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焕新非遗③|文化审美,苏扇“扇”出沁芳中国风
2022/07/06 22:48  交汇点  

  每到夏天,苏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苏扇的身影。而在绢宫扇、折扇、檀香扇这“苏州三把扇”中,檀香扇尤为特别。

  “日日花香扇底生”的檀香扇自然就是具有嗅觉符号的中国元素。用檀香木制扇源于明末清初,由折扇演变而来,为我国首创。“以前一把小的檀香扇,是很名贵的,相当于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但那时候正宗的苏州人嫁女儿,总是要给她陪嫁一把扇子。一是不忘初心,把最好的东西给女儿;再一个是坐轿子摇扇子,幸福快乐一辈子!”在苏州如意檀香扇厂,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制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琴笑着陷入回忆。

  一截木头究竟如何变成一把扇子?陈琴介绍,苏州檀香扇的制作工艺分为开料、锯片、拉花、烫花、雕花、组装等,多达14道。其中尤以拉花、烫花、雕花、画花“四花”见长。她指着一把具有现代书风技艺的扇子——秋风纨扇说,从设计、构思到最后成型,即使有好多师傅一起配合做,这把扇子也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完成。

  陈琴专业从事苏扇设计、檀香扇烫画技艺四十年,檀香扇的传承与发展也是让她不断思考的问题。

  取材于印度进口的老山檀香木,以之扇风,清香四溢,却也有材质越来越稀缺,价格居高不下的缺点;从设计、拉花、烫花等需全手工制作,产业化困难;从业者技艺要求高,还要会绘画基础,加之市场化不足,徒弟来来往往,能留下来的少之又少。

  怎么办?陈琴发现改变正在发生。一方面,采用澳洲檀香木等替代材料,不仅采购价格下来了,还可以使用半手工、半机工的方法来制作,产量也跟着上去了;另一方面,也带着年轻人的思维,开始做一些更加符合当下年轻人审美的檀香扇衍生品。而她自己,则继续在研究技艺、传承文化上下功夫。“非遗,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命力。但是就像快餐和满汉全席的关系一样,非遗的传承发展也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引入年轻的设计人才,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非遗人也需要耐得住性子,在坚守中不断精进技艺。”

  一面苏扇,多少江南。如何在方寸木片之间将文化传承娓娓道来?苏扇的传承人们还在继续摸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文 张琦/图片、摄像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