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时政 > 正文
省委书记吴政隆接受人民日报专访:展现江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作为
2021/11/12 08:51  人民日报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3周年之际,就江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如何更好发挥作用,记者专访了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

  记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3周年了,对于服务国家战略落实,江苏有哪些创新举措、实践经验、标志性成果?

  吴政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江苏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和坚定实践者,这些年始终按照总书记指示和党中央的要求去做,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浙皖协同联动,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实施,合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

  一是把大处着眼与实处着手结合起来,构建江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体系。江苏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出台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制定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平台项目、重要改革举措清单,谋划推进30项重点任务。成立江苏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和13个专题工作组,聚焦各项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层层抓落实。

  二是把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结合起来,以六个一体化服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按照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省内全域“六个一体化”的实施路径展开工作布局。同时,聚焦产业协同、创新互动、交通互联、污染共治、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大力度推进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携手沪浙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着力推进示范区制度创新、系统集成,率先探索一条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生态与发展相得益彰、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三是把锻长板与补短板结合起来,努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携手共赢。一方面,充分发挥江苏制造业发达、创新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的优势,大力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创圈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重点培育30条优势产业链,打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长三角加快科技和产业创新、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贡献江苏力量。另一方面,对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数字化赋能发展、市场体系建设、跨区域科技攻关、自贸试验区联动、跨省通办公共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短板弱项,逐项突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推动一体化取得更高质量发展成效。

  四是把推动江苏发展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结合起来,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事项。围绕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有力有序推进涉及江苏的8个方面266项重点任务。把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统筹起来谋划,加快推进南沿江、北沿江、沪苏湖高铁和通州湾新出海口、南通新机场等重点工程建设,系统谋划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太湖清淤固淤试点,全力推进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支持中心城市圈协同发展、提升能级。

  总结3年来的实践,有3点深切感受: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有力推动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迈向前进的根本所在。第二,服务龙头与各扬所长必须高度统一、互为支撑。上海龙头高高昂起、辐射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才会有更强劲的发动机,给各方带来更强的服务功能和更多的发展机遇;苏浙皖各扬所长、贡献长板,才能进一步集聚优势、取长补短,共享功能平台,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第三,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要谋划长远,也要干在当下。必须以主动的担当、钉钉子的精神,扎扎实实抓好重点任务、重大事项落实,加快解决实际问题,用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推动一体化不断走深走实。

  记者: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江苏有哪些考虑?

  吴政隆:奋进新征程、建设现代化,是新形势下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我们要站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把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纳入全省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系统谋划,为长三角当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发挥江苏更大作用。

  我们将具体抓好6个方面:一是深化“互联”。共同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推动通州湾新出海口、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深度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治理体系,加快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和新型物流设施建设,实现区域更高水平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二是持续“强链”。发挥好重点产业链联盟机制作用,加快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环太湖科创圈等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长三角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共促“循环”。加快打通区域经济循环的断点堵点,着力推进“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积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共筑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四是着眼“破壁”。深化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种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试验田,进一步打破思想认识、行政区划、政策制度等各种有形无形的壁垒,努力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合力。五是突出“绿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深化美丽江苏建设,完善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努力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六是聚力“共享”。加快推进长三角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推动实现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补齐城乡基层治理短板,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增强人民群众在一体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