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前沿观察|让生活成为审美表达的最佳场域
2020/06/10 17:32  新华报业网  

  步入初夏,各地剧场逐渐迎来开放。即便上座率控制在30%,不少刚刚解禁的剧场门口,观众已迫不及待地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满怀期待地迎接与艺术的久别重逢。美之遇见,既是深情归来,也是一直都在。审美仪式感已悄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时此刻,也是我们重新拥抱它的时刻。

  美,是情感体验。回望刚刚过去的半年,历经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人们的心理在初期集体经历了紧张、焦灼、忧伤等种种情绪。然而,英雄逆行、全民抗疫等一幕幕的感性体验,也让人们感受到心灵的震颤,激涌出对舍己为人、勇敢无私等崇高品德的尊崇,凝聚起全民战疫的必胜信心。

  抗疫中,审美活动有其不可或缺的价值:一方面,有了影视、音乐、图书等文艺类型的陪伴,人们获得了慰藉,在疫情中有了心灵的避风港。另一方面,阳台高歌、绘画、制作手工艺等自娱自乐的形式,让人们从艺术创造中,点亮了隔离期生活本来寂寞的颜色。甚至,凭借艺术创作的方式,我们得以进入了更深层的反思之中,向思想深处掘进。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中,天然包含着对美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也伴随时代发展经历着深刻变化。尤其是这场疫情的冲击,让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审美创造、审美载体、审美消费等方方面面的模式,不知不觉间产生着悄然变革。这一切改变,都让“生活”与“审美”,发生了更深层次的黏合。

  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意大利人民在阳台高歌

  首先是审美活动载体的变化。疫情期间,受各大文化场所纷纷关闭的影响,各类“云文化”纷至沓来,各类“脑洞大开”的文化创想时不时让人眼前一亮,一批线上文艺消费呈现井喷之势。各大文化院团纷纷试水直播、云展演等形式,艺术以新的形式进入人们生活,“屏端文化”与日常生活堪称零距离对接;博物馆和艺术展等网上云游服务也让人目不暇接,在线展览、VR展厅、视频导赏等手段,让人身临其境,随时随地从生活中一脚踏进艺术之门。可以想见的是,接下来,以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在塑造审美载体的过程中大展身手,届时线上线下体验的审美差异将被颠覆与重塑。

  其次是审美应用场景的变化。随着疫情防控的特殊性,为了减少聚集,在复工复产以来,原本许多在剧场或展馆中进行的文艺活动,得以越来越多地走进市民身边,成为嵌入生活的一部分。今年3月,江苏省演艺集团宣布,今后南京夫子庙将处处皆舞台:在李香君故居,听一曲水磨腔调的昆曲《桃花扇》,在王谢故居,品一品越剧《乌衣巷》,来到中国科举博物馆,看一出国粹京剧经典曲目《状元媒》。而刚刚过去的5月,“遇见夜金陵”则让古典优美的越剧,走入时尚潮流的文化广场。抖音在疫情中则推出了“沙发音乐会”,在居家生活中营造出放松亲近的艺术氛围。这些不同表演空间的特性,打破了“有形”与“无形”的界限,必然会对艺术创作的生产、传播以及观众的欣赏维度,带来深远影响。

  再次是审美消费的变化。疫情期间,不少行业纷纷遭受严重影响,然而线上文化消费竟然呈上扬之势。浏览短视频、收听收看网络影音节目等文化消费支出都在明显增长。同时,“宅家经济”也在倒逼艺术生产的方式变革。5月31日晚,五月天在线演唱会共有超过4000万人在线同步观看。虽然部分乐迷们称有缺乏现场沉浸感的遗憾,不过这场特殊的演唱会也说明了审美消费的多元空间。这场疫情,也是各行各业“危中寻机”的时刻。步入后疫情时代,有更多的审美需求更待释放,剧院、电影院等文化机构想要焕发新生,必须不懈创新,寻找更多与“生活”嫁接的桥梁。

  去年,一场李子柒式的生活美学,席卷了全社会。分析其原因,田园牧歌的传统文化魅力,呼应了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灵渴求。在西方的功利主义审美面前,也让我们更加确立了东方传统美学所具有的经典人文关怀。而经历这场疫情,也让我们更深切地感悟到沉淀在中华民族性格之中的先验情感结构,这是一种迎难而上、团结一心的强大精神力量。通过审美情感嫁接的“感性同构”,是建立一种更加广泛的文化自信、中国精神的情感基础。

  作为“真善美”价值取向的核心元素,审美的功能无须多言,它在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作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站在这样的时代转型期,构建“公共美学”,需要我们用贴近生活、贴近情感的价值引领,去回应人们的情感所需。我们更加要关注的是,文艺如何将美的精神落地于生活,审美如何向普通人日常生活敞开。这或许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一项重要的美学实践命题。

  文/顾星欣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