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科技 > 正文
苏创|主攻稳链,江苏科技攻关加速跑
2020/09/01 21:40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金秋时节,紫金山实验室发布三项重磅科技成果无限接近未来网络、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的12英寸中试流水线正“火力全开”、长江南京段的“生态眼”正紧盯岸边是否有污水偷排……一系列成果正迸发出江苏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

  《新华日报·科技周刊》记者梳理全省部分企业、实验室及创新中心发现,科技攻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正成为江苏近期科研工作的关键词。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工业互联网“担重任”

  2018年,福特、特斯拉等全球100家车企的47000多个机密文件遭外泄。泄露的数据包括产品设计原理图、装配线原理图、工厂平面图、采购合同等敏感信息。这一事件被称为“重大车祸”。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杂志2020年8月刊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我国,34%的联网工业设备存在高危漏洞,这些设备的厂商、型号、参数等信息长期被恶意嗅探,2019年有数据统计的嗅探事件曾超过1亿起,我国工业大数据在汇聚、共享、深度应用和数据治理上的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如何面对?

  江苏工业互联网研究的重要载体——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和紫光工业云体验中心专项解决此类问题。刚刚落幕的第四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上,紫金山实验室发布的三项重大科技成果之一长三角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安全可靠、灵活调度、自主可控,为我国工业互联网高危漏洞提供解决了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刘韵洁介绍,这个网络将全面覆盖长三角城市群,同时,无损数据中心、内生安全靶场、智能无线通信试验网络、新型城域网、多云交互平台等一系列技术领先的新型基础设施将于南京开始建设。

  “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快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有专家指出。加强顶层设计,紫光工业云体验中心做的很“到位”。“做工业互联网,一个企业就是一个案例,每个企业的需求都不尽相同,如果针对每个企业的不同需求都相应地开发不同的平台,势必会导致成本升高,也会造成整个行业开发不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紫光云引擎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办法——做平台。” 紫光云引擎总裁彭浩说,提升企业效益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多挣点钱,二是少花点钱。考虑到许多中小服务商的现状,在做平台的顶层设计思路下,紫光云出面组建全新的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提升价值、降本增效,解决了企业成本和收益两难的问题,也扩大了紫光云的生态系统。

  稳定发展实体经济,高端制造全产业链双发力

  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引擎”。为“引擎”注入“新动能”,需要企业聚焦主业,瞄准数字化、智能化,增强系统集成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形成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集成电路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关系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江苏集成电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以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为例,由华虹集团于2017年8月与无锡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00亿美元,是华虹集团走出上海实施战略性产业布局的第一个项目,同时也是无锡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作为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华虹研发中心还建有国内唯一的12英寸中试线。

  “12英寸中试线项目月产能规划为4万片,预计在1到2年之内就能实现4万吨的产能,工艺技术平台将覆盖移动通信、物联网、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应用领域,进一步满足业界对中高端芯片产品需求。” 华虹半导体(无锡)副总裁倪立华介绍说,为尽早投产集成电路项目,华虹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封顶,主要工程节点较计划大幅提前;设备安装和工艺调试速度刷新纪录;生产线全自动化系统快速建立;成套技术成功转移;并行推进工艺研发、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准备等工作,于去年9月顺利投产,目前生产线正“火力全开”。

  发展实体经济,还需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挖掘内需潜力。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谋划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大坐标” 。“大坐标”如何定位?还需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畅通上下游产业,积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苏州恒力集团是以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是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PTA(精对苯二甲酸,一种大宗有机原料)工厂之一。其打造了“原油—芳烃、乙烯—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聚酯—民用丝及工业丝、工程塑料、薄膜—纺织”的完整产业链,坚持全产业链发展。

  瞄准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力。恒力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高质量建成苏州、宿迁、南通、大连、营口五大生产基地,形成“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发展。第六大生产基地恒力(泸州)产业园正在打造中。

  生态环保科技“高精尖”,尽在长江“生态眼”

  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环境美”是关键要义,如何实现?江苏的沿江沿湖还需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在长江南京段坐落着一所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通过长江“生态眼”环境监测系统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宁镇扬三市党政一把手在南京聚首推动三地一体化时,曾明确提出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设为发力点,更好运用科技手段保护长江宁镇扬段生态,把长江大保护要求落到实处。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是由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与南京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旨在解决重化围江、长江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等关键问题。中心已集聚近40家生态环境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组建的产业联盟,打造服务扬子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的系统性技术创新力量。

  长江边是否有污水偷排,江豚活跃度如何,哪里存在非法捕捞、非法采砂行为……如今,这些情况都逃不过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内的“火眼金睛”——长江“生态眼”项目,其运用自主设计的芯片和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手段,提升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在数据采集方面,“生态眼”融合17个市级涉江部门23个信息化系统,接入269个水质、空气质量等传感设备数据及891路监控视频,通过卫星影像、彩色夜视相机等物联网设备,动态采集各类生态环境数据,实现对长江南京段生态状况全面掌握。

  在此基础上,南京还建立了一整套人工智能分析模型,通过精准的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模型计算,实时掌握长江水质状况以及岸线修复情况等,为沿江排口管理、流域污染溯源、岸线清退整治、绿化进度和成活率分析提供有益“助力”。目前,“生态眼”项目已经具备为部门工作赋能的业务支撑能力,在水环境监测、岸线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汇点记者 张宣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