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时政 > 正文
深度 | 新战术定了!江苏这个“万亿俱乐部”新成员,为何要把它刻进城市“DNA”?
2021/04/06 21:16  新华报业网  

  新晋“万亿”之城之后,如何跑好新赛程、跑出新精彩?这道题,对南通至关重要,且为外界关注。

  答案终于揭晓。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二季度伊始,南通召开一场重要会议,亮出酝酿已久的谋划。

  4月1日,南通举行创新发展大会,提出将高水平打造“一核、四区、多园”沿江科创带,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一流创新生态,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同时正式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统筹全市科创工作。

  创新既是宏大命题,又是由格外具体的细微处累积而成。南通为何向创新发力,又如何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这场会议中,足见诚意。

  和“优等生”相比差在哪儿?

  去年,在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之下,南通实现GDP超10036亿元,顺利跻身GDP“万亿俱乐部”,成为继苏州、南京和无锡后,江苏第四个GDP万亿城市。这被视为南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的标志性成就,也是江苏经济在去年最为耀眼的成就之一。

  但“万亿”不是终点,而是更高的起点。之于南通,就不得不正视以及重视发展中面临的短板弱项。

  “去年南通经济总量过万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但要清醒认识到,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这一段赛程中,南通跑得并不算太精彩。”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提醒与会者,改革开放之初,南通与苏州、无锡、宁波等城市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之后经济总量的差距逐步拉大,直到进入新世纪后发展速度才开始赶上来。

  总量的差距在缩小,而在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这一单科较量上,南通与江苏省内乃至全国的“优等生”相比,差距仍然明显。

  “去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6%,比全省平均低0.2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5.6%,低于全省平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列全省第6位、第5位,与南通在全省的经济地位不匹配。”徐惠民抛出一组数字,点出南通发展亟需破解的难题。

  “瞭望君”了解到,这次大会现场,每个座位的材料袋“暗藏玄机”,其中附带了江苏招引高新技术企业情况,以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无锡太湖湾科创带规划的分析研究。

  相关“情报”显示,去年江苏13个设区市招引高新技术企业589家,其中有557家迁入南京、苏州和徐州三市,占比高达95%。

  这一对比,危机感扑面而来。这些数字和规划,时刻在提醒着南通,“创新”之于城市“强起来”的重要性。

  越是缺什么,越要补什么。这次会上,南通正式打响创新之战。徐惠民提出“两个必须”:进入新的征程,南通要跑出加速度、跑赢新赛程,奋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必须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同时,要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作示范,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怎么把“创新DNA”嵌入城市?

  新的布局开启,创新之于南通,不仅是一个领域、一个行业的议题,更应成为整座城市的一种基本状态,把“创新DNA” 刻进入在城市发展肌理。

  正如徐惠民认为的那样,“参天大树,根植于肥沃土壤;创新发展,离不开优良生态。创新生态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大学、科研机构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群落系统,深度整合人才、技术、信息、资金、载体平台等各类创新要素,与产业相互依存、共同演进。”

  因此,南通要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必须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让各类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各类创新要素良性循环、各类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对于各类创新主体,徐惠民寄予期待。比如,企业家要把创新作为制胜法宝,努力把企业打造成强大的创新主体,通过共同努力,在南通培育出科创企业的“热带雨林”,让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和谐共生;

  高校及各类科研机构要提高教学、科研活动与南通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把更多论文写在江海大地上、写在工厂车间里、写在新技术新产品中…….

  而为上述主体持续创新创造土壤,正是政府优化服务的重点所在。

  此次,南通重磅发布史上最超值创新大礼包——“创新30条”。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再到龙头企业,从初创人员到高端人才,各类对象都能从中精准匹配适用于自己的扶持政策。

  比方说,甄选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高端家纺、集成电路等16个优势产业,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力争通过2-3年时间,培育8个超500亿级的产业集群、8个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为此,南通将对这些“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每年拿出5000万元,市县联动实施“揭榜挂帅”攻坚计划,单个项目最高资助500万元。

  除此以外,南通还将在优势技术领域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在未来产业“无人区”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布局,实施产业创新“紫琅专项”,让更多原始创新成果诞生在南通。在要素集聚循环方面,大力实施“江海英才集聚工程”,构建“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创投体系,高标准布局重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平台、技术交易平台、创新服务平台等,努力形成南通创新发展的“强磁场”。

  南通市市长王晖表示,把创新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首位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南通将力争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提升至3%和70%,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挺进20强。

  今年,南通的总体目标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5%,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50亿元,招引、培育科创型企业100家左右,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0件。

  科技创新“杀手锏”如何打造?

  创新,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攻坚”,更离不开机制体制的“突破”。

  所以,南通此次的新动作之一,就是新设科技创新委员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相关市领导任副主任,负责统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精准破解创新思维部门化、创新管理常规化、创新成果一般化问题,以及政府创新资源分散、科技创新政策和管理不能“一竿子到底”等梗阻问题。

  借鉴无锡“太湖湾科创带”、杭州“城西科创走廊”、松江“G60科创走廊”等有益经验,南通市科创委成立后重点推进的第一个重大创新发展战略项目,就是沿江科创带。

  这或许将成为南通创新之战的 “杀手锏”。沿江科创带区域内集中南通70%的省级以上开发园区、80%以上的国家特色产业基地、80%以上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85%以上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规划中的江海快线与现有的宁启铁路线贯穿沿江科创带各板块,区位优势明显、创新要素集聚、交通条件优越,是南通最有条件、最具资格打造创新高地的地区。

  根据部署,沿江科创带将构建“一核、四区、多园”的发展格局。

  “一核”,即南通创新区,突出首位度、显示度,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要素,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创新资源集散地,形成科技创新“中枢”;

  “四区”,即南通高新区、海安高新区、如皋高新区、市北高新区,重点建设科创资源集中承载区,集聚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区域性的创新战略支点,带动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开发园区提档升级;

  “多园”,即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如东经济开发区、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启东经济开发区、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重点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经济发展引领区,以造链、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打造标志性特色产业链。

  南通明确,力争到2025年,初步把沿江科创带打造成为创新资源富集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创新平台承载地、高新产业主阵地,成为南通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重要地标、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重要成员和全国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重要样板,最终目标是打造成带动上下游、辐射长三角的沿江创新发展战略支点。

  可以说,南通正在布局的创新突围之路,同样是这座城市的蝶变跨越之路。它将以何种方式重塑南通,推动南通驰骋于江海,“瞭望君”相信,答案应该不会太远。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胡兰兰

  图片 视觉中国 南通发布

  值班主编 孙巡

  编辑 谷雨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