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时政 > 正文
深度 | 国家中心城市竞争,“苏大强”为何派上这位“种子选手”?
2021/01/11 21:20  新华报业网  

  岁末年初,随着各地全年经济预估数据陆续发布,经济十强城市预排座次,同时,随着各地“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一个老话题再次被提出来: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会是谁?心急的媒体甚至宣布:新一轮国家中心城市争夺战正式打响!

  “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年前发布的《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这个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苏大强”公开力挺南京作为“种子选手”参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决赛。

  说是决赛,一点不为过。细心的网友可能注意到,包括李克强总理所作的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内,“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这一表述替代以往的“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成为城镇化战略的“核心战术”之一。国家中心城市重要性可见一斑。

  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南京志在必得。《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而江苏对于南京的支持,决心之大前所未有。

  当然,南京面临的竞争也是前所未有。除了南京,包括杭州、福州、昆明、沈阳等城市在内,多地市委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纷纷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长沙、济南、合肥、厦门、长春、南昌、乌鲁木齐、青岛等地,均提出“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或“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从南看到北,从东望到西,在这9个国家中心城市身后,下一个,也就是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花落何家?南京的“志在必得”底气何在?让我们一起“瞭望”。

  有底气!凭实力说话

  当“种子选手”,南京有底气。

  争做国家中心城市,首先得看实力够不够“硬核”。刚刚过去的一年,在疫情防控、经济复苏双重压力下,南京交出一份足够优秀的答卷。概况起来,最有含金量的就是一句话:经济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进入全国十强!一起来看——

  去年一季度,南京GDP同比增长1.6%,是江苏唯一实现正增长的设区市,也是全国GDP十强城市、GDP万亿以上城市中唯一正增长的城市。

  去年上半年,南京GDP同比增长2.2%,增速江苏第一、万亿俱乐部城市第一。凭借这一强劲势头,南京经济总量超越天津,改革开放40多年来首次进入全国十强,排名第9。

  去年1-9月,南京完成GDP10601亿元,同比增长3.3%,增幅全省第二,再次稳居GDP万亿以上城市第一。

  去年全年,预计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在GDP超万亿元城市中稳居前列。业内人士预测,去年南京GDP总量将超越天津,排名全国城市第10位。应当看到,就经济实力而言,南京无论总量还是增速,在竞争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的众多城市中排在前列。

  特殊年份保持较高增速的背后,是南京这几年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2017年到2019年,南京GDP总量从1.17万亿元升至1.4万亿元,GDP增速居全省和东部GDP超万亿城市首位。

  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准,不完全是看经济实力。担起国家使命,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发挥引领作用,是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节点、长三角城市群唯一特大城市,南京承担着辐射周边、示范引领的国家使命。

  去年12月,南京都市圈补齐东南一角,形成“8+2”的城市格局。南京都市圈以南京为核心,其他城市环绕四周,横跨江苏、安徽两省。相关数据显示,经过20年的发展,这个由10个地区组成的“城市大联盟”,以占全国0.7%的土地面积、2.5%的常住人口,创造全国4%的经济总量。如今,南京都市圈正积极探索“更高质量一体化”,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尤其是跨省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积累经验,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通过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南京构筑“米”字型高铁网络,发挥创新策源、资源配置、综合服务等核心功能,在扬子江城市群、南京都市圈、宁杭生态经济带等区域发展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南京的综合实力强,去年在各个维度获得认可——

  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名列前茅

  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第三大城市

  人均消费额位居全国十大城市第一

  联合国人居署亚洲城市排名榜,南京排亚洲第11、中国大陆第5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南京列35个大中城市第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创新指数榜,南京从3年前全球第94位,大幅跃升至第21位

  科技部最新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榜单,南京位居前四

  在整体实力超强的“江苏班”,南京发展势头同样一流。去年发布的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榜单上,南京名列全省第一,6个城区和3个郊区均名列前茅。

  有朝气!因创新更自信

  当“种子选手”,南京有朝气。

  争创国家中心城市,除了经济实力强,科教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是南京最为重要的优势之一,也是这座城市参与新一轮城市竞争的一张王牌。

  熟悉南京的人,惊讶于南京这两年的变。这座以稳健著称的城市,变得特别有爆发力,充满朝气。塑造这个变化,就是南京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建设创新名城。

  1月4日,南京召开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这是南京连续第四年将“新年第一会”的主题定为“创新”,也连续四年发布市委“一号文件”支持创新发展。

  “经过三年耕耘,南京因创新更加自信。”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会上指出,2017年底以来,南京矢志不渝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从举措创新到制度创新、从科技创新到全面创新、从对标创新到引领创新,在区域竞争中实现创新领跑,在国家战略中扛起创新担当,在产业升级中厚植创新基因,在链接全球中深化创新合作,在制度探索中突出创新治理,创新已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成为城市鲜明气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和高度自信,也为城市保持强大韧性、应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提供了核心支撑。

  发力创新,南京表现出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产业的强大潜力。南京通过实施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的“两落地一融合”工程,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把丰富的科教资源变成发展的创新优势。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宽松的创新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顶尖人才、项目落户南京。

  “瞭望君”注意到,在前三年“一号文”的基础上,今年南京发布的“一号文”重点围绕“九个方面创新”(原始创新、企业创新、产业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金融创新、开放创新、全域创新、制度创新),实施20条举措,全面优化升级创新路径。

  人才是第一资源。三年来,通过创新名城建设,南京共吸引8名诺奖图灵奖得主、115名国内外院士来宁创新创业,全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110万人,平均每天新增1000名以上大学生在南京就业,形成强有力的人才“强磁场”。

  值得关注的是,为吸引留学生留下来创业就业,南京在国内首创提出“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品牌,构建“类海外”环境,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海外人才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支持,打造“人无我有、人优我特”的人才发展政策环境。

  今年初,相关机构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榜单,南京跻身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十强。

  时代潮涌,南京抓创新更加坚定——

  面向2035,南京明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

  “十四五”时期,南京将聚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

  如何在大格局中扛起大担当,在高成长中追求高质量,在新发展中锻造新能力?南京提出奋力实现“五大新突破”——

  一要立足更高站位,打造科技强国支撑点,抢占区域创新制高点,在提升创新能级上取得新突破。

  二要着眼更优质量,重点抓好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高新技术企业提质扩容,在培育创新主体上取得新突破。

  三要跑出更快速度,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推进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在厚植产业优势上取得新突破。

  四要培育更浓氛围,推动重点板块先行示范、高新园区高效运行、特色载体加快打造,在优化空间布局上取得新突破。

  五要打造更强磁场,培植近悦远来的人才热土,完善融合创新的区域体系,搭建联通各方的合作平台,在聚集高端要素上取得新突破。

  “瞭望君”注意到,江苏省委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全面提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地位,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这个领域,南京被频频“点名”,可以说“戏份”很足,任务很重。

  比如,增强南京江北新区等重大平台制度创新策源功能和要素集聚功能;

  加快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支持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

  ……

  创新的南京,充满活力和朝气;因为创新,南京的核心优势将更为显著,高质量发展的长板必将更长。一个创新理念更为领先、创新氛围更为浓厚、创新生态更为优化、创新要素更为集聚的南京,呼之欲出。

  有锐气!扛起省会担当

  做“种子选手”,南京有锐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视察地方就到江苏,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并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去年底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对13个设区市一一“点将”,明确各自发展定位,其中,南京要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创新名城新风采,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南京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再次明确目标——

  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

  2025年目标任务:围绕聚力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

  把美好蓝图转化为阶段性目标、年度性任务。南京提出高标准推进2021年各项重点工作——

  一要深化创新名城建设,着力抓好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提质增效、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创新生态体系构建等工作,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

  二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深入推进强链补链行动,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新经济新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水平。

  三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牵引实施消费升级四大计划,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投资双稳双增。

  四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充分激发动力活力。

  五要聚焦高质量和一体化导向,优化市域功能布局,坚持“东西南北中”协调并进,深化“一核三极”功能布局研究,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

  六要提升城乡现代功能品质,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制定碳排放率先达峰行动方案,深入开展碳中和研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古都。

  七要着眼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落实最新住房政策,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持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面积显著增加、教育卫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持续提高。

  八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发展水平,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安全事件。

  “不负殷切期待、扛起责任担当,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翻篇归零的抢跑姿态,奋力开辟‘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崭新境界、创造现代化建设的更大奇迹。”

  “瞭望君”注意到,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南京市政协十四届四次全会讲话中,张敬华再次提到“国家中心城市”。他说:

  “要高举思想旗帜,高扬奋斗风帆,聚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奋力绘就迈步从头越的现代化壮美画卷。”

  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只是南京最为重要但不是唯一的目标。期待南京在更大的棋盘、更广阔的赛道上驰骋城市梦想。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陈明慧

  图片 视觉中国

  值班主编 陈月飞

  实习编辑 王晗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