遍的运动会,共谋中国之复兴,中华民族之再强”。

  1935年1月华北冰上运动会举办,参加的有河北、北平、东北(包括东北各省)等代表队。当时报纸报道:“华北苦寒,滑冰乃特有之运动;惟正式聚会数单位健将于一地竞技,此尚为破题儿第一遭。”当东北代表队入场时,队旗上白下黑,中绘各省地图,“象征白山黑水,映入观者眼帘,情绪为之起伏。令人有东北沦亡,不知何日收复之感”。

  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该项运动的最高赛事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关注。不过,纵观民国时期冬奥会,并无中国运动员的比赛身影。距离参加冬奥会最近的一次,是1936年的第四届冬奥会。当时中德关系比较友好,德国邀请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夏季与冬季奥运会。然而国力孱弱背景下,参加夏季奥运会经费就已捉襟见肘,不仅需要社会捐款,甚至需要中国足球队到东南亚各国“热身筹款”。冬季奥运会则直接以“尚无参加此项比赛之准备”为由拒绝了事。

  民国战乱频仍,冰雪运动的开展虽有一定群众基础,国家层面的引导与组织却极为有限,冰雪运动的水平根本无力与世界顶尖运动员媲美。

  国运兴,则体育兴,新中国成立后的冰雪运动发展迅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存亡危机严重之际形成的体育救国思潮影响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大规模体育运动有了可能。作为新中国重要建国纲领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要提倡国民体育”。毛泽东、朱德等关于体育强身健体、增强人民体质的观点成为人民体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国人体质也有了明显飞跃。以身高为例,1985年到2019年间,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增幅世界第一,达到175.7厘米,女性163.5厘米,双双超过日韩成为东亚第一。35年间,中国人成为全世界身高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

  国运兴,则体育兴。中国的冰雪运动发展迅速,开始跻身于世界赛场。在世界大赛赛场上,1963年第57届男子速滑锦标赛中,罗致焕以创赛会纪录的成绩在1500米比赛中摘得桂冠,成为我国首位冬季项目世界冠军。在冬奥会赛场,1980年中国奥委会首次派出28名运动员参加了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办的第13届冬奥会。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在500米、1000米比赛中获得两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以39秒584的成绩,创造了世界纪录。2022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北京将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国人对体育比赛的心态,也有了明显变化。不唯金牌、多维度理解成功的价值观,成为中国迈入体育强国最清晰的标志。无论运动员还是观众,都可以更专心地享受竞技。“输得起、放得下”成为民族自信心日渐恢复的映射。

  百年冰雪运动的巨大变化,映射着中华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真正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作者单位:北京社科院历史所)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