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紫金文化艺术节丨再现“华中鲁艺”往事,一台青春洋溢的杂技好戏!
2021/09/30 14:49  新华报业网  

  大幕拉开,和位于舞台前景的葱翠芦苇、盈盈运河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舞台后方大屏幕上随风簌簌的萧瑟芦苇,苍茫而坚韧,似影片的开场,唤起无限心绪。随即,运河船夫苍劲悲凉的声音响起——“一条运河,千年流淌,大水汤汤,溯流北上。1941年春,正当中华民族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她流经广袤的江淮平原时,见证了一场华中鲁艺文艺青年浴血抗敌的悲壮国殇……”

  这是9月29日,由省杂技团编创、在淮安市金湖大剧院上演的大型杂技报告剧《芦苇青青菜花黄》。作为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舞台剧目会演的重点剧目之一,该剧取材自华中鲁艺在盐阜大地上的抗战斗争史,以杂技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鲁艺师生无问西东的青春风采、无怨无悔的爱国情怀。当“看到”半个多世纪前的年轻文艺战士们,用热血点缀青春芳华,观众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掌声连绵起伏、时时响起,恰若汩汩流淌、见证铮铮忠骨的千年运河。

  历史的册页重新翻回那辉煌的篇章: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为了培养文化艺术人才,根据党的指示,刘少奇、陈毅等创立了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华中鲁艺作为新四军艺术的摇篮、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堡垒,在其短暂的办学时间里,吸引了众多中华好儿女从海内外奔赴盐城。《芦苇青青菜花黄》即以1941年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史实为背景,以丘东平等鲁艺师生的真人真事为原型,撷取了华中鲁艺建校招生、深入群众、保护夏收、宣传抗日和北秦庄遭遇战等坐标点,重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往事。

  尽管这段历史已然足够精彩,《芦苇青青菜花黄》在编创上依然足够用心:全剧以运河船夫的日记为线索,以他的回忆勾连起各个篇章,整部剧在“展现”与“讲述”之间不断切换,在不同时空之间跳进跳出,观众的情绪亦在沉浸与回味之间反复沉淀。嵌套式的叙事结构,带给观众层次丰富的观剧体验。

  观众们亦在好奇:杂技演员不能说话,加上“惊、险、奇、特、美”的肢体语言与生活相隔甚远,杂技剧该如何推进叙事、塑造人物?《芦苇青青菜花黄》给出了精彩的回答——

  激情流畅的翻跟头,寓意众志成城的叠罗汉,再现了热血青年为抗日救亡在街头的奔走与呐喊;

  文艺战士在众人的撑持下,不无憨拙地将鲜红的旗帜插上旗杆,接着在旗杆上缱绻缠绕,以精湛的杆技抒发对红旗的热爱;

  伴随着鼓点般的节奏,战士们施展精湛的球技,洋溢着蓬勃明快的青春色彩;

  一顶顶在战士们手中飞舞的草帽,随着金色稻浪熠熠生辉,军民水乳交融的鱼水深情跃然入目;

  清澈的月光下,少男少女相恋相拥,学生们在杆上飞舞,传递出惆怅希望交织的无限心绪;

  河边,退无可退的九位姑娘在“绸吊”上缠旋而下,那是对青春的无限留恋、对理想的矢志坚守……

  原来,杂技剧不只是炫技,还可以叙事、抒情、塑造人物;原来,杂技最值得看的不是展示身体技术的极限,而是在技术极限中所传递的情感的极限。整场演出中,被颠覆了认知的观众们,不断把如潮的掌声献给台上的演员。

  巧合的是,在剧中饰演男一号的省杂技团演员於年群,正是毕业于盐城鲁迅艺术学校,该校和华中鲁艺渊源密切。当初,年幼的於年群在大街上玩耍时,随便翻了几个跟头,被杂技演员一眼相中。这次饰演鲁艺青年,於年群一开始怎么也找不到感觉,“我就看抗战电影,反复看、反复揣摩,从模仿开始,才渐渐找到了饰演人物的支点。”

  省杂技团演员王硕在剧中饰演女一号,和男主相知相恋。“我30岁了,在杂技这一行里过了最好的年龄,但这也使我在细节方面能比年轻演员更好地控制自己,把人物丰满贴切地呈现出来。”王硕告诉记者,高难度的奇观炫技并非杂技剧真正的价值所在,“我更追求的是作品的完整性。而那些在观众们看来高难度的动作,对我们来说已经完全没有挑战了——作为杂技演员,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难度’变成‘没难度’。”

  江苏省杂技团的前身是盐城市杂技团,驻扎在享有“杂技之乡”美誉的建湖县。团长吴其凯介绍,《芦苇青青菜花黄》是该团自2013年以来创排的第三部杂技剧。此前,省杂技团于2013年创排的杂技音乐剧《猴·西游记》,摘下了中国杂技金菊奖和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并走进美国林肯艺术中心进行商演,真正实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2016年创排的“诗词歌赋杂技剧场”《小桥 流水 人家》,获得了江苏省文华奖,参加了文旅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和中国文联举办的杂技展演,共演出了100多场。此次,《芦苇青青菜花黄》再度带来了艺术形式的创新,在全国首次提出“杂技报告剧”的概念,凸显了省杂剧团介入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的雄心。目前,《芦苇青青菜花黄》已被列入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项目。

  由“技”入“艺”,是杂技发展的趋势,在这部展现“鲁艺”往事的精品杂技剧里,观众们鲜明地看到杂技艺术的自我修炼。

  “在世界级的杂技赛场上,评分的规则是一半看技术、一半看艺术,只有炫技没有艺术,是不能顺应杂技发展的时代潮流的。”导演何晓彬说。令他感到惭愧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杂技人和媒体对杂技的宣传不够充分,导致很多观众对杂技的印象还停留在“红花绿袄撂地摊”上,“这一次,省杂技团首次登上紫金文化艺术节,希望这部充满青春色彩的《芦苇青青菜花黄》,能让更多观众摆脱偏见、了解杂技、爱上杂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文 王悦谋/视频

  图片由剧团提供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