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狠狠拿捏转型得分点!“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新春第一答能打几分?
2022/02/08 22:17  新华报业网  

  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五连冠”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九连冠”

  全国经济总量率先突破4000亿元的两个强县之一

  诸多“光环加身”的江阴

  每一步发展都广受关注

  2月8日上午

  江阴召开虎年“新春第一会”——

  “科创江阴”建设三年行动暨

  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动员大会

  举全市之力

  坚决打响“科创江阴”品牌

  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面对县域经济争先进位这场大考

  江阴虎年的第一张答卷更是备受期待

  下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将详细展示这张答卷

  也欢迎各位读者

  对这张答卷进行“打分”

  记者后续会将读者的留言

  反馈给江阴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表示:每年节后的第一个会议都格外重要,都安排研究部署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今年,我们把节后的第一个会议,定为科创江阴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大会,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第一,科创江阴建设至关重要。第二,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

  坚决打响“科创江阴”品牌

  背景:

  许峰说:“我曾多次在全市各类会议上,引用过刘鹤副总理讲过的那句话:科技创新对中国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对江阴来说,更是如此。科技创新事关江阴县域地位、决定江阴生死存亡。”

  任务书:

  从“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到“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

  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打响“科创江阴”品牌。到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3%以上,企业研发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2%。

  时间表:

  全面启动科创江阴三年行动,依托“一湾一谷一区一港”(霞客湾科学城、绮山湖科创谷、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加快载体建设、高企培育、人才集聚,启动建设科创载体200万平米,全年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市级研发机构100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以上,引育创新创业领军团队10个、各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50名,净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力争三年内高企数累计超1800家,并在世界500强企业上实现突破。

  【载体】高能级科创载体攀升工程:实施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行动,重点构建“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空间骨架。至2024年底,全市总计新增科创载体不少于300万平方米。

  【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深入实施江阴“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实施一批产业急需的科技项目。(最高1000万元支持“揭榜挂帅”激活科创原动力)

  【企业】创新型企业雨林打造工程:到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000家。

  【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工程:到2024年,全市新增创新创业领军团队30个、领军人才600人,全市人才总数达到5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6万人。

  路线图:

  此次动员大会明确,当前,在“科创江阴”建设中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全域联动重塑创新格局

  主要是做好“两个全力”:

  全力打造“科创T台”。这个“T台”就是“一湾一谷一区一港”。

  “一湾”方面,要抓好四件事:一是全过程推进科教孵化中心(一期)项目,加快江大江阴校区一期建设;二是全面启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工作;三是加快推进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当前要以半导体技术等领域为重点,持续集聚科创团队、精准推动成果转化;四是全力对上争取S1线霞客湾站点增设、争办省园博会。

  “一谷”方面,要用足用好环山面湖、毗邻高铁的优势,尽快细化完善启动区城市设计、产业规划,加快工作进度,推动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物联网智慧仪表科创园、智慧检测产业园、森林基金PARK等项目落地建设,尽早发挥出绮山湖科创谷作为霞客湾科学城先导区的功能。关于高铁枢纽站,这是“一谷”的核心,要学习借鉴嘉兴站等先进站点的设计、管理模式,更好做到快速换乘。

  “一区”方面,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按照科技综合体的标准,基本建成星河科创园;二是撬动社会资本,引入战略投资者,建设总投资6.7亿元的生物医药创新港;三是政企合作,全力推进金属材料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我刚才讲的三项工作,高新区要专题研究,形成推进方案。

  “一港”方面,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加快建设南理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二期,启动数字港三期;二是启动建设中法科创园;三是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以高端的生活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全面助力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重镇。

  全力推动“花开满园”。各镇街在科创上要“点、线、面”相结合,“点”是企业、“线”是产业、“面”是园区。

  量质并举建设载体平台

  在区域科技创新的竞跑中,谁的载体多、平台大、层次高、机制活、功能强,谁就能聚合更多资源、创造无限可能。

  要抓好存量梳理和增量建设。存量方面,列出清单让企业知晓,有需求的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使用。增量方面,今年全市要启动建设280万平米科创载体,建成50万平米。南征办、三大开发区、澄江街道要各自拿出工作计划表,明确科创载体建设方案。通过企业自建(鼓励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政企共建(鼓励国资或本土龙头企业参与建设产权多元的共享实验室)、第三方来建。

  内引外育打造科技企业

  推进科技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让企业唱主角、挑大梁、当龙头。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年内至少净增高企250家,同时对已有高企要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所得税减免等政策,持续壮大高企集群。

  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既要把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挖掘出来,又要招引一批发展潜力好的,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

  大力挖掘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聚焦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成长性快、爆发力强的行业,力争今年培育无锡市“准独角兽”企业5家,实现科创板上市零的突破。

  不遗余力集聚人才队伍

  聚焦自立自强,引育战略人才力量。对四类战略人才分类施策:对战略科学家,像聘请城市顾问一样,聘请他们为江阴所用。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力争三年内引育领军人才600名、团队30个。对青年科技人才,要搭建好发展平台、落实好安居政策。对卓越工程师,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才。

  精准施策优化科创生态

  具体要“三个抓”:抓科技金融。力争三年内投资机构达60家、基金规模达1200亿元。抓服务保障。对科技企业实行全生命周期的差别化精准服务:对孵化期企业,给予租金支持、代理记账、财务审计等举措,尽可能降低初创企业的运营成本;对加速期企业,给予融资支持、股改支持;对成熟期企业,给予购买土地厂房、登陆资本市场的支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抓城市品质。在城市国际化上和交通快速化上下功夫。

  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

  背景:

  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是坚决落实上级要求的应有之义。长期以来,总书记一贯重视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今年1月12日,国务院专门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展望了未来5年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前景,勾勒出一个全新的数字社会。2021年11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春节前,无锡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大会,提出“把无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国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是打响“科创江阴”品牌的内在要求。没有数字化转型的强力支撑,“科创江阴”终究是镜中花水中月。当前,江阴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存在产业结构偏重、新兴产业带动性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等短板,这就是江阴在数字经济方面的明显差距。要在县域发展中争先进位,就必须紧盯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前沿趋势。

  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企业勇立潮头的关键一招。江阴工信局调研显示,从“百强”“百家”企业“智改数转”效果看,平均用工减少50%,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30%。

  路线图:

  怎么推进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此次动员大会指出,重点是“四个新”:

  打造根植江阴的数字新经济

  两个方向: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就是要加快工业企业“智转数改”。有些人认为传统产业就是落后的产业,这是片面的。我一直讲,只有落后的企业,没有落后的产业。对高端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等3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和面广量大的传统产业,要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加快引进一批数字化转型专业服务商,让服务商深入企业开展“入驻式”免费诊断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另一方面,抓紧培育一批“智转数改”标杆企业,并且总结推广实践案例和典型经验,帮助广大中小企业降低成本、少走弯路。

  数字产业化,要用好“数据”这一全新生产要素,释放更大生产力。既要大力培育现有的各类平台,又要着力引进一批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与平台开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

  开发民生普惠的数字新场景

  精准性: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打造舒心就医、教育成长、智慧社区、道路畅通、就业创业、智慧养老等示范场景。同时,场景要随着人的需求变化而相应变化。

  普惠性: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捕捉各类人群的需求,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其中,对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其他特殊人群,也要专题开展相关服务的适应性改造,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时代“掉线”。

  形成精细高效的数字新治理

  重点是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上,要进一步完善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政务服务、优化“零差别”的综合窗口受理模式。“一网统管”上,要以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为抓手,实现市域治理“一网感知态势、一网纵观全局、一网决策指挥、一网协同共治”。

  构筑健康活力的数字新生态

  着力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加快布局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中心城区、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有序推进交通、能源、民生、环境、地下管网等城市公用设施的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

  着力解决信息“孤岛”、数据“堰塞湖”等问题,通过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等手段,实现数据流动快速化、共享高效化、价值最大化。同时,要强化与互联网头部安全企业的合作,确保数据归集、共享、流通、应用全生命周期安全,守牢数据安全的底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