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卡率”20%红线划定 这项银行业务戴上“紧箍圈”
2022/07/13 16:47  

  新华报业网讯 7月7日,银保监会、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银行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卡数量等作为单一或者主要考核指标,长期睡眠卡率不得超20%,应当合理设置单一客户的信用卡总授信额度上限,推动信用卡业务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

  信用卡成消费者投诉“重灾区”

  近年来,随着金融知识的普及,信用卡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支付方式。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达到8亿张(人均持有0.57张)。从六家国有大行的发卡量来看,工行1.63亿张、建行1.47亿张、中行1.35亿张、农行1.4亿张、交行7426万张、邮储银行4155万张,4家银行已进入“一亿张俱乐部”。

  不过,信用卡本质上也是一种贷款。2008年到2021年十三年间,信用卡授信余额从9804亿元增加到21.02万亿元,透支余额(应偿信贷余额)从1582亿增加到8.62万亿元。截至2021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60.39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

  突飞猛进的发卡量,与之伴随的除了未偿信贷总额,还有大量投诉。“莫名其妙就办了卡”“办了没激活还被扣费”……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银行业超34万件消费投诉中,信用卡类投诉占比过半,其中滥发卡、乱收费是各类投诉的“重灾区”。

  对于信用卡市场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银保监会、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称,近一时期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理念粗放,服务意识不强,风险管控不到位,存在侵害客户合法权益等行为。亟须加快转变信用卡业务发展方式,强化审慎合规经营,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惠民便民服务质量。

  除了明确20%红线外,《通知》还对全面加强信用卡分期业务规范管理作出了规定,要求不得对已办理分期的资金余额再次办理分期。不得对分期业务提供最低还款额服务。不得仅提供或者默认勾选一次性收取全额分期利息的选项。同时,还明确了分期业务最低起始金额和最高金额上限。

  记者从江苏银行获悉,该行第一时间对新规贯彻落实,已初步实现各类业务条款及细则、价格目录、客户领用合约、相关业务办理页面等内容的多渠道公示,统一采用利息形式展示分期业务资金使用成本,客户可通过网站、网点以及查看信用卡领用合约等方式知悉各类收费标准。同时,该行还上线了信用卡网申录屏功能,支持线上回访和调阅,实现了记录信息全面、准确、不可篡改和可回溯。

  办不完的卡,欠不完的“人情债”

  信用卡发卡量,名义上代表着银行的客户数量和质量。长期以来,银行在这个领域不断“跑马圈地”,一方面通过赠送积分、礼品等形式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是给员工下硬指标。

  “我的卡夹里有七八张信用卡,只有一张卡正在使用,其他的几乎都是长期闲置。”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许多卡都是为了帮助在银行工作的亲友完成工作任务而办的,有的则是为了能拿到银行赠送的锅具、行李箱等开卡礼品,绝大多数卡都没有激活。

  不少银行员工也对办卡有苦难言。“网点规模不同、卡种不同等因素,指标也会不同。”某国有银行南京分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其所在网点平均每季度要完成信用卡新开户300张的任务。不仅如此,还会对新款信用卡的发卡量下任务,比如该行要求员工推广去年12月份推出的新款信用卡,任务是每季度200张。记者从另一家国有行某网点了解到,该行对于规模较大的综合型网点,近期总的任务指标是每周30张。

  “除了普通信用卡外,还要推广一种特定的信用卡,我们网点是客户经理每人每年至少要完成30张、其他岗位员工每人10张,几乎是‘全员扛指标’”。 某股份制银行南京分行一位员工透露,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等等都帮忙办过卡。

  某股份制银行淮安分行一网点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网点一共有13人,今年上级行下发给该网点的信用卡指标是1254张,折算下来,每人一年要办96张信用卡,且必须是新用户。

  信用卡并非越多越好。“持有信用卡数量过多,不仅会增加银行管理过程中的冗余,还有可能带来潜在的欺诈和信用风险。”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晔林认为,过分追求发卡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产生了不必要的管理成本,信用卡资金流向不当领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划定睡眠卡红线,能扼住多发卡吗?

  此次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的《通知》要求,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超过该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新增发卡。

  信用卡行业资深研究人士董峥认为,《通知》的出台,在信用卡业务管理、发卡营销、授信风控、资金流向、分期业务、合作机构,以及对用户合法权益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监管部门主导对信用卡业务回归市场本位的一次“倒逼”式变革。

  实际上,受疫情影响,一些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进入了“冰点期”。开卡量和交易量低迷,资产质量承压,信用卡透支现象趋多。在市场与监管双重压力下,银行开始寻找信用卡新方向。

  去年年底《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都宣布清理睡眠账户和超量持有账户。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行2022年上半年信用卡新客户活跃率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整体睡眠卡率已接近《通知》要求的标准。该行将进一步运用数字化营销手段,确保将长期睡眠卡率控制在20%以内。

  “现如今,传统的‘地毯式’拓客已无法达成目标,20%的监管红线也对银行的精确获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记者,相比追求新增客户的数量,对存量客户的精耕细作也是一个挑战。

  目前,一些银行在发展信用卡业务的时候,更加紧扣当下金融消费“硬需求”,强调精准性。例如,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六大国有银行都推出了绿色低碳主题信用卡,面向公交地铁、共享单车骑行、新能源车充电等高频小额消费客群,量身定制各类优惠。

  《通知》提出,未来,银保监会还将动态调降长期睡眠信用卡比例限制标准,不断督促行业将睡眠卡比例降至更低水平。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詹超 实习生 尹赛赛

标签:
责编:陈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