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体育 > 正文
江苏体育开放融合发展采风丨减负不减质,体育助力美好明天
2022/02/04 23:16  新华报业网  

  “双减”后的第一个假期已开启,回眸过去的一个学期,“5+2”政策落地,让中小学生在减负的同时,校园生活有了更多可能。

  今年年初,江苏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伴随着“双减”落地,体育在学习中的比重增大了、时间更长了、服务更专业了。截至目前,江苏已形成了以学校体育为基础、各级各类体校为主阵地、社会青少年俱乐部为补充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格局。从2019年开始,每两年开展一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遴选和创建工作,现已创建命名720所体育特色传统学校,计划到2025年,创建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500所;在全省64个县(市、区)实施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即每个县(市、区)创建5个以上体育特色项目,每个运动项目布局6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在体育消费券发放中专设18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青少年参加体育俱乐部的各类活动,充分调动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积极性。体育,让义务教育减负不减质。

  打造一门普惠全校的特色运动

  大课间、课后服务、体育课……体育在教育中的比重增加了,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师资力量、场地资源有限的基础上,更好地让体育融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记者走访江苏多地中小学发现,一些学校打造了一门普惠全校的特色运动,让每位学生都能收获一门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在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排球打得好的同学有不少。初一的夏秋豪身高180cm,学校的排球社团让他圆了自己多年来想打排球的梦想。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会打排球,大课间做排球操,体育课上排球课,排球月打排球赛。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校排球社团教练李振楠介绍,排球社团每天都会训练,每次训练2-3个小时,“双减”后,孩子们课余时间变多了,他也有机会设计不同的训练教学方案,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发球接发球的基本动作、站位、步法、排球技战术的攻防理念等都有序融入课程中。

  排球特色也为人才输送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南京市体育局竞体处处长聂磊介绍,玄武高级中学是南京市体育后备人才示范校,南京市排球队用学校的体育馆进行训练。玄武高级中学排球历史悠久,走出了许多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向国家队、省队输送优秀人才。

  每天的大课间,南通市海安实验小学的同学们都会在操场做一套武术操,这套武术操由学校体育教研组教师自编,将武术基本动作与学校自编的《党史三字经》及《少年中国说》选段相结合。除武术操外,海安实验小学在体育课上也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武术动作普及教育。

  海安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周振宇介绍,学校在课后延时服务阶段还推出了武术社团,“课后普及型社团由学校体育老师负责指导教学,而专业型社团则需要与社会专业机构合作,由他们来进行指导和教学。”针对部分体育老师缺乏专业技能的问题,全校体育老师通过参与南通市“一校一品”武术项目的培训学习来解决,通过和专业教练学习太极和长拳等武术基本功,将相对专业的武术技能带回学校课堂。

  “练体操让我觉得很快乐,我们的腹肌和背肌都有很大的加强。写作业累了,就去体操馆练一练,对身体好。”苏州市沧浪新城一实小四年级学生赵睿是该校的体操队队员。快乐体操,是赵睿和同学们生活中的“快乐源泉”之一。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张瑾介绍,目前学校对所有一年级、二年级孩子进行快乐体操项目普及,“我们引进苏州大学等优秀高校学生来对孩子进行课后服务阶段快乐体操的培训,保证每个孩子每周都能上到一节快乐体操的专业课。”

  快乐体操进课堂,也为市队校办输送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在体操校队的基础上,我们会挑选更有发展潜力、家长更支持、有兴趣意愿的学生进入市队,市队仍然在我们的校园里,市队队员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优质的文化学习,同时接受最优质的一个竞技体育训练。”张瑾介绍,刚刚成立不久的市队校办队伍——苏州市体适能队已经在省级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奖牌,目前正在积极备战今年的省运会。

  专业力量走进孩子们的体育时间

  淮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杨汇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6:30-7:50,作为女子足球队队员的她和同学们在足球场上开启了新的一天,放学后的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她还会来到球场继续练习。陪她们一起朝夕训练的,是淮安市中小学体育技能培训中心驻学校的足球教练杨慧敏,她从小是一名足球运动员,退役后放不下足球,兜兜转转成为一名足球教练,2017年起,她被派驻到淮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专职教授足球。

  在淮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像杨慧敏这样从专业机构派驻的体育老师还有十多位。作为国家教育部认证的首批足球特色学校,淮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一直致力于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探索完善市队校办模式。据校长张国儒介绍,足球队由三集中到就地取材,由原来的组班到现在的足球班,梯队建设拓展到每个年级男队、女队同步。“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75%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还有一些是困境儿童。‘双减’政策推出后,我们确立了学校 ‘延时更延爱’的方针,为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学校提供了22个供课后社团服务的艺体的项目,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

  杨慧敏坦言,“双减”为足球训练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现在我们练到1-2个小时,寒暑假我们可以加练,上下午都可以练。”张国儒还补充道,足球班的同学不仅足球是最好的,学习也是最好的。“目前,我们已经培养出了2名国青队员,4名健将运动员和17名国家一级运动员,还有三十几名的国家二级运动员。”

  在淮安,还有一支女子曲棍球队,虽然由学生军组成,但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能跻身前列,它就是依托于淮安市开明中学组建的淮安市女子曲棍球队。“2014年江苏省运动会,淮安是东道主,当时决定将淮安市女子曲棍球队落户于开明中学,以区里向我们推荐小学里爱好体育的同学为基础,我们组建了这支队伍。”淮安开明中学党支部书记、淮安市女子曲棍球队领队尹昌春介绍。

  下午4点,在淮安市开明中学的一片曲棍球场地上,女子曲棍球的三支队伍已经开始了日常的训练。开明中学不仅拥有国际曲联认证的标准曲棍球蓝色和绿色场地各一片、训练小场地一片,更是积极引进了专业选手出身的师资,目前担任淮安市女子曲棍球队主教练的孟旭光曾是中国国家男子曲棍球队的队员,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业力量遇上“双减”机遇,孟旭光表示,“现在其实很多地方选材特别难,但我们不是很难。我们现在选到很多苗子,还有四个人才梯队。”硬件软实力双管齐下,让这支队伍成绩斐然:2018获得第19届省运会女子曲棍球甲乙组双冠军,多次荣获全国青少年U系列曲棍球锦标赛冠军,并为国家队输送多名人才。

  专业力量,让乡镇学校的孩子们同样有机会获得一门“带得走”的体育特长。作为南通194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中的一员,如东县岔河小学已将足球特色坚持了十年,已向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人才30多名。“双减”落地后为了更好地打造足球特色,学校从刚刚过去的一学期起与飞立本菲卡足球学校合作,引入葡萄牙顶级俱乐部青训理念,在每周五下午的课后社团服务时间,邀请飞立本菲卡足球学校的专业教练带队执教足球社团课和校队的训练。

  六年级的葛蒋龙熙加入校足球队已有四年时间,“虽然感觉教练教的内容比老师教的难度要高,但学到的技巧在后面比赛中都很受用,感觉自己拿到球就能进。”飞立本菲卡足球学校驻岔河小学足球教练刘勇表示,教练在和外教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会学习到他们的青训理念,“比如我们会以特色的足球游戏,来引导孩子们投入到足球训练中,由此培养他们的兴趣。”每位同学必备一个足球,是岔河小学的特色之一,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有适合低年级足球启蒙的小球场,还有为专业梯队打造的笼式球场,方便孩子们不出校园享受专业训练环境。如东县岔河小学校长万德林介绍,“在人才输送的基础上,我们更重要的是做好普及,做好校园特色足球文化的打造。”目前学校成立了年级、班级两个不同层次的足球兴趣小组,组建了校级男、女足球队,成立了自己的俱乐部,并能向上级训练部门输送人才。

  教师专业技能“加分”,减负不减质

  为了更好的适应“双减”对体育教育带来的新要求,实现高质量体育课堂、体育社团活动、队伍训练可持续发展,我省多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让教师“加分”助力“双减”。

  去年年底,“一校一品”体育教师武术项目培训正在南通市体育运动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南通全市武术特色中小学部分教师在南通市武术协会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利用周末时间共进行3期培训,每期2天,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最终打出并能教学一套完整的18式太极拳。南通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副处长徐岗向记者介绍,目前“一校一品”体育教师培训已包含篮球、武术和排球三大项目,“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大学体育教授、体校高级教练和社会力量中的体育指导员。结业考核标准按照对应项目国家考试大纲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南通市体育局副局长张云飞表示,在南通市体育局与教育局共同推进下,南通“一校一品”体育教师培训从去年9月开展至今,体育教师培训已累计培训600余人次,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3000多名学校体育教师20余项专项技能培训全覆盖。

  去年,淮安市新区实验小学跑酷队正式成立,也给体育老师张翔和同事们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底开始,淮安市新区实验小学积极开展跑酷社团活动,形成“普及化”和“精英化”的社团模式。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1-2年级学生在课后延迟服务时间进行跑酷项目的训练,周六上午开设跑酷精英社团。“至少99.9%的孩子之前都没有听说过跑酷这个名词,但是一旦来体验过了以后,就想参加。孩子本来就喜欢跳跳蹦蹦,有了各式各样的器械,学生们参与感以及克服障碍成功后的体验感特别好。”张翔说,不仅在项目普及上需要多下功夫,老师们在改良训练器材,去掉环境安全隐患,留下了跑酷趣味性上更是细心琢磨,如何把跑酷项目内容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也让张翔和同事们做了不少研究。

  “一二年级一点作业都没有,我们就把学生带过来练一练、玩一玩,学生也很开心。回家以后很多家长都反映说,自从上了我们这个跑酷社团活动以后,晚上睡觉好睡了,精神状态都更好了。”在张翔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跑酷成功融入了体育课,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跑酷社团更是以破竹之势成长,在去年江苏省县组锦标赛淮安站比赛中,获得七岁组和八岁组团体冠军。

  每天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如东县马塘小学的学生们拿着自己的篮球,跟随音乐一起跳上一套学校自助创编、时长10分钟的篮球操。在马塘小学,篮球是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学校因地制宜开发篮球课程资源,编制篮球校本教材,将篮球教学列入体育课程计划。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在篮球普及的基础上,学校还组建了男、女不同级别的4支篮球队,除社会俱乐部的加盟外,本校的体育老师也都能掌握篮球教学技术,技能做体育课上的“篮球老师”,又能做“篮球教练”。

  体育老师施于阳曾是田径专业出身,在参加省市组织的篮球体育教师师资培训班后,他掌握了一定的在篮球教学技能,如今他不仅承担着学校篮球课后社团和校队的教学工作,还参与创编了学校特色的篮球操。“我们这边的篮球氛围,把我往前推,我必须要进步。到南京看了一下专业队的训练,我知道了孩子的球感非常重要。例如我们以前都是练单手运球,很少去培养孩子的弱侧手,培训后我发现,还是要加强弱侧手的练习,所以现在我们练双手运球。” 施于阳说。老师成长带动同学成长,马塘小学校篮球队在县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已连续9年获得第一名,在南通市校园篮球联赛总决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

  “篮球仅仅是一根拐杖,我们想通过篮球运动,让孩子喜欢上体育,增强孩子的体质,把校园的近视率真正降下来。”如东县马塘小学校长孙雪峰表示,“双减”给原本在校园就有良好基础的篮球特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校园的篮球氛围更加浓厚,也为校内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向全校学生普及篮球知识、篮球文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依依 文/图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