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再添8家驻法院“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 实现全市全覆盖
2021/06/11 20:12  

  6月8日上午,南京市法院及玄武区法院、鼓楼区法院、雨花台区法院等全市8家法院“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至此,全市两级法院“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已达14家,实现了全覆盖,这是金融系统和司法系统有效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举措,标志着金融与司法更加深度融合,南京地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道林和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委员、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刘云生出席揭牌仪式,并共同为8家法院“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揭牌。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党委委员、工会主任曹炳高,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焱以及南京分行消保部门负责人、营管部办公室负责人、相关基层法院负责人、南京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负责人、部分会员单位负责人和人民调解员代表、部分媒体代表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据悉,为进一步畅通金融消费者的维权渠道,提供更加专业、经济、便捷的金融纠纷调解服务,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携手南京市法院自去年在秦淮区等6家区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先后设立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后,在先行先试、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市区两级法院全部设立“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实现全市各级法院全覆盖,形成市区协同、共同推进的工作新格局,为人民群众开通金融纠纷化解“直通车”,提供覆盖更广、效率更高的“一站式”金融解纷服务,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烦心事”。

  据介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落到实处,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市司法局、市法院等多部门,在打造专业化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创新诉调对接模式、提升解纷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逐步形成了更加专业高效、衔接有序、便民利民的金融纠纷调解“南京模式”。

  打造专业化调解组织,高效便民的维权渠道更加通畅

  为确保调解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会同市司法局全力指导南京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金调委)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调解组织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完善金融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小额纠纷快速解决机制和中立评估机制;在全市银行网点已设立20个调解工作站,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家门口”的金融业务咨询和调解服务;组建了包括律师、学者、银行机构业务骨干共86人的调解员队伍和专家库,多形式开展专题培训,举办金融纠纷模拟调解竞赛等活动,为高效开展调解工作提供人才保障。截至2021年5月末,南京金调委共受理360起疑难、复杂金融纠纷案,成功组织调解338起,成功率达94%,调解案件总数和成功调解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金融司法深度融合,诉调对接机制日益完善

  2020年4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并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南京地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制度层面建立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先后在南京市秦淮区、建邺区、六合区等6家区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南京金调委受邀成为法院的特邀调解组织,为人民群众提供“投诉受理+调解+裁决”的“一站式”金融纠纷解决服务,有效提升调解服务的便民利民水平。截至2021年5月末,南京金调委组织调解法院移送案件67件,成功调解60件,涉案金额高达2.37亿元,为当事人节省了近百万元的诉讼成本。历经1个月成功调解1起涉案金额7284万元、涉及4家企业和1个自然人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为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提供了新的纾困渠道,充分发挥了金融支持“六稳”“六保”的作用。

  创新诉调对接工作模式,信息化解纷水平不断提升

  为提高诉调对接工作效率,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指导南京金调委与法院系统创新实施“线上+线下”两种诉调对接工作模式:与秦淮区法院约定每月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在线下交接案件卷宗,在规定的时间反馈案件调解结果并返还卷宗;与建邺区、江北新区等法院约定使用“江苏微解纷”平台进行案件传输,实现无纸化转办。积极推动“中国金融消费纠纷调解网”与法院系统“江苏微解纷”等线上平台对接,涵盖了在线调解、现场调解、上门调解、电话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有效满足各类群体的不同解纷需求。2020年以来,已成功调解涉及英国、韩国等跨境和黑龙江、广东、湖北以及省内等跨地区的共71起,其中成功调解疫情期间全国首笔线上跨境纠纷案例,有效维护了境内外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下一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将继续秉承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多方联动,积极探索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区域合作新模式,不断扩大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为助力南京都市圈及长三角一体化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讯员 郑庆茹、纪越)

标签:
责编:潘婕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