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科技 > 正文
“航天梦”扶摇上九天,“江苏智造”行稳护鲲鹏
2021/04/27 21:21  新华报业网  

  4月2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南京刚刚落幕,苏州便召开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大会,提出三年内营收力达600亿元。

  当前,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探索浩瀚宇宙的伟大事业行稳致远。江苏航空航天产业基础雄厚,“十四五”开局如何再上层楼,为“直上九天”航天梦贡献江苏智慧、为航空航天产业再结硕果探索江苏作为?

  中国航天大会为何落子江苏?

  航空航天产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及科技能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这场国家级盛会的主会场,为何落子江苏?江苏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江苏省国防科工办主任李强介绍,江苏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规模较大、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在军工电子、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等领域,拥有比较完整的科研、试验和生产体系。

  “江苏是制造业强省、军工大省,也是航天大省。”李强说,从“东方红卫星”到“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再到火星探测器的升空,每一次“飞天”的背后,都有江苏贡献的力量。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多个驻苏科研机构和众多民营企业承担着国家航天领域重大科研任务,所以江苏是航天事业的“配套大省”。

  李强介绍,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目前已具备制造业基础厚实、人才优势显著、经济基础雄厚等三方面的优势。

  数据统计显示,江苏拥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167所高校,在校生200万人;设有750个研究所,80余万研究人员;在苏两院院士105人,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在制造业和经济基础上,江苏省内各地区根据自身地理特点及产业优势,已经打造出一批航空航天产业园或航空产业集群,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构建重要的集聚载体;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27万亿元,人均达12.5万元。强大的经济实力为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提供保障。

  航空航天人才技术生态圈何成闭环?

  打造航空航天产业优势集群,技术是关键,人才是保障。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江苏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我省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两者拧成“一股绳”,形成闭环生态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以来为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输送了17万名毕业生,每年有超过50%的毕业生奔赴航空航天等领域建功立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陶勇介绍,学校于2011年成功发射了“天巡一号”卫星,成为我国第四家有能力研制卫星的高校。在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南航作为国内独立承担火星探测器单机载荷研制任务的高校,完成了探测器信标载荷的研制。此外学校还在空间站建设、小行星探测论证、暗物质探测卫星等国家航天重大工程中承担了相关研制任务。

  在航空航天装备发展及应用上,南京理工大学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微纳卫星和飞行器先进制造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掌握了空间目标自主抵近、空间操控、编队飞行、智能遥感等关键技术,目前正承担国家空间在轨服务和深空探测等相关任务。“在做好航空航天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学校还以机器人和微纳卫星为载体,深度开展科普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和说。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新区“四个一”主导产业之一,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积极推动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定向班”为园区企业培养适岗工人。截至目前,园区已与20余所院校合作实施航空类专业人才的嵌入式培养,两年内已实现约500名毕业生在园区企业实习就业。

  未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江苏还将作出哪些新贡献?李强介绍说,“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在探月工程四期、月球科研站、小行星探测和取样、火星采样返回、木星采样返回、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等任务方面贡献力量,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同时,江苏还力争在航空航天制造、研发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国内一流航空航天产业体系,使航空航天产业成为江苏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技术装备方面,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气象探测、新材料、微系统前沿技术领域,积极参与“揭榜挂帅”产业技术攻坚行动。

  “制造强省”如何抢占前沿制高点?

  航天航空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处在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端层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大力发展航天航空产业,是江苏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强力举措。在江苏,各市发力航天航空产业,南京、苏州等地已形成完备产业链,航空航天相关产业规模可观。

  南京江宁近年来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航空运输、航空制造、航空物流等临空类产业项目。“目前,江宁集聚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电子设备研究所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南京市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林云飞介绍,在航空产业方面,江宁空港经济开发区获批第14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初步形成了航空制造、航空运输服务、临空高科技等产业的集聚,累计引进来自 15个国家和地区近230个项目,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4家,航空核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体系日益健全。

  4月26日,中国航天大会闭幕同一天,苏州市就召开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大会。大会上《苏州市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和《苏州市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发布,这标志着苏州正全面发力航空航天产业。

  记者注意到,大会明确了苏州市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3年,力争全市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超500家,产业链营业收入达600亿元。近年来,苏州积极融入共建国产大飞机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该市聚集了通用电气、新宇航空、长风航空等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其配套企业 200余家,航空航天相关产业规模已达300亿元,西工大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都已落地苏州。

  自中国航天科工三院C919大型客机批生产首批复材零件正式投产开工以来,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内每天都是一派繁忙景象。“作为中国商飞首批启动C919复材零件批产开工供应商,本次复合材料生产线开工投产,意味着海鹰特材的C919项目的参研工作得到了中国商飞的高度认可和重视。”公司总经理助理陆明富介绍。

  “目前园区已经初步形成航空全产业链,在先后落户的50家涉航企业中, 5家企业的产品都直接为C919国产大飞机配套,园区内企业的200多件专利申请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党委书记、管理办公室主任杨亮介绍,随着 C919、ARJ21支线客机、AG600水陆两栖飞机等“国之重器”都贴上了“新区制造”的标签,航空园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正在逐步彰显。

  此外,在产业集聚方面,江苏围绕航空航天全产业链需求,优化产业布局,打造航空电子、无人机、航空航天材料和通用航空等核心产业集群。在龙头企业方面,江苏将通过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扶持领军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打造一批优势明显、引领作用强的精品龙头企业。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杨频萍 王梦然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