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宣布设立一周年:上市企业110家 融资超235亿元
2022/09/02 13:32  

新华日报财经讯  9月2日,北交所宣布设立一周年。北交所开市以来,保持平稳运行,四梁八柱的基础制度搭建完成,各项制度安排有效运转,融资交易功能不断强化,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企业、制度、文化和生态等要素不断集聚,北交所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上市公司110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领衔

截至2022年9月2日,北交所上市公司11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77%,民营企业占比90%,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覆盖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和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

目前,北交所上市的23家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含尚未正式公布的第四批企业),2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平均研发强度达4.6%,是规模以上企业的3.3倍。部分公司用资本市场融资突破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在稳链补链强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北交所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融资超235亿元,平均每家2.1亿元,有效助力企业提高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四套上市标准 构建特色制度安排

北交所以试点注册制为牵引,在遵循交易所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尊重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构建了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安排。

服务对象精准包容,四套上市准入标准兼顾不同类型、不同特征创新企业,上市企业中既包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包括具有创新特征的传统行业企业;既有利润过亿元的大型成熟企业、细分行业龙头,也有尚未盈利的初创企业。

发行上市便捷顺畅,依托与新三板一体发展优势,提升审核效率,发行上市更顺畅、预期更明确。从受理到完成注册平均用时140余天,目前有企业从受理到过会最短用时仅37天。

融资机制按需灵活,除公开发行外,上市公司在新三板挂牌阶段平均进行2次定向发行融资,单次融资5000万元左右,上市后已有5家启动再融资,形成按需、小额、多次的接续融资机制,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缓解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

​交易制度便捷高效,提供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交易方式,契合中小市值股票特点需求。持续监管宽严适度,贴合中小企业实际,平衡企业融资需求和规范成本。

优化中小企业生态 投资者数量超513万户

北交所开市后,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踊跃,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合格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513万户,是宣布设立前的近3倍;500余只公募基金布局,持仓市值稳步增加,VC/PE加大投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RQFII均已入市。112家证券公司深度展业,初步形成一批深耕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服务的特色中介。

券商、基金公司等投研覆盖力度加大,超26家券商共发布500篇余北交所、新三板公司的个股深度研报;超600家次机构参与35家北交所公司调研。21家商业银行积极对接,共同探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普惠金融的新路径。最高法出台司法保障意见,财政、工信、科技等部委协同促进,与66个省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合力逐渐形成,协同促进市场建设。

作为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北交所的设立和运行,对于增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能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韧性意义深远,走出了一条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之路。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詹超

标签:
责编:陈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