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科技 > 正文
企业创新国家队,且看江苏“八骏图”
2021/03/24 22:01  交汇点新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为我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江苏“十四五”年规划列出的“四大重点任务”之一。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实验室是创新的平台,当企业和实验室相遇相拥,将会迸发多么炫目的创新火花!新华日报《科技周刊》记者最近造访江苏部分企业国家实验室,打量那里的创新之舞。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江苏获批建设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等8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5年多时间的建设,这些实验室围绕国家创新战略和江苏产业发展需求,建成一批重大平台,集聚一批高端人才,承担一批重大任务,攻克一批关键技术,为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重大科研设施平台:推动高端智能装备创新突破

  江苏省科技厅公布的数据显示,这8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累计投入建设运行经费66.1亿元,其中投入研发费用43.4亿元;截至去年底,拥有单台套 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446台套,总价值近11亿元;建有研发测试场地15.7万平方米,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研发条件持续完善,不断推动高端智能装备创新突破。

  探访之前,先交待点背景。据科技部官网报告,2015年底, 全国共有177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8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6家在南京,这也反映南京雄厚的创新实力。不在南京的2家实验室,是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在徐州和无锡。

  初春时节,在南京,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派忙碌。作为江苏首家电网领域实验室,实验室聚焦能源电力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为电力提供理论支撑和核心装备。“近年来我们持续投入,构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硬件在环实时仿真的系统保护实验能力。”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东辉介绍,系统保护实验室建设以来,为我国华东、西南、东北等多个大区电网开展系统保护实验验证,最大程度模拟区域电力系统安全问题,为电力稳定传输保驾护航。

  “我们是国内唯一设在企业内的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是在南京,先声药业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王鹏博士自豪地说,围绕转化医学,实验室建成一系列诊断平台;2017年启动建设至今,已与国际上很多知名科技公司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引进全世界最领先的诊断技术,并在上海、南京、美国波士顿三地打造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平台积极推动实验室的成果解决临床需求,已有国家一类创新药“先必新”等两个创新药物获批上市。

  最近30年,我国桥梁建设总量占全世界的47%,随着大量桥梁建成通车,在役长大桥梁的工程体系全寿命运维面临重大需求。针对桥梁性能衰退规律不清晰、隐蔽性病害难发现、安全风险预警不充分与复杂病害难处治四大技术瓶颈,在役长大桥梁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多项创新性研究。这家位于南京的实验室主任张宇峰介绍,实验室开创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区域数据中心模式,开发广域结构群的物联网监测技术,管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跨索承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群。

  在南京,中电莱斯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记者看到我国已建成规模最大、业务最齐全的空管领域空地一体化仿真实验环境。

  “这个环境包括通用基础环境、数据服务环境和技术研究环境,拥有仪器设备500余台(套),空管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大数据平台构建空管数据中心,采集管理近10年的监视、飞行、气象、航行情报等诸多运行数据,积累丰富的数据资源。”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丁辉介绍,实验环境可有效支撑我国空管规划论证、新技术验证、运行仿真和军民航空域协同等研究工作,并向国内南航大、民航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等高校开放,提供技术试验验证服务。

  机制体制创新:一切资源向高端人才倾斜

  截至去年底,江苏这8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研发人员972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超六成;100多人次获省级以上人才计划资助,培养学术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博士、硕士近1000人。

  累计吸引国内外访问学者、客座教授40多人次到访交流,派出业务骨干出国做访问学者,在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来走出去”的人才集聚培养方式正“积木成林”。

  “在实验室团队,我们更多考虑让年轻人不断成长,他们才是电力行业的未来,通过老带新及各种人才计划,已经涌现出一批国家级专家。”李东辉介绍,实验室创新考核方式,对作出重大贡献的员工进行股权激励,这在同行业独树一帜;实验室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数超过一半,正高级职称人数占35%。

  “要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优厚薪酬待遇是一方面,更要推进人才体制创新。实验室鼓励员工到外部做交流,参加国际高端会议。”王鹏认为,创新药研发周期长,企业要用好的待遇留住人才;科研人员不只追求薪酬,他们更多追求成就感。企业如果不断出成果,员工才会有自豪感和归属感。

  “实验室创新实施‘导师制’和‘骨干员工培养计划’,为每位新员工指定一名导师,帮助新员工迅速融入组织,并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导师制已成为新员工融入组织和快速进步的向导。”张宇峰告诉记者,在人才引进方面,实验室制定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在住房补贴、创业基金等方面给予人才充分支持,并在实验室、职称评审、项目等资源方面一切向人才倾斜,为高水平人才配备助手,并建成专家工作室,为高水平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互为补充,更侧重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5年来,8家实验室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54件、国际专利授权22件,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0项、国家标准63项、行业标准85项。

  “我们一直紧盯国家战略,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李东辉说,这就要求电力系统主动转型升级。实验室正全力突破高比例新能源消纳技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存在随机性和波动性与电力供应需要稳定输出之间矛盾。

  王鹏认为,药业企业的出路就在创新。先声药业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除打造平台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大部分精力聚焦原始创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有责任打破“卡脖子”关键技术。

  “为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在研发政策方面,对实验室内部研发给予高度支持,并为之设计一套漏斗式研发体系。”张宇峰说,内部研发项目首先可从某个想法或者创意进入“创新预研”阶段,在此阶段即可获得少量经费支持,并对研发失败持高度包容态度。5年来,实验室依托单位苏交科集团共给予实验室56个内部项目。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中电莱斯空管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围绕“顶天立地”方向开展研发攻关。“‘顶天立地’,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空管国产化系统产品的竞争力,能与国外先进产品同台竞技。”丁辉解释,随着北斗、载人航天等工程的深化实施,国家大力发展“航空强国”,空中交通管理将向天基发展、向地面延伸,围绕空天地一体化持续提升空管系统体系设计、态势感知、运行支撑能力。

  最后“瞭望君”带大家再来看看这些“高上大”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1.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内制药行业唯一的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以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研究为目标,专注于肿瘤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以及感染疾病等领域,开展基于转化医学和精准医疗的新药研发。

  2.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科技部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建设,重点开展空中交通管理应用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新技术应用与演示验证、产品与技术研发,为我国空管系统建设提供先进的理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3.智能电网保护和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围绕我国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等战略需求,从继电保护、安全稳定、智能调度和变电站自动化等四个方向开展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

  4.在役长大桥梁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围绕长大桥梁运营管理中急需解决的在役长大桥梁损伤机理、健康诊断、状态评价、病害修复与功能提升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前瞻性基础研究,从而保障我国在役长大桥梁结构与运营安全;应对桥梁“早衰”隐患、保障桥梁健康。

  5.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围绕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低、作业能耗大、面向制造智能化程度低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前瞻性基础研究,形成高端工程机械原创技术的国际性领先优势,建立本领域行业、国家、国际技术标准及规范。

  6.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深海载人装备的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主要任务,聚焦于深海载人装备的总体技术、超大潜深技术和深海作业技术等三大方向,引领我国深海载人装备技术的持续发展。

  7.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瞄准国际技术研究前沿和我国重大应用需求,持续推动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领域技术创新,服务于节能减排技术革命,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重大工程技术应用全链条布局,引领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技术进步。

  8.清洁高效燃煤发电与污染物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引领和带动燃煤发电清洁化、高效化发展为目的,开展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污染物控制及深度净化、环境监测与管理评价、大气模拟与环境预测四个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

  撰稿 张宣

  图片来源 相关实验室 南瑞人公众号 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