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科技 > 正文
获得江苏首个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江苏两位院士这样谈科研
2020/06/10 20:05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首次增设的江苏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备受关注,获此殊荣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益民院士、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在奖励大会上,两位院士都谈起了自己的基础科研之路。

  “我是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生,我踏上科研之路正遇上了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期。”祝世宁院士说,上世纪80 年代初期,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国家计委首批投资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当时的冯端、王业宁、闵乃本等先生提出了微结构科学,闵先生后来又提出了‘介电体超晶格’材料体系。我们的团队就是从少有人了解和支持的冷门方向开始,坚持研究二十年,把冷门做成热门,做成国际的前沿,于2006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从那时至今又有十多年过去了,以超晶格为代表的微结构材料在光电子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从高性能激光器到光子芯片,从环境监测到量子通信,都能找到超晶格材料的踪迹。“基础研究之路很长,要取得突破,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靠团队长期不懈的积累和坚持。”祝世宁说,两年前,他和同事一起创建了新型研发机构“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两年来南大已有多项基础研究成果汇集到平台孵化,这个平台也正在吸引一个又一个国内外志同道合者前来创业。“未来江苏高新技术的发展,我们基础研究工作者要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3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我始终把‘需求、前沿、基础’作为自己科研‘词典’中的关键词,面向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瞄准学科前沿,立足基础研究,攻克了多个难关,实现了从理论分析方法、设计研制技术到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突破。”宣益民院士说,当前,国家对基础研究更加重视,作为一名党和国家培养的科技工作者,只有把个人事业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和精雕细琢的劲头,秉持耐心、恒心、信心,才能有所成就,这也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所在。“我将把此次获奖作为新的起点,继续以科教兴国和科技创新强省为己任,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倍努力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蔡姝雯/文 肖勇/摄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