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礼赞新时代,永远跟党走⑪|忆“苏公”精神,谱时代新章
2022/05/20 18:28  新华报业网  

  编者按: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团结引领广大青少年坚定跟党走、建功新时代,4月15日起,共青团江苏省委宣传部、新华日报全媒体科教新闻部特开展“礼赞新时代,永远跟党走”主题征文活动,激励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砥砺奋进前行。征文发出后,全国青年积极响应、踊跃投稿。

  从今日起,我们精选发布有代表性的征文内容,与读者分享党史团史记忆、时代青年记录和“独家记忆”存档。投稿还在火热进行,欢迎发送相关文字、图片或视频到活动邮箱 xhrb2021@163.com,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作者:泰州市兴化市青年学子联合会理事 郭爱

  历史是成长的印记,也是最为生动的教科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这样一所学校,虽然仅仅在泰州市兴化市沙沟镇存在了70天,但它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青年学子。这便是苏中公学。

  苏中公学旧址位于沙沟镇一路幽静的乡间小道旁,透过屋内昏黄的灯光,我们仿佛能看到当时公学学员刻苦学习的模样。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挤在狭小的屋子里学习,在农忙时和驻地群众一同开荒生产,在空闲时来到群众家里帮忙挑水扫地、教居民识字,他们与驻地人民建立起深厚的鱼水之情。当时的学员们和我们一样正青春,却比我们多一分思索,少一分盲从;多一分行动,少一分幻想;多一分热血,少一分冷漠。

  1944年春,苏中抗日根据地正处在“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就在眼前”的关键时期,为巩固和发展苏中抗日根据地,培养抗战救国军政人才,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决定在苏中创办一所新型军事大学。于是,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为基础的苏中公学应运而生,为周围地区身怀报国热血、却因许多缘故失学陷入苦闷彷徨境地的有志青年抛出了“橄榄枝”。新四军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兼任首任校长,苏中行署主任管文蔚兼任副校长,新四军一师一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张藩任专职副校长、校委会书记,夏征农任教育长。

  1944年6月1日,苏中公学首次开学典礼于曹甸金吾庄举行。上午七点多,上千名学生和九大校区的毕业生浩浩荡荡地走进了校庆现场。粟裕和管文蔚在仪式上作了热烈的发言。他们对学生寄予深厚希望,愿这些优秀青年在革命的大熔炉中,通过学习各种革命理论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事政治人才。

  1945年2月,战争形势愈加好转,由于沙沟地势险要,需要巩固政权,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动员,苏中区党委决定把苏中公学迁址沙沟市,一方面要培养优秀的学生,一方面也是希望苏中公学的学生能发挥所学,宣传和动员群众,为解放兴化做好准备。8月中旬,夏先生率领一千余名学生,经水路于二十三日抵达沙沟。苏中公学到达沙沟后,就立刻组织部分学生参加战斗。经过3天4夜激战,于9月1日凌晨成功收复兴化城。9月8日,苏中公学对俘虏来的320名伪军排长以上的军官进行整训教育,其中营长、团长25人。

  1945年11月1日,由于斗争形势发生变化,苏中公学撤离沙沟,转移至台北继续办学,1946年4月被合并为华中雪枫大学,苏中公学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从创立到合并,苏中公学先后为军队和地方输送了4000多名学员,这些学员不仅在抗战反攻及解放战争中作出了应有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学员仍奋斗在各条战线上,展现他们的绚丽青春。虽然苏中公学在沙沟只待了短短70天的时间,留下的“苏公”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苏公”精神是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在那个年代里,“苏公”学员们的学习、作战环境异常困苦。他们没有校舍和课本,也没有稳定的环境和充足的供给。战争频发,师生常常要在敌伪的扫荡中转移,有时一天只有两顿稀粥,食不饱腹。尽管当时的条件艰苦,但是“苏公”学员们却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学习,战斗在一线,为兴化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公”精神是廉洁自律的铁军精神。“苏公”学员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十项注意,过着军事化的生活。老百姓总爱用“一碗水、一面镜子、一杆秤、一针一线”来形容“苏公”学员,就是说他们清廉如水、公正如镜、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也正如党不变的初心一般,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苏公”精神是万众一心的抗战精神。“苏公”学生在夏征农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和动员工作,使得沙沟各界人民的抗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一千多名“苏公”学生和沙沟民众举行了盛大的庆典。苏中公学的“暂住”,也给有着千年历史的沙沟古镇增添了一抹灿烂色彩。

  以史明志,不负韶华。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着眼学习其历史意义,进而继承“苏公”精神,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抓住这千年难逢的机遇,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之际,不断创造我们自己的奇迹纪录,这样才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体现。也正是这样,我们才能够不负党的重托,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绘就璀璨的人生画卷。

  本期整理 张宣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