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这台民族舞蹈诗,用二十四节气打开江南之美
2021/05/30 22:00  新华报业网  

  5月30日晚,由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演出的2020年度南京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民族舞蹈诗《节气江南》,在紫金大戏院成功首演。

  民族舞蹈诗《节气江南》在二十四节气背景中着墨江南,以时间流转为经,以气象、物候和民间活动为纬,用“望雨——春之期盼”“听风——夏之渴望”“追月——秋之情愫”“迎雪——冬之憧憬”4个章节诗意勾连,编织出江南地区独具魅力的风俗人情画卷。

  民间文艺最大程度保留了先民日常生活的印迹,总导演顾芳表示:《节气江南》选取其中的非遗元素作为创作之源,在二十四节气中,有机的将傩风、舞龙、大鼓、剪纸等非遗项目编织成舞蹈诗的文化底色,不仅架构了更加鲜活的江南民俗风情画廊,也更易于找到与当代生活的契合点,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共鸣。

  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还打破专业界限,请来民俗学、文学、艺术学、舞蹈、音乐、农业、经济、多媒体科技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策划会、研讨会,开展田野调查,力求让作品不仅颜值在线,内涵也经得住推敲。

  该剧的编剧戴晓权说,《节气江南》实际上是一幅幅关于春夏秋冬四季的画,春夏秋冬既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江南的民俗画廊,又是人生的轮回,代表了人生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成长,是天人合一的哲理。

  二十四节气都加上江南的符号,而江南的诗画情景是需要用舞蹈、服饰、音乐、场景去呈现的。谈及《节气江南》设计的理念,该曲的作曲者潘磊则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最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一份伟大遗产,这次在舞蹈诗剧《节气江南》的创作中,尝试着用一些现代音乐元素与江南特色的评弹、昆曲和地方戏曲相融合,并以一首最古老的民歌《五月栽秧》加以串联,从而形成全剧的音乐架构,也希望在听觉上给大家带来一个不一样的“节气江南”。

  “这部剧艺术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的、最重要的时间文化,”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季中扬表示,虽然二十四节气是经由天文观测得出,但普通百姓只能通过对物象的感受来体验,如立春的冰解冻,春分的桃花开,大暑的萤火虫,《节气江南》抓住这一点来表现,让观众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更为直观的体会,“用审美的方式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时间的坐标,更是生命的轨迹。意向的节气无法呈现,主创们则用一系列物像来呈现人生轮回的哲理——潇潇春雨追风踏青,荷塘月色寻觅闪烁的萤火,江南田歌、缠绵昆曲,欲饮碧螺春茶、放飞风筝,这些都是专属于江南的风情画卷。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最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一份伟大遗产,《节气江南》也意在通过浪漫唯美的音舞诗画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江南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习俗、节令物候,遇见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江南。

  交响乐与民族特色乐器交相辉映,卷帘、石桥、亭阁、窗棂、青石板路等水乡意象渐次在眼前铺陈,曾传唱久远、深谙于心的江苏民歌撞击心灵……相对抽象的舞蹈语汇,虚实相间的舞台形象,极简主义的美学风格,强调传统与现代对话碰撞的灵动音乐,写意为主的舞美设计……以简胜繁、以情动人。此刻观众身在江南,仿若又开始思念江南。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