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思想 > 正文
思想周刊荐读|“强富美高”五年答卷系列访谈推出第三期
2019/11/19 11:11  交汇点新闻  

  

  新论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进行社会革命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党的一大纲领中就确定:“党的根本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近百年来我们党的奋斗历史,就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开放的一系列的伟大社会革命,并不断推动着中国伟大社会革命向前发展,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革命立场、革命品质、革命风范、革命目标、革命斗志。

  ——《谱写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新篇章》季正聚 楼航瑜(作者单位:经济日报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树立科学先进的治理理念。治理和管理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体现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理念。治理突出各类主体都有主动参与治理的责任和义务;治理强调各类主体在参与治理过程中的协商与互动;治理突出各类主体的权益在治理过程中的尊重与保障。

  ——《如何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孔 川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也是家国情怀认同的重要基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家国一体”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涵养“家国一体”的情怀》周显信 袁 丽(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时代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必须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做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国家发展的推动者、民族复兴的建设者。

  ——《弘扬铁军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陈 蓉(作者单位:盐城市委党校)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政声

  

  认真学习、深入贯彻《条例》,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牢牢把握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政策取向和关键措施,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在江苏大地上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推动产业振兴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攻目标;把实现绿色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突出要求;把农业经营者的素质提升作为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

  ——《把握关键举措 推动乡村振兴》胥爱贵 (作者为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

  面向国家农业重大需求找差距,在科技供给侧上抓落实,打通科技体制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找差距,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抓落实,打通直面现代农业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用初心和使命打通“最后一公里”》易中懿 (作者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县域发展必须面对的“成长烦恼”。面对这一“烦恼”,新沂立足发展阶段性特征,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在“舍”与“得”之间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在“舍”与“得”间走好绿色发展之路》高 山 (作者为新沂市委书记)

  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现阶段要抓好三个结合。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学习党史和国史结合起来;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起来。

  ——《厚植爱国情怀 培铸时代新人》王建明(作者为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智库

  

  江南运河北起江苏镇江,绕太湖东岸经常州、无锡、苏州,南至浙江杭州,贯穿长江、太湖和钱塘江三大河湖水系,是大运河开挖较早、文化遗存较多、航道运输量较大的一段,理应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样板区和示范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将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要求,作为全线通航的河段,江南运河文化带建设应该包括几个方面内容。

  ——《整体协调推进江南运河文化带建设》姜师立(作者为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从公元1128年到1855年,黄河在豫鲁皖苏大地上奔流727年,留下了一条横亘东西、通向大海、长约730公里的明清黄河故道(以下简称故道)。这条故道既是一条天然河道,也是一项杰出的人造工程。当前,应积极用好用活故道资源,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

  ——《让明清黄河故道文化绽放光彩》裴彦贵(作者为明清黄河故道县市区政协联席会议第三届执委会主席,江苏省响水县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应紧紧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牢牢抓住龙头企业培育的“牛鼻子”,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程俊杰 (作者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随着城市化与产业化的推进,不少城区与开发区近郊的农村社区转型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农民转型为城市社区新市民,生活、生产方式与空间的改变带来不少新的问题。

  ——《加快农村居民向 城市新市民转型》李金兵(作者单位: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前沿

  

  编者按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共同主办的“强富美高”五年答卷系列访谈,今天推出第三期。本期主题聚焦“环境美”,相关内容同步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交汇点客户端、“理论之光”网站、“理论之光”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呈现,敬请关注。

  主持人: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勾勒的“强富美高”发展蓝图中,“美”有着什么意义和内涵?与“强”“富”“高”之间又有什么内在关联?

  方世南:习近平总书记把“环境美”作为新江苏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体现了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江苏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高度紧迫性。显然,“强富美高”新江苏是一个有机整体。同时,生态文明程度又被视作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主持人:五年来,江苏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具体来说,我们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廖 宏:五年来,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江苏取得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突出成绩,展现出“环境美”的现实模样。

  ——《环境美:“含金”更“含绿” 生态高质量》

  嘉宾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

  方世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

  廖 宏

  主持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评论理论部记者陈立民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