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质量发展 局长面对面|智造名城与金融资本的“双向赋能” ——对话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刘敏
2021/12/05 16:49  

  【编者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江苏力争从金融大省迈向金融强省的关键时期,更是江苏金融业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高质量发展时期。江苏金融业如何做?新华日报、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新华报业网、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等联合推出《金融高质量发展 局长面对面》全媒体访谈,探究各地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华报业网讯 10月9日, 2021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在300多位中外客商、超5000名线上客商的见证下,12个重点基金项目正式签约,总规模超过200亿元。其中,常州龙城科创发展基金和常州天使引导基金正式发布,旨在集聚资本力量,撬动常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建设长三角创新中轴和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当一座拥有3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朝着“长三角中轴枢纽、国际化智造名城”目标奋进时,金融资本、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如何融为一体、并相互赋能?它们,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专访了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刘敏。

  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刘敏

  集聚金融要素,做强直接融资

  记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以产业强市为支撑,打造结构优化、产业高端的现代化常州”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对此,常州金融将有哪些规划和做法?

  刘敏:制造业是常州发展的根基。目前常州有70万个市场主体、6万家工业企业、2000多家高新企业、15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和81家上市企业,形成金字塔式的发展结构。不同市场主体,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丰富金融供给,加快金融要素集聚,加速发展直接融资,打造长三角创新资本新高地。

  一方面,全面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通过贷、债、股投资联动机制,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投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基金对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发现和布局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要以“龙城金谷”为核心,通过聚力招引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加速创新资本形成集聚,打造全周期基金产业集群集聚区。

  因此,下一步,我们要着力推进资本招商,形成基金项目和园区协同发展的推进格局。到2025年,力争全年招引各类投资机构、基金管理机构、持股平台及相关金融市场主体300家,集聚资本规模300亿元。

  截至11月末,“龙城金谷”新引进各类投资机构349家,认缴注册资本381.1亿元。毅达资本、清源投资、金雨茂物、方广资本、斐君资本、源码资本等众多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入驻,机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中证常州指数(931665.CSI)已正式上线并实现动态展示。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常州)基地、深交所常州路演中心、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常州分中心挂牌入驻。今年以来,蜂巢能源、星星充电、中航锂电、桐树基因、嘉轩智能等优秀企业获明星资本加持。其中,蜂巢能源、中航锂电均完成融资超百亿。

  我们将重点关注面广量大的“腰部”机构,精准对接有退出需求的省内上市公司持股平台,主动出击有产业链延伸投资需求的本土实体企业。积极招引国内知名基金管理机构来常设立创新子基金,投向常州科创企业。与国内知名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合作,整合常州市产业资本力量,以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围绕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链设立并购重组基金。

  到2025年,推动全市企业引入股权投资金额超100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首发及再融资1000亿元,实现上市公司再融资80家次。同时,加速基金招引进程。力争到“十四五”末,集聚机构数量超1000家,投资企业上市数量超100家。

  强化资本运作,抓住上市新起点

  记者:近年来,资本市场“常州板块”亮点频现: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8313.58亿元、天合光能、恒立液压市值突破千亿元等。为更好拥抱资本市场,常州如何做?

  刘敏:要想更好拥抱资本市场,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资本市场。对于企业来说,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赛道的起点。从常州今年在资本市场表现来看,目前新增上市公司10家,首发融资64.68亿元,上市公司累计81家,总市值8313.58亿元,同比增长2037.09亿元,增幅32.50%。

  除了企业的市值快速攀升外,关键是经过多年的资本市场熏陶,常州的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方面的能力显著增强。目前上市公司资本运作项目数量及金额都创历史同期新高。从金额来看,前三季度,天合光能、安靠智电等9家企业完成再融资,总额113.50亿元;恒立液压、中简科技等12家上市公司披露项目预案,预计募资206.14亿元;泛亚微透、洛凯股份等5家上市公司完成产业链并购,交易金额10.36亿元;日盈电子、凯迪股份等9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权激励操作。

  这样的资本运作,带来的是企业经营规模稳步扩大,项目投资持续攀升。全市32家上市公司持续进行大手笔项目投入,投资总额累计达462亿元,其中包括长海股份高性能复材项目、中简科技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此外,今年以来26家外地上市公司在常州投资建设33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615亿元,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大批标杆项目。同时,上市公司的科创属性进一步凸显。上半年全市境内制造业上市公司累计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2%,研发投入占比4.02%。

  未来,我们要不断加大上市后备梯队的培育力度,引导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行业独角兽、瞪羚企业等“腰部”企业进入“双百行动计划”,今年已公布第二批296家“种子选手”,按照“股改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的工作节奏梯次推进、滚动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上市后备企业累计入库数量超600家,到2025年累计上市企业超150家。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集,拥有28家国家级、120多家省级以上和70多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持其发展,常州将给予特定信贷支持。北交所开市后,其市场定位与常州制造业立市的产业基础、“国际化智造名城”的城市定位精准匹配,为 “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新的舞台。

  打造“金融+”体系,渗入经济肌体

  记者:为进一步完善常州金融供给体系,在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可获得性、绿色性等方面,常州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敏:日前,常州9条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获全国推广,列全省第一。其中3条是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典型做法。我们出台了《常州市民营企业融资会诊帮扶机制实施意见》,通过推动提升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首贷率,开展政策性转贷,切实帮助民营企业翻越“融资高山”。 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增首贷5462户,首贷发放贷款235.81亿元;市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共为136家企业提供253笔转贷资金,总金额43.91亿元,减免利息1131.14万元。

  常州金融供给体系的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现代地方金融体系,基本实现地方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多样化需求的金融供给体系健全完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金融服务的普惠型、可获得性、绿色性达到国内发达城市水平,在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金融开放,金融体系竞争性、安全性、可持续性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努力创建成为长三角科创资本新高地、产业金融创新示范区。

  实现这个目标,关键点在于用好金融这个“底层工具”,围绕常州市“532”发展战略,打造“金融+”体系,包括金融+交通物流、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产业集群、金融+专精特新、金融+绿色低碳、金融+文化旅游、金融+乡村振兴等等,切实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条。

  此外,良好的金融供给,也需要全面优化金融环境。常州以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江苏省地方金融条例》为契机,不断完善地方金融治理体系、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非法集资风险处置机制等。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赵伟莉 储楚 高雁南/视频

标签:
责编:陈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