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奋进的春天|江苏南京开启“X计划”:布局六条新赛道,剑指万亿级产业
2023/02/20 07:19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未来产业是重大科技创新在产业化后形成的前沿产业。虽然成熟度较低,但后续动能强劲,正成为志存高远的大城市逐鹿比拼的焦点。

  去年,南京市发布“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系列行动计划。新产业版图纲举目张:加快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两大优势产业;做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先导产业;着力突破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潜力产业;积极布局一批产业新赛道。

  “X”代表未来产业,蕴含着不确定性,也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1月28日,南京市发布“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六大专项行动计划”,锚定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等六条新赛道。

  近日,《南京观察》记者深入采访了一批奔驰在新赛道上的创新企业,听一听创新者们眼中和手中的“X计划”。

  锦衣夜行,“十年磨一剑”布局

  “新能源汽车如果用传统的第一代半导体器件,充电时间需要半个小时以上,而采用了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器件以后,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行驶400公里。”在江苏南京中国电科55所展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专家柏松展示了他们10余年的研究成果。

  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装置所需的关键元器件,2020年以前完全依赖进口,如今中电科生产的碳化硅器件装车量已经达到100万台。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张鲁川认为,从装备、材料、芯片、器件到应用,从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的整体视角来看,未来产业规模将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

  “南京的未来产业,不是横空而起,而是早有先手布局,具备了产业基础。”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领域,南京市早于十年前开始布局。南京市是国内未来网络产业最早布局和核心布局的城市,已成为全球前沿技术的发起和策源地,相关产业人才数量、前沿研究成果、科学创新实力和产业化前景,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同样积十年之功,步入快速收获期的,还有基因与细胞产业。单论生物医药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规模,南京不是“头部城市”。但在这一细分赛道,一路“锦衣夜行”,积攒了傲视群雄的“资本”,跑出了一批业界刮目相看、资本竞相追逐的明星企业。

  “目前,我们的首款产品西达基奥仑赛已经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获批,国内也已经提交上市申请,并进入优先审评。”南京传奇生物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细胞治疗产品将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福音。

  传奇生物2014年在南京市江宁区成立,是一家集肿瘤免疫细胞疗法研发、临床、生产及商业化开发于一体的跨国生物制药公司。其母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成立于2009年,如今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人工基因合成产品制造商,基因合成业务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旗下另一家子公司蓬勃生物,日前宣布完成了2.2亿美元C轮融资。

  “我们创始团队都不是南京人,从海外回国创业考察多地后,2013年落户在了江北新区。”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汪笑男说。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给了这个初创企业全方位的支持,南京在地的科教资源也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南京总部同事目前大几百人,很多都是从南京高校招聘的。当年企业初创时期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如今已经成长为我们企业的中坚力量。”

  这家本土培育成长的肿瘤精准医学头部企业,如今业务覆盖全国25省市,检测肿瘤样本数十万例,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三。如今,其面向健康大众的肿瘤早筛技术也在稳步推进中,经多项大型临床研究项目验证,技术性能优越。基于该技术开展的“金陵队列”10万人大型肿瘤早筛公益项目已在南京江北新区启动,为居民提供免费体检及肿瘤早筛服务。2022年5月,世和基因在科创板IPO获受理,正紧锣密鼓推进上市步伐。

  城市比拼,卡位“下一个10年”

  竞逐未来产业,正成为国内众多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放眼全国,南京是国内同类城市中第三家出台未来产业专项规划的城市,也是首个逐一发布未来产业细化赛道“施工图”的城市。

  2022年6月,《深圳市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布,明确了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8个领域。9月,《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出炉,布局了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5个产业方向。

  更多的城市,虽然没有出台未来产业专项规划,也纷纷在热门赛道布局抢滩。去年底今年初,成都市先后发布了元宇宙、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和建设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专项政策。到2025年,“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和人工智能产业产值均要突破1500亿元。

  早在2020年2月,南京就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设立了全国首个未来产业职能机构“未来产业处”,积极谋划新赛道,发掘产业新机会。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南京未来产业将保持年均30%的发展增幅,2023年南京未来产业规模预计达1850亿元。2025年,产业规模超3000 亿元,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5%左右。届时将重点突破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核心技术,未来产业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发展水平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下好‘先手棋’,做好‘排头兵’,锚定建设未来产业大市,形成未来产业强市品牌,对南京市来说意义重大。”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部部长王晓明认为,未来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新动能、新引擎,南京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部分领域已具备先发优势,在人才、资金,尤其是体制机制等配套要素方面具备创新基础及潜力,在国家未来产业布局中将有望占据一席之地。

  根据规划,2030年,南京未来产业规模将超1.5万亿元,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15%左右,打造未来产业科技原始创新策源地,带动产业发展能级整体跃升,成为引领全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热赛道,还有1—2年“窗口期”

  “ChatGPT不仅仅是一次行业的风口,而是未来10年的产业发展方向。”南京星蝠科技有限公司CEO魏佳星如是说。 作为一家成立5年的初创企业,其业务肇始于对话机器人应用于语音呼叫环节。正致力成为国内领先对话式机器人SaaS(软件即服务)厂家。

  无论是当下热门话题的全网热议,还是各地纷纷出炉产业规划,人工智能和元宇宙产业正成为最热门的词汇、最拥挤的赛道。

  “我们上线了人像卡通化算法,代替画师给用户制作卡通头像。第一时间上线日点击量超10万人次。随后将这一技术放到开源社区,收获了3500颗星,迅速成为明星产品。”小视科技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胡建国说,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AIGC(人工智能算法创造内容价值)成为热门赛道。

  区别于ChatGPT解决了文本内容生产,小视科技致力于视频领域的AIGC,商业化产品的“小试牛刀”有了“秀肌肉”的效果。“多家‘大厂’关注到我们,开展了深入合作。”目前,小视科技在元宇宙数字人领域进行深度研究,新产品即将发布。

  南京市作为全国首座软件名城,软件业务收入全国第四、全省第一。扎实的产业基础、活跃的创新生态,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发展输送了强大的母体营养。

  “就像当年中兴、华为的落户,带动了南京软件谷的迅速崛起。南京在新赛道上,还缺少这样标杆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采访中,多位业界人士不约而同地直陈“痛点”。南京必须直面的问题是,在这日渐拥挤的新赛道中,如何占据有利位次、拼出更多机会。最近1—2年则是这个行业“风口期”“洗牌期”,也是各个城市竞逐的“窗口期”。

  对比同类城市,杭州有阿里巴巴全方位带动,合肥有科大讯飞一枝独秀,南京如何补上缺憾?“南京本身是一座对于初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十分友好的城市,科教资源丰富,研发人员密度高,算法工程师成本略低,政策力度也比北上广深要具优势。”这是入选“紫金山人才计划”的魏佳星切身感受。他认为,南京涉及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的公司不多,一方面应加大招引力度捕捉标杆性企业入驻;另一方面,则要大力扶持已有的应用层公司,迅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元宇宙、人工智能领域与制造业不同,没有形成头部的垄断效应。作为一个新兴领域,高度依靠前沿技术突破,还没有通过商业化拉开差距,形成两极分化、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胡建国看来,人工智能公司并不是互联网公司,不存在一种技术、一种算法通吃。作为一个生产工具,人工智能要在解决各个行业的具体问题中创造价值,这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元宇宙概念最早是在游戏中实现,做数字电影和游戏起家的南京艾迪亚动漫艺术有限公司得风气之先。创始人狄亚铭说,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企业迅速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全面发力元宇宙全平台开发,目前拥有400多名研发人员。去年,企业元宇宙相关业务营业额突破5000万元。

  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开启,艾迪亚正策划打造一个泛产业类的元宇宙平台,联合跨领域的合作伙伴,计划共同构建一个“元宇宙生态城市”,设计制作多个特色应用场景,助力企业在营销服务、智慧化应用、产品升级等层面的发展。

  政策加持,让企业更快“跑起来”

  “到2025年,力争建成3座加氢站,推广不低于300辆燃料电池汽车,遴选一批新兴储能与氢能示范试点项目,打造30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南京市加快发展储能与氢能产业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出炉,让中汽创智氢燃料动力开发部高级经理徐善鹏倍感振奋,“只要有示范需求,我们可以实现在2—3个月内投放运营。”

  致力于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中汽创智,重点研发方向之一就是氢燃料动力系统。“去年2月起,我们和晨光森田合作研发的载重18吨的氢燃料洒水车,已经在江苏软件园正常作业。今年年内,我们和开沃合作生产的公交车,将作为公司班车正常运行。在江北新区,中汽创智与宝雅气体合作建设了氢燃料电堆、系统实验室……”徐善鹏表示,氢燃料技术本身已经具备了规模化投放条件,目前主要差距在购置成本偏高,光依靠市场化机制难以推动,还要依赖政府在早期的扶持。

  全球储能氢能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氢能已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商业化应用。作为全球这一产业的领跑者,日本通过奥运会推介了其氢能源的乘用车。

  放眼国内,氢燃料技术的规模化推广,2025年会是一个关键点。目前,国家批准了北京、上海、广东、河南、河北等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根据五大示范城市群各自的规划加总,届时销售量要达到4万多辆。徐善鹏预计,随着产品端成本快速下降,应用端会迅速放量,预计到2030年可能是百万级的保有量。

  新能源业界人士接受采访时坦言,南京的氢能布局很早,但在氢能应用上布局稍晚。目前高淳设有全市唯一的加氢站。根据规划,下一步,南京将加速培育发展“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产业链,构建高淳—溧水—江北氢能运用示范区及江北—江宁—溧水等储能产业集聚区,全力打造应用场景示范。

  业界的体会感知正与政府的规划指向“同频共振”。“尽管南京在发展未来产业方面具备一定的前期基础和优势条件,但直面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仍然有诸多问题和发展短板。”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未来产业处负责人坦言,储能与氢能领域,行业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保障体系亟待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存在头部企业欠缺、重大创新平台不足、创新资源转化率不高等短板;元宇宙领域缺乏本土领军企业,存在结构性人才短缺、本地产品推广应用不充分等问题……

  立足于全市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南京市合理谋划未来三年发展图景:培育一批优质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制定一批行业标准、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未来产业“南京样板”。持续打造“宁创”品牌活动,以细分领域产业推介、场景实地对接、跨市域合作、助企多元服务等举措加快推进未来产业发展。通过前瞻布局和持续发展,将南京市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高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仇惠栋 周敏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