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台青创客家⑦|林彦菱:为酒厂设计插画建立工作室,最想回台湾办画展
2021/06/07 21:45  新华报业网  

  编者按:走出台岛看世界,别再执着于生活中的“小确幸”——近年来,江苏推出系列支持台青求学、实习、就业的务实举措,特别是江苏各地50余个具有两岸元素的青年创业平台为台湾青年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吸引他们告别“小确幸”,来江苏创造“大未来”。台青来苏创业人数不断创新高,催生了一批台青创客家。

  新华日报全媒体国际传播部推出《台青创客家》栏目,关注他们的奋斗和生活,体会他们的苦辣酸甜,描绘台苏两地的紧密联系,讲述台湾青年在江苏这片热土上如何拼搏、创造出“大未来”的故事。

  见到林彦菱是在她的出租屋内,这里也是她的工作室,悦耳的鸟鸣声,屋内的植物插画、阳台的树木花卉,透窗望去的连绵山脉,这是属于艺术工作者独特的生活基调与韵律。林彦菱来自台湾新北,是一名90后插画设计师,也是轮心文创工作室的主人,她来南京不到五载时光,却深深爱上了这里,并用画笔描绘着自己所在的城市。

  林彦菱特别喜欢观察野生植物生态,并绘制这些顽强有趣的生命。就像她自己所描述,她其实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希望能够成长为一颗茁壮的大树,将两岸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去。当她拿起画笔,顺着植物表面的纹理,在画纸上不断描摹,她的创业故事也在笔墨的晕染中,随着枝脉延续开来……

  用插画记录生命苦痛,获得台湾动画竞赛大奖

  1992年,林彦菱出生于台湾新北市的新庄,家中并没有浓厚的艺术氛围感,她凭借着对绘画的喜好,选择了与父母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当“绘画”的种子于她心间种下,随着她的浇灌,漫不经心地悄悄萌芽,以至于种子变成幼苗时,她才恍然意识到,原来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偶像剧《东方朱丽叶》在2006年于台湾上映,林依晨在其中饰演一名服装设计师,12岁的林彦菱看到她的工作日常,瞬间被打动,心里也出现了一幅光景,这便是她未来的模样。2002年以后,台湾开始实行多元入学制度,即不光是文化课,特长生和艺术类学生照样可以考大学,于是,在初中步入高中选专业的时候,林彦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美工科。

  同样在初中时,林彦菱的父母离异,她也曾想深埋这份伤痛,但是7年后,她依旧选择以插画制成动漫的形式,将自己的生命历程记录下来,去正视这段过往。她的插画中,洋装代表母亲,衬衫代表父亲,纽扣则是她自己,是联系两件衣服的桥梁。在动画的故事线中,纽扣为主人公,洋装和衬衫分开之后,纽扣经历了不少挫折,但后来它发现,自己竟成长一件很漂亮的洋装……这其实也代表着林彦菱对自己的期许。这副作品,最终取得了台湾第十届动画竞赛优胜奖,同时斩获Romania Kinofest国际数位影展非竞赛单元放映资格,不过,除去这些荣誉,她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这份勇气,能否鼓舞或者治愈更多相同境遇的人。

  这一段被她现在提起依然“风轻云淡”的经历,实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的绘画喜好:世间好物风情万种,她只对植物情有独钟。林彦菱通过观察植物,去了解生命,感受生命。尤其是季节更替之时,很多植物会枯败,但在时间缓缓流逝的不久之后,又能在同一片土地上看到新长成的植物:一些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总有新的东西完成更迭交替,这便是生命的生生不息,而她也会继续向前,走向自己的绘画工作室创业之路。

  来南京创立轮心文创个人工作室,为洋河酒厂设计插画

  林彦菱最初的想法是去北上广深发展,从未想到过会来南京开起个人工作室。2017年,她还在台湾,机缘巧合之下,经一位朋友介绍,她认识了南京茶肆的老板,2018年底,林彦菱来到南京接手茶肆老板的项目。对于她而言,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敲门砖,不仅为之后轮心文创工作室的创办埋下了种子,也从这时起,她开始认识南京人,了解南京这片土地。

  林彦菱接手的茶肆老板的项目在桦墅村,村子位于南京市栖霞区西岗街道。第一次来到桦墅村,林彦菱便认定,这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也是她希望用画笔能够守护下来的村落,她每天奔波于桦墅村的各个角落,走着、画着,就是3个多月。林彦菱画下这些美景的同时,那些景别也被印在她的心上,她感叹这里的风情文化,古村道路,在画地图的同时,她也在用画明信片的方式,记录着变迁。后来由于疫情的耽搁,明信片于今年2月、3月左右才被印出。这套明信片让桦墅村的村委书记下决心重新树立和推广此处的文化特色,桦墅村就这样,在艺术家的笔下俨然迎来了又一次新生。

  之后,经茶肆老板的介绍,林彦菱承接起为洋河酒厂设计插画的工作,由于工作交接需要,林彦菱才因此成立起轮心文创个人工作室,慢慢地开始创业,不断的接触各种项目。她既帮过洋河酒厂设计过谢师宴的包装礼盒,也曾为台湾人于南京开办的幼儿园做Logo设计,无论如何,在她跑项目的日日夜夜里,她也逐渐被南京的人文气息与历史氛围所感染。南京给她留下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探古,即去寻找过往的那些事物,她一直觉得,其实以前那些零散的人和事,就像树根一样,既通往过去,也拓展未来,所以南京对于她而言,是一座很值得深挖的城市,至此,她选择留在南京。

  今年是赶上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林彦菱机缘巧合参与了南京大学的一个项目——为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四位科学家“秉志先生、郑吉先生、胡先骕先生和童第周先生”绘制童书。在绘制的过程中,她感受到来自他们的许多鼓舞,因此,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能让下一代更好的理解,这些伟人是如何用科学救国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既是荣耀也是负担,她扛起肩上的担子,在南京继续向前。

  想回台湾举办展览,以绘画建立起两岸文化的交流

  如果说,协办项目、以自己的力量为南京文创融入更多的活力,是林彦菱现在创业正在成长的经历,但对未来,她也逐步有了初步的规划,她希望今年能够在独立的咖啡厅、书店办一次自己的植物插画展,倘若有机会,她也想回台湾举办展览,以植物绘画作品建立起两岸文化的交流。

  野生植物,是林彦菱钟爱多年的事物,但若谈起对于南京野生植物的完整记录,还得追溯到林彦菱创作in five steps的作品阶段。那时,林彦菱还住在马群地铁站周边,附近有一片工地,在短短三个月之内,她看见空地的杂草生了又败、败了又生,于是她对杂草产生了好奇。她为这副作品取名为in five steps,是因为,即便是一条短短的五步以内会走完的道路,当你撕开这层外衣,也会发现里面有许多不同的植物,他们都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也正是出于这平凡却不同的视角,in five steps获得了第十三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的年度银奖。

  在这之后,林彦菱由浦口区的台湾老板介绍,参与了2020年8月启动的台湾青年艺术家驻地计划,当时,他们一同讨论,聊到怎么把两岸共有的东西去做结合,林彦菱很快提到野生植物。除去in five steps作为她在南京的植物插画踏板,其实之前在台湾,她也记录着台湾的野生植物,因此,她一直以来坚持的一件事,就此成为林彦菱连接两岸文化的媒介。

  于是乎,林彦菱就每天捧着一本素描本、一只墨笔,在南京的各个地方,寻找各种植物,记录植物所在环境。那时,林彦菱为自己规划了两条探寻方式,一种是走访知名的大景点,像明故宫、中山陵;另一条路线,是地图上可能没有名字,但或许它有很神奇的生态,值得她去发现的地方。

  除去在台湾与南京的走访,林彦菱还去过上海、苏州、成都、扬州等地去做植物探寻。无论是在何地,无论植物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她都愿意去记录,再去汇总两岸的野生植物,做一次大型的插画展览。在她印象里,台湾有很多野生植物都是从大陆带过去的,因此,探访之旅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追根溯源的机会。

  “我的创业故事都在我的绘画作品里。未来,希望在我的工作室里,通过绘画将两岸文化的精髓传播至世界各地。”林彦菱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岩岩/文字高鑫/视频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