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经济 > 正文
竞逐新赛道·打造新高地① | 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
2022/05/22 18:52  新华报业网  

  【编者按】数字经济,长坡厚雪。5月17日,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召开,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建设网络强省、数字江苏、智慧江苏,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

  今日起,新华日报推出“竞逐新赛道·打造新高地”系列报道,围绕数字经济五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各地各部门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典型案例和具体规划,探典型、寻路径、出建议,敬请关注。

  作为实体经济大省,江苏制造业规模全国最大,产业数字化需求巨大、空间巨大、潜力巨大,是江苏发展数字经济的最大优势所在,也是发展实体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5月17日召开的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上提出,要加快促进数字与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对工业企业、相关部门、行业专家进行了采访。

  【探典型】一个手机扬声器组件,从五金上料到网布模切,再到分穴摆盘、视觉检测……在常州润邦模塑科技生产车间内,机器人精准“掌控”每一个生产步骤,10道工序一气呵成,7秒内8个产品下线,在50倍显微镜下保持标准精度。

  企业坐落常州新北乡镇,专注生产精密注塑模具,鲜少出现在大众视野,却凭借“智改数转”,成为电声行业龙头歌尔股份唯一一家战略供应商,代加工苹果手机声学器件。

  “这都是市场逼出来的!”回忆企业发展镇痛,当家人梁军记忆犹新,苹果手机对供应商要求苛刻,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客户,曾一度因生产设备老旧、自动化水平低,被无情踢出局。

  “躺平”没有出路,传统企业只有通过提升智能化水平,才能突出重围。还是这个车间,梁军痛定思痛投入1400万元,20台先进设备“粉墨登场”;紧接着再投入300万元,为每台设备安装“双手”。

  自动化车间只是第一步。2017年,软件技术出身的刘英杰加入企业,担任运营部副总经理。他的任务是——能靠系统约束的管理,不依靠人;能靠机器采集的数据,不用excel表格。

  如今走进生产车间,大屏幕上所有设备生产状态、模具号、生产周期、生产计划,核心数据一目了然。“上MES系统、ERP系统,实现品控管理可视化。”刘英杰说,以前计划员天天跑车间,现在只要坐在办公室,生产情况了然于胸。

  随手拿起刚刚下线的产品,扫描二维码,手机页面逐一显示生产数据,实现人、机、料、法、环、测每个环节可追溯。刘英杰说,“这意味着任意一件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都能从中找到根源,以此提高生产质量及效率。”

  “滴滴滴……”耳边传来设备警报声,走近了才知道,原来是设备未按照标准设定时间注塑开合,设备第一时间停转报警。刘英杰指着车间60台生产设备,经过6个月技术攻关,目前已全部联网,生产效率、生产进度、换料情况……每台设备生产数据实现可视化,员工解放双手,通过屏幕数据,及时上料收料。从生产简单塑件到五金组件,尽管难度不断加大,只要每个环节输入设定值,机器24小时标准化生产,不仅产品质量稳定,作业人员还减少三分之二。

  企业经历“智改数转”后迎来生机,2020年一举拿下苹果手机代加工订单。企业产值从2015年不到2000万元,2019年逐年攀升至8000万元,2021年产值实现1.2亿元。

  “现在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哪怕是上市企业仍然招工难,人力成本不断提高。”在梁军看来,“智改数转”的本质是管理创新,机器代替双手,减少人力成本;生产数据可视化,降低沟通成本。这在疫情冲击下,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今年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梁军满怀信心。

  【寻路径】

  常州润邦这样小而精企业的崛起,展现了产业数字化蕴藏的巨大潜力。

  产业数字化,就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转型是一场事关长远、考验耐力的“马拉松”,着眼的决不仅仅是立竿见影的业绩增长,而是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大背景下构筑企业竞争新优势,“智改数转”正是这场马拉松的“第一赛段”。

  “加快促进数字与产业深度融合,我们把‘智改数转’作为重要抓手。”常州市工信局局长严德群表示,常州致力于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不断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通过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智能制造免费诊断、应用场景方案推广、智能化技改、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五大行动,统筹推进“智改数转”。

  放眼全省,各地纷纷探索以“智改数转”为重点,推动产业数字化的路径——苏州创新推出技改贴息、免费诊断等政策措施,实施“智改数转”项目超万个;无锡出台两轮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数全国第一;南通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建成电子信息、船舶海工和高端纺织行业二级节点……

  去年以来,江苏新培育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40家,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332个……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然而,也必须看到,各地在推出产业转型过程中,云制造先导中心、数字化转型数字中心的数量还不够,“智改数转”服务体系还待完善,“智改数转”基础能力还待强化,还需要继续加大创新突破的力度,政策再加码、转型再加速。

  【出建议】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垠坤长三角产业创新研究院首席专家丁宏:数字经济是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江苏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也是符合江苏省情、凸显江苏优势,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的关键路径。

  当前江苏全面开展的“智改数转”工程,就是要通过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不断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和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水平,打造数据驱动的创新应用场景,从而实现产业经济的全面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动“智改数转”,一是以“技术突破+标准引领”为突破口,塑造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结合江苏重点制造业集群,选择与数字技术易于结合的细分领域重点攻关,探索建立产业数字化技术标准体系,破解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困难的“堵点”,打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百米”。二是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为抓手,释放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势能。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技术,构建更加丰富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融通协同水平。三是以“思维引领+政策支持”为保障,破解数字化转型瓶颈。“智改数转”成功的关键是在于发动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强化惠企政策激励引导,进一步加强融资服务创新支持,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和成本,让“智改数转”企业吃下“定心丸”,打消“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顾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万小珍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