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管理科学论坛2021系列分论坛第一场成功举办!
2022/04/18 11:04  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疫情之下,如何拥抱新时代?2021上海管理科学论坛-系列分论坛,专家共话管理变革

  从学界视角看管理变革与创新,2021上海管理科学论坛-系列分论坛成功举行!

  2022年4月16日,上海管理科学论坛2021-系列分论坛第一场顺利举行。本次论坛聚焦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变革、协同、共生、创新等深度议题,以“数字经济·商业模式·管理创新”为主题,邀请数十家高校的商学院教授进行相关的主题分享,从学界视角出发,共同探讨全球新格局下的管理变革与创新。

  本次分论坛由上海管理科学论坛组委会联席主席、原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霍佳震教授致开幕辞。作为专题分享,首先由浙江大学的三位教授就“数智时代的管理”话题展开了各自的演讲,随后南京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分别就“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成长”、“数字变革下的质量与标准前言”、“数字变革与数字创新”主题进行了分享。

  开幕致辞

  首先,霍佳震教授向莅临本届论坛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参加分论坛分享的高校代表和承办单位UCMT协進教育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霍教授表示,非常感谢大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参加上海管理科学论坛的系统分论坛,在上海疫情肆虐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特别要感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的老师和校友们来支持我们的线上论坛活动。上海管理科学学会成立至今已有40多年,在这40多年里我们举办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讲座和学术报告,对上海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上海管理科学论坛的影响力也由上海扩展到了整个长三角,相信未来上海管理科学论坛会越做越好。

  论坛回顾

  如今,数字经济成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化转型正在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科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纷繁多样,随机迭代出的业务模式层出不穷。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正日益显著。在此背景下,上海管理科学论坛-系列分论坛特邀高校管理学院教授探讨全球新格局下的管理变革与趋势。

  以下是分论坛的主要内容。

  浙江大学——数智时代的管理

  郭教授用“智能、精益、敏捷”三个关键词概括了数字化企业的独特特征,并详细向大家介绍了每一个关键词对企业的影响。

  在“智能”这一维度,郭教授以“福特汽车”、“AI围棋”、“波士顿管理咨询”等案例向大家介绍了智能对企业的影响。郭教授表示,在传统时代,我们的组织架构都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的,这样一种专业化分工也导致招募员工时需要有他们有超高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而在现在的数字化时代,因为“智能”的出现,会产生一些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管理问题,这些管理问题是没有办法利用已有的管理逻辑和理论去理解的。例如,那些没有行业经验的人,他们是否能胜任具有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那这对我们的管理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否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去理解这些实践者与变化?

  刘教授从认知的角度解构了为什么创业者、企业家在决定是否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候有如此多的压力,同时,刘教授也从辩证性认知的整合框架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他认为,我们要接受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这一情况,更好的去采取措施。

  刘教授还表示,大型企业或小型企业比较容易或有效率的进行数字创新与数字化变革,而中等规模的企业,因为可能面临合法性和企业自身的一些问题,要面临更多的压力,所以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相对大型和小型企业会比较慢。

  王教授通过70-90年代与现在创业的比较研究,指出线下与线上投资平台的差别。

  首先,线下投资平台有相对严苛的准入门槛,但是线上投创平台几乎是没有门槛的。其次从规范的角度来说,线下中介是熟人社交模式,它的资源更多的是以本地化为主的;而线上的制度中介是鼓励远距离资源流通的,不需要熟人的背书。最后,从认知的角度来说,在线上沟通时,人们会更随意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南京大学——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成长

  姜教授表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相当一部分是建立在搜集和使用消费者数据的基础上的,海量数据也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迭代升级不可缺少的食粮。人工智能越是“智能”,就越需要获取、存储、分析更多的个人数据信息。

  过去一些年,丰富的数据和宽松的监管被认为是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上赶超西方先进水平的两大有利因素;而最近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则可能会改变这一态势,将使我国从数据监管最宽松的主要经济体变为监管最严格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企业界和学术界需要积极探讨隐私保护和人工智能发展两者之间的共生与矛盾关系,以及最近实施的数据保护法律对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影响。

  陈教授从数字化背景、数字化转型内涵与特征、数字化转型的三个维度--点+链+网、数字化转型策略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陈教授表示,我国数字经济的整体规模很好,但是GDP占比相对于其他发达经济体来说并不高,这说明了未来我国数字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同的国家对数字化的侧重点不同,我国主要强调的是“数字中国”,即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为目标。从权威机构出台的相关文件来看,制造业数字化是转型的主要阵地。

  接着,陈教授总结了如下三点数字化进程缓慢的原因:

  对于数字化转型是什么缺乏清晰的认识;

  将传统产品/服务进行数字化的难度远高于创新的数字化产品/服务;

  缺乏与行业相契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最后,陈教授认为,数字化转型不仅是组织内一次短期变革,更是一场持续性的价值增值过程,企业需要从整个生态角度出发,将员工、伙伴、用户纳入同一数字生态圈,共同推动生态的数字进化。同时企业应当依据自身的转型需求、转型重难点、资源禀赋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转型方法、模式与路线。

  贾研究选取了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6家典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它们从创业起始至今的成长历程进行了剖析,旨在建立新的企业成长理论。

  企业成长是“无中生有-小有到大有-有中生无”的过程。“无中生有”是将生产性机会和市场性机会的可能性实现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其本质是定位和取舍。“小有到大有”是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地位和占有率不断扩大的过程,需要不断解决效果和效率问题。

  “有中生无”是指在从小有到大有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产性和市场性的机会,使企业进入新一轮“无中生有-小有到大有”的成长过程。

  两类能力驱动企业成长过程:

  一是企业能力,由“创新力、执行力、文化力、制度力、共生力”构成,解决效果效率问题,驱动企业从小有到大有;

  二是企业家能力,由“环境洞察、大势把握、体系笃建、宗旨慎思”构成,审视“无中生有”过程的定位与取舍,克服机会陷阱,同时审视企业能力建设,克服能力惰性陷阱。

  中国计量大学经管学院—数字变革下的质量与标准前沿

  郑教授从标准化的历程向大家介绍了为什么我国的国家标准数量非常庞大,而一流企业、有强竞争力的企业却很少的原因,并且从标准化的作用、表现形式、驱动力与生产方式的关系、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历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标准化的阶段发展特征,总结了标准化的经验和成就。

  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探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标准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挑战,并对我国未来的标准化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郑教授指出,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标准应该是竞争力的制高点。标准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也是跟第四次工业革命相伴而生的。

  如果想要成为一个一流企业,势必要在标准化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想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话语权,一定不能放弃标准化建设这个重要领域。

  2021年,国家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标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标准与科技的协同发展对推动创新、实现产品从技术到市场的转换有着重要意义。

  余晓教授从联结经济、网络效应等理论出发,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的重大变革,回答标准如何引领科技的发展,科技又是如何影响标准的创新的,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通过标准与科技的互融互促推动产业变革、形成强有力的增长动力的建议和思考。

  就标准如何引领科技发展这一问题,余晓教授认为,在我们的认知中,标准对于企业来说更多的是一个科技成果的总结,而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的国际标准话语权不强的一个原因。其实,标准为国际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基础,它是创新重要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创新必须依靠的巨人肩膀。在整个的创新过程中,标准还可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降低创新成果的风险以及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

  乐为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为大家做了详细分享:

  第一是质量大变局,环境的变化;

  第二是素质质量的特征和关键要素;

  第三是新时代对质量的新认知;

  第四是在企业中,如何用数字时代的变革推行质量变革;

  在“工业4.0”浪潮下,质量将发生一次新变革、新飞跃,内涵和外延将发生深刻变化,迎来数字质量阶段。乐教授认为,数字质量至少包含三大特征:

  全面满足消费者体验的魅力质量;

  沟通顺畅和反应迅速的敏捷质量;

  从需求到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质量。

  此外,教授还从质量数字化、研发质量数字化、检测数字化、供应商质量数字化等多个案例介绍了企业的数字质量实践。

  乐教授总结,“如果质量仅仅当作是一个控制系统,那么它永远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改进”。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数字变革与数字创新

  最后,浙江工业大学的两位校友分别为大家从实践的角度,分享了两个数字变革和数字创新的案例。

  许先生主要围绕以下6个问题展开:

  1.从“互不联网”到“互联互通”,互联网的“墙”该怎么拆?

  2.私域流量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我们的真正私域?

  3.跨境独立站兴起,国内独立站会游戏?

  4. 新私域“四板斧”,升级传统网站具备四大数字化能力。

  5. 运用LTD(Lead to deal)数字化经营方法论,把企业经营数字化,事业做更大。

  6.“三线一集”,跨越数字化分水岭,创建新型数字化企业

  徐先生认为,企业不分大小,都应该是平台。成为一家“企业”的标准,在于能否拥有自己直接链接的客户,而不是生意的大小。

  “私域”是一个寓意“自我生长”的词汇,在数字世界,拥有“自己”,才会具备生长的力量,如果不解决底层逻辑,技巧性的工具过度应用,只会导致用户反感和行业“内卷”。

  李健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面临的困扰以及数字孪生的应用价值。

  李健先生说,目前制造业普遍存在数字化应用薄弱、生产过程数据不透明、大量生产相关数据存在于各自独立的设备或者系统内,无法形成数据的连接和联动分析的问题,即分散的数据孤岛无法发挥出数据的应用价值。这一问题给企业生产管理带来了诸多困扰,我们要解决这类问题,就要利用好数字孪生技术。

  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技术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知名商学院的教授与专家们的观点。在不确性成为常态的环境里,让我们一起拥抱数字化,拥抱变革!

  下一场分论坛即将于4月23日线上进行,届时复旦大学、江南大学、同济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将在此进行主题分享,期待与您再相见!

  4月23日主题预告如下:

  复旦大学——数据与管理创新

  1. 胡建强题目:《偏好有多重要?》2. 张诚题目:《渐进 vs 激进:企业绩效、竞争环境和信息技术对新产品创新策略的影响》3. 田林题目:《内容平台广告模式和内容供应策略研究》

  江南大学——数据预测与决策分析

  1. 王雅瑾题目:《数字化时代的消费者洞察和品牌战略》2. Byren Lee题目:《数字化时代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3.郭薇题目:《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战略》

  同济大学——数字经济下的企业战略选择与管理创新

  1. 程名望 题目:《互联网浪潮下的中国经济与企业战略选择》2. 蔡彦斌(Richard Cai)题目:《人工智能(AI) 在企业数字化中的应用和实践》3.郑鑫 题目:《数智时代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动态自适应演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迎接数字化时代的变革

  1. 王育红题目:《数据驱动的灰色预测模型构建研究》2. 刘勇题目:《考虑决策对象变化的灰色关联聚类方法》

  上海海事大学——模式创新与成长管理

  1.於军题目:《企业数字化转型、商业模式和双平台战略》2.张默题目:《Dancing with social media in start-up's idea journey》3.甘爱平题目:《航运金融:赋能到创新》UCMT(协進教育集团)是一个利用数字科技企业和个人赋能的知识运营商,致力于通过商学教育、知识管理、商业实践、案例研究等方式,打造教育型区域,推动人才的终身教育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构建适应未来趋势的知识自生产生态。UCMT依托协進教育集团 20 年全球化的教育经验和资源,结合对当下商业环境和数字科技的深入理解,围绕知识赋能的全过程,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微课、精品课、证书课程、职业教育、留学、企业培训、学位定制、组织教练、咨询、测评、智库等在内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标签:
责编:陈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