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时政 > 正文
长三角这一周 | 新年新气象,踩准节拍共赴新征程!
2021/01/17 22:09  新华报业网  

  一季度开局,既是今年一年工作的开局,也是“十四五”五年工作的开局,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如何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各项工作,奋发有为、奋勇争先,努力实现“开门红”?过去一周,长三角三省一市继续以饱满的斗志共赴新发展新征程。

  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

  新年伊始,新的征程刚刚启幕。

  过去一周,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密集接受多家重量级央媒专访,为江苏发展“打call”,也为广大关心江苏的人士提供了一个深度探知的“窗口”。

  “十四五”开局,“小康先行者”江苏如何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如何补短板锻长板、更好服务全国大局?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娄勤俭多次提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最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既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又包含更高期望、赋予更大责任。”娄勤俭说,“争”的要义在力取,“走”的本义为奔跑。江苏将始终沿着指引方向,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创造性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应对风险挑战。

  在这十二字使命的指引下,江苏如何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创造新贡献?

  详情请看本号文章《央媒齐齐专访江苏省委书记,都关注了“苏大强”的哪一面?

  进入2021年,浙江省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到2035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打造数字变革高地,将成为浙江引领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中国之声专访时,畅谈奋力打造“重要窗口” ,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描绘“首位战略”新图景。

  在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浙江怎样布局和发力?袁家军表示,浙江将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部署和落实:

  一是从历史使命的战略高度进行布局

  要率先实现“五个跃迁”:从资源拉动向创新驱动跃迁、从抢占市场向创造市场跃迁、从服务大局向融入大局跃迁、从城乡协调向城乡融合跃迁、从局部场景向整体环境跃迁。

  二是从发挥优势的角度明确目标定位

  即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具体包括消费市场、先进制造、金融服务、现代流通、数字化转型等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油气全产业链、大宗商品储运交易、国际商业变革、现代化“四港”联动等战略枢纽。

  三是从关键着力点上谋划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

  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Q: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浙江将怎样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袁家军说,浙江将进一步做强企业、做强实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抓市场主体升级。精准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项冠军、链主型企业。

  ——抓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提升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引领力,打牢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强化共性技术供给,千方百计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抓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415”产业集群建设和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一批百亿级“新星”产业群。

  ——抓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培育两业融合试点区域、试点企业。

  安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全面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安徽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近日,安徽省委书记也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等媒体专访,畅谈如何在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安徽将如何依靠创新来迈好第一步?李锦斌表示,安徽将瞄准“四个面向”战略方向,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

  第一,在原始创新上下功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安徽将认真落实“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任务,大力推动自主创新,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抓基石,加强前沿性探索,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行动;抓平台,注重战略性布局,继续抓好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抓攻坚,突破卡脖子技术,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卡点断点。

  第二,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发展领跑一路。安徽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培育高质量的千亿级企业、万亿级产业,持续优化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将锻造“长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加固“底板”,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钢铁、有色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布局“新板”,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江淮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建设。

  第三,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重点抓好三件事:贯通“产学研”,建设科技大市场;聚焦“高精尖”,打造人才强磁场;接轨“沪苏浙”,构建创新共同体。

  第四,在转化创新上下功夫,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我们将做好碳中和工作,推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比学赶超”争得开门红

  新年伊始,上海市委明确要求全市上下要切实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不断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

  过去一周,“比学赶超”带来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为上海迈好开局“第一步”增添强劲动力。

  “铆足”‘比’的劲头、增强‘学’的主动、激发‘赶’的动力、强化‘超’的追求。”这番来自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的要求,对于上海干部们来说,再熟悉不过。连日来,上海主要媒体登出系列评论,详解“比”“学”“赶”“超”四字的奥妙。

  “要努力形成‘比学赶超'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瞭望君”注意到,李强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比学赶超”,要求各级干部要勇于担当作为,各级党组织要营造良好环境,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形成人心思进、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

  就在1月15日,上海市市长龚正为2020年度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颁奖,200家先进集体和227名先进个人受表彰。

  龚正指出,去年上海全市重大工程完成投资170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民生福祉改善,也让城市面貌更加靓丽怡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发挥立功竞赛“比学赶超”的平台作用,全力推进重大工程、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月16日,上海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要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谋划创新之举,增强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长三角一体化利好多多

  过去这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这片创新的热土,带着崭新的期盼,迎来了“年终考核”。

  1月14日上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理事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一块大荧幕,上海、江苏、浙江三地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者、领头人,和64家理事会成员、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成员在云端“见面”。

  本次会议总结2020年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理事长轮值,部署2021年示范区建设工作,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取得更大进展。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江苏作为轮值“东道主”,将在示范区建设中展现更大的作为。

  会议指出,示范区揭牌成立一年多来,根据中央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两省一市党委、政府的要求,在理事会带领下,两省一市有关方面全力以赴,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围绕一体化制度创新,形成了32项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全力推进60个亮点项目;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各界力量,构建了跨域治理新格局;成功举办了示范区开发者大会等,交出了一周年高质量答卷。

  从“共同推动具体项目”到“共同实施行动计划”,再到“共同制定行为准则”,三地对一体化的认识和实践正在不断深化。

  值得期待的是,会议提出,2021年,示范区将按照“一田三新”定位,以一体化制度创新为引领,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抓好重大前瞻性问题研究,聚焦57项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民生感受度。

  去年8月26日举行的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的“江南水乡客厅”揭开面纱,这片沪苏浙交汇处的湖区水乡,牵动各界关注的目光。“水乡客厅”依然是今年示范区的“重头戏”。今年9月底前,示范区将编制形成水乡客厅城市设计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提出水乡客厅开发建设、共建共享机制。

  今年6月底,示范区将研究形成一体化示范区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推出“世界级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区”,将其建设成为集人文历史体验、水乡度假休闲、运动健康养生等于一体的高品质文化体验和旅游度假目的地。

  一体化发展更需要人才的交流。当前,“沪苏同城化”进程正在进一步加快,上海青浦区和江苏吴江区正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持续推动人才资源跨域流动,共同构建开放融合创新生态。

  1月14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交流任职和挂职干部“双招双引”暨人才同城共建座谈会在上海青浦区举行。青浦区与吴江区签署人才同城共享战略合作协议,青浦金泽镇与吴江汾湖高新区签署人才生态共享战略合作共建协议,金泽镇大观园经济城与吴江区汾湖科创园人才园区共同签署人才战略合作协议,从区、镇(高新区)、园区三级层面全方位对接人才战略。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营商和产业发展组组长朱正伟介绍说,到2025年,示范区人才总量要由现在的60多万增长到100万,净增40万,同时要打造产才协同新高地,加快形成示范区三地间协同互补的产才发展格局和统一的人才布局。

  比如,要探索具有示范区特色的居转户及居住证积分制度,实现示范区工作年限或经历的有效接续。同时要推动实施示范区高峰人才共享卡(人才绿卡)制度,每年定额推荐一定数量的高端人才,在办理工作、居留许可时可享受绿色通道、在购买自住房时可享受示范区户籍待遇等。人才资格资质互认方面,要深化示范区57个《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27个国家统一设置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等互认,推进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区域的人才资质互认和人才要素资源自由流动。

  会议还达成了多项战略合作,根据共同发布是人才同城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将紧紧围绕“人才同城化共建”和“人才高质量发展”两个目标,聚焦人才同城招引、人才同城服务、人才同城培育等人才发展重点领域,构建和形成人才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服务贯通的同城化人才生态。

  当前正值岁末年初,三省一市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筹备开好省两会和做好春节期间保供应、保民生、保稳定等工作,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定祥和的节日。

  “瞭望君”注意到,1月13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冬春季来沪返沪人员8条防控措施,鼓励在沪过春节,尽量减少人员流动。1月14日,在收听收看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江苏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冬春季特别是春节期间疫情防控进行部署。

  1月15日,浙江省举行第六十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对出现快速扩散社区传播态势的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对其所在城市来浙返浙人员实行“7+7”健康管理措施。

  “瞭望君”提醒,一定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避免人群聚集的场合,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噢!

  整合 新华日报记者 林元沁

  素材来源 解放日报 新华日报 浙江日报 安徽日报

  图片 视觉中国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