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社会 > 正文
寒潮之下保电力,就是保民生“安澜”
2021/01/07 20:49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2021年不断刷新的寒潮低温纪录,考验着关键时期特大城市的电力供应。

  图为无人机巡线

  为防止覆冰等事故发生,保证低温高负荷下线路安全运行,1月7日上午9时50分,在南京市江宁区横云路旁,介于横溪街道龙王山变电站与溧水区溧水变电站之间的输送电线路正在进行停电检修前的预备工作。手机显示屏上,此时南京室外实时温度仅有零下5摄氏度,而置身城郊乡下、站在风中,体感温度却远低于这一数值。

  为了方便检修操作与安全防护,46岁的电网线路检修工人周勤春,跟与他搭班的陈道有和宋雨杰一样,穿着轻便的工装。在他为工友检查完爬上电塔所需穿戴的装备后,老陈和小宋一前一后蹬上了20米高的“电杆”。

  陈道有“上杆”

  “这根大家口中的水泥电线杆有两座水泥立柱组成,又叫‘门型塔’。门型塔上作业,最具挑战的就是手脚操作空间有限。”国家电网南京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输电运检工周晖在一旁告诉记者,这些上世纪80年代竖起的电塔在现代化改造过程中,正逐步为更先进、塔顶操作空间也更宽裕的角钢塔所替代。20米的“高空”上,陈道有和宋雨杰开始清理塔顶的鸟巢。塔下,耳朵冻得发红的周勤春提醒他们注意留意细节。

  事实上,当这条连通龙王山变电站与溧水变电站的30多公里供电线路停电检修时,另一根飞架在江宁与溧水之间的线路正在接替运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线供电’——多上一道保险,尤其在这样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就显现出极大的效用了。”周晖介绍说,这一根根通往溧水变电站的电线,在保供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溧水变电站电压220千伏,是溧水区最大的变电站,供电服务范围接近全溧水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三分之一。”

  陈道有和宋雨杰巡检塔顶

  耳畔寒风呼啸,周晖提高了音量:“电力保障本来就是冬季供暖和生产的命脉所在,更不用说眼下又遇上入冬以来的‘最大寒潮’。”他告诉记者,当前南京电力已全线加强巡检力度。“气温创下新低后,线路上的智能监控开始24小时不间断检视,同时通过三班轮值的方式紧盯智能监控传回的线路实况信息。不止于此,我们还安排了无人机班组和人工班组每天巡检。”在这样的强度下,全南京的输电线路上,每座电塔、每根线,一天之内仅被监控画面捕捉到的次数便不下6回。

  低温,为冰冻创造了“极佳”的成型条件。这也是陈道有和宋雨杰最担心的,清理完鸟巢的他们,小心翼翼走在电塔顶端的塔梁上。等待着他们的,还有加固电线的防震锤和塔顶的螺栓。

  清除鸟巢

  “这是一件苦活。”周勤春告诉记者,这样的大风天里,在离地20米的空中作业,过耳的风声比地面更尖锐。

  周晖理解电力人的不易。为抵御这次寒潮,他们前两天还提前对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高铁供电线路开展了特殊巡检。仅以高铁牵引站供电线路来看,6条线下便有300座铁塔需要停电检修。“其实就是为供电线路做‘全身体检’,巡检电塔关键部位的内部部件是否压接到位、输电送电是否存在隐患。”

  从爬上电塔到检修完成,陈道有和宋雨杰花了20分钟。下来后,老陈和小宋开始搓手搓脸捂耳朵。他俩冻得发红的手上,生着一道道褶子,他们笑说,这是电力人“惯有的特征”。

  检修结束回到地面,陈道有双手冻得发红

  数据显示,截至7日上午10时17分,南京电网调度用电负荷1185.33万千瓦,已再度创下去年入冬以来负荷新高。“伴随气温下降,电网负荷仍在攀升。”周晖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文 万程鹏/图 曹阳/视频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