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时政 > 正文
书记市长这一周丨以“时时放心不下”答好三道考题
2022/05/22 20:32  新华报业网  

  “心中常常牵挂”,所以“时时放心不下”。前进道路上总是充满艰难险阻,特别是当下面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道考题,如何用自己“放心不下”的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放得下心”?本周,江苏各地这些动态不容错过。

  战疫打法再升级

  当前,疫情防控处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任何松懈麻痹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各地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更大力度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5月18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检查疫情防控,专题调研智慧化防疫有关工作。她强调,要进一步用好各类智慧化手段,让数字技术成为与病毒较量中的尖兵利器,推动各项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智慧高效,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要坚持需求导向、部门协同,加强对上沟通协调,在现有体系之下创新和完善平台功能,因时因势优化模块设置,切实打破信息孤岛和部门分割,形成更具系统性的战疫新打法。

  数字化抗疫与数字化治理紧密相连,“建”是基础,“用”是根本,“宁搏疫”平台既要服务区域协防、重点人员管控,更要应用到基层治理之中,更好地为基层赋能减负。

  要把平台建设纳入基层治理的大格局,用好宝贵的数字资源,整合各方力量,推动流程再造、手段创新、服务升级,为实现基层治理到底到边提供有力支撑。

  疫情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考验着防控的效率和水平。5月20日,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对加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作出部署。比如:

  提高战法研发能力。多维复盘分析疫情防控实战情况,固化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打法,加强应急处置中的“采、送、检、报、调、转、隔、消、保”全链条闭环整合落实,举一反三优化战法、打好“补丁”。

  提高组织动员能力。立足平战结合、平急转换,建立健全处置局部聚集性突发疫情的应急指挥提级统筹新模式,完善“一长七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颗粒度,切实提升组织力、动员力、执行力。

  提高数据运用能力。综合利用基层社区摸排以及大数据比对等方式,着力画好“人口分布图”,做到底数清、结构明,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库支撑。

  疫情形势的初步好转,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轻松应对;过去较好的防控成果,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轻视懈怠。5月20日,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强调防控措施必须始终靠实,在能力储备、工作落实、运转机制上回头看、迎头赶,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责任落实必须始终闭环,项目化推进,实境化督查,合成化演练,群策群力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本周,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马不停蹄跑了贾汪区、云龙区、邳州市、泉山区等地。他在泉山调研时指出,要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以“防得住”保障“放得开”。要切实解决认识不足、能力不足、准备不足等问题,举一反三抓好外防输入工作,构筑社区防控“最后一米”严密防线。同时,多措并举加快经济恢复,推动企业复工达产、纾困帮扶政策直达快享。全力以赴做好保通保畅工作,切实提振有效需求,精准施策稳定消费预期、营造消费氛围、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

  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本周,多地再次突出一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5月19日、20日,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走访调研部分重点企业,强调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切实提升高效统筹的能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经济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要积极主动服务企业,深入开展“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行动,加快落实各级各类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确保各类资金快速兑现、直达企业,真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要全力以赴扩投资,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全力加快项目引进建设。广大企业要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在守牢安全发展底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突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2022年是扬州的“攻坚突破年”。5月20日,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总结暨“九大攻坚战”督促推进大会,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要求,提振精气神、展现新作为,全力打赢打好“九大攻坚战”。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平衡点,以疫情“防得住”保障发展“放得开”;要进一步抢抓机遇,结合项目建设、产业转型等攻坚战,抓住难得政策窗口,把政策机遇变为发展红利;要进一步克难求进,少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办,切实提升解决难题的意识和能力,做到速效并重强攻坚、量质并举求突破。要切实增强“坚持办好自己的事”的战略定力,聚焦重点、持续攻坚,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全面打好翻身仗。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5月20日,镇江重点产业项目二季度“云签约”活动上,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用三句话寄语在场企业家。他承诺,市委、市政府将以本次签约为契机,当好暖企惠企的“店小二”,用心用情抓好签约后续保障服务,以营商“软环境”成就发展“硬实力”。

  当天,镇江24个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116亿元。其中,22个为“四群八链”项目,一半为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和行业知名企业投资。

  “支持盐城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写入今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5月17日,盐城举行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重大项目“云开工”仪式,签约落户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7个、总投资988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总投资507亿元。第二天,盐城投资环境说明会暨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开幕。(详情请看:城事▏“登”高望“赢”!有缘千里“云”相会,他们擦出什么火花?)

  5月20日,盐城市委书记徐缨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会办研究全市产业合作园区和载体建设。她说,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是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的实际行动。要找准自身发展定位,聚焦“高质量”和“一体化”,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合作,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展现盐城担当、盐城作为。要整合要素资源,聚焦产业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接受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升级,固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要进一步优化服务,对标先进地区,持续夯基垒台,做优营商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5月19日,连云港招商引资暨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全面掀起抓招商、上项目、促开放热潮。连云港市委书记方伟指出,要突出实绩、加快项目落地,集聚更多含金量高、含绿量高、含新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转化为经济指标和发展成效。要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全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畅通陆海联运通道,加快打造“千万标箱、东方大港”,聚力做强枢纽经济;擦亮自贸试验区金字招牌,更大力度推动连云港片区改革开放迈向“深水区”;抓好开发园区建设,提升转型发展能级,提高外资使用水平,真正当好全市对外开放的主力军;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全程抓牢涉外货物防疫,全力加强涉外人员管理,坚决筑牢涉外疫情防控屏障。

  更高站位谋划“智改数转”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5月19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强调以更高站位谋划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充分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强产业基金引导,瞄准重点产业,精准施策、持续发力。

  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下大力气培育和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

  要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打造更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要适度超前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要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优化“苏周到”“苏商通”等平台,强化数字政府建设,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推动城市管理模式创新。

  要切实保障数据安全,实现核心技术、关键设施、战略资源安全可控。

  要系统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围绕共建“数字长三角”等目标要求,高起点规划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抓好太湖新城等重点地区、重要节点的数字化建设和更新。

  5月16日,淮安市市长史志军率队深入企业调研,推进企业“智改数转”。他指出,要全面系统部署,高位统筹推进,为产业升级蓄势赋能。引导企业对标“智能工厂”“智能车间”高标准建设现代化车间(工厂),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发展质效。要强化政策保障,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激发企业“智改数转”的动力。属地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主动与企业对接沟通,认真倾听企业呼声,切实为企业“智改数转”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解决“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5月17日,宿迁市委书记王昊赴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研中,他表示,工业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强化帮办服务,提高要素保障主动性、政策扶持精准性,特别是在“智改数转”过程中,帮助企业解决好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推动企业发展迈上崭新台阶。要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主责主业、头版头条,聚力招大引强、招新引特,切实以项目大突破推动发展高质量。

  5月18日,南通市委书记王晖深入园区、企业调研科技创新,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一流水平打造沿江科创带,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在他看来,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必须全面部署、协同推进,统筹抓好人才培养、企业融资、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等各项工作,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方方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