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文化 > 正文
《超越》燃起全民冬奥热情:体育是人类奋斗精神的最外化表达
2022/01/26 16:04  新华报业网  

  何为“超越”?出生于2000年的年轻演员李庚希说:“要经历超越,才会知道你要超越的只是自己。”这是出演一名短道速滑运动员带给她的最大触动。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第一部聚焦中国短道速滑专业队的电视剧《超越》在东方卫视、爱奇艺等各大平台热播后迅速 “出圈”。尤其是不少年轻观众,被赛场上、人生中的新时代“超越”精神所感染。

  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项目,《超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当下的双时空叙事中,将以陈敬业、郑凯新、李贵民、吴庆红为代表的我国第一代短道速滑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艰苦条件下奋斗拼搏、为国出征的动人情怀和以陈冕为代表的新生代运动员勇敢追梦为国争光的励志精神交叉辉映,写人、写群像、写史三者相融合。

  在一个个充满了韧性的故事中,中国短道速滑界的人物群像被一一打开:经历“蝶变”最终站上冬奥赛场的新生代陈冕,有过阴影的郑凯新,无缘上场的江宏,一身病痛的陈敬业,拼尽全力的大师姐和朵朵,以及遗憾止步的方易飞……

  为了以真实的力量致敬为中国短道速滑发展付出与奉献的“超越者”,《超越》每一集结尾还有对短道速滑相关人士的真实采访,通过他们的亲身讲述,更为生动地向观众展现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兴起至今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短道速滑比赛历来是我们最主要的夺金点,截至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队历史上全部13枚冬奥金牌中有10枚由短道速滑队摘得。这几天一直在追剧,看到了一代代人的梦想”“比起运动员在冰面上一次次实现自我超越的激情澎湃,那些离开冰面的老队员对新队员的守护与培养更让我泪目”……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中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总人数达3.46亿人。而《超越》的热播让人们的冰雪热情更热血、更“燃”。观众纷纷表示,在短道速滑运动在中国从无到有的历史中,他们不仅感受到运动员个人的自我超越,也更深刻地体会体育精神的传承,时代进步的显影。

  受到激励、发生蝶变的还有剧组本身。

  一年多以前,剧组许多人尚不知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的区别,整个前期收集素材时,主创团队采访了近百位对象,除了短道速滑运动员、教练员外,还包括领队、队医、浇冰师、器材商、体育记者等,光采访记录成文便有60万字。而到了正式开拍,演员们竞技表演速度最高达到了将近50公里/小时,一圈110多米,大概9秒就可以完成。为了跟上演员表演,剧组甚至将专业运动员训练成了摄影师。

  为了还原了一名短道速滑小将的真实面貌,“00后”演员李庚希顶着一头短发,几乎素颜出镜,动作干净利落。他感叹演运动员是挺辛苦的事,开拍前,大家在一起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滑冰训练,在切身体会到运动员肉体上的疼痛之后,她也因此与运动员有了更深的共情,“有次导演给我们看初剪片段,我们所有人都看得热泪盈眶,热血的呈现让我们深受触动”。

  谈及接演这个角色的缘由,剧中扮演第二代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胡军透露,导演只跟自己介绍“要演一名短道速滑教练,而且是冬奥题材作品”,他就立刻答应了,但很快就感受到了压力:“我在滑冰方面是零基础,我去了解教练员平时的生活、训练状态,开拍之前、没戏的时候,都一直在练习。”胡军坦言,经过几个月的拍摄,他已经摸透了短道速滑的项目规则,也真正了解到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不易:“说是超越,我觉得他们都是超人。”

  而饰演性格顽强、倔强的郑凯新,则给沙溢带来了压力:“这是我第一次塑造教练员的角色。我们有时可以通过服、化、道去接近角色外在形象,但真正把形象塑造起来就很难。我进组前就开始训练,尽量去接近每个体育人身上独特的、刻在骨子里的运动气质。”而早在阅读《超越》剧本时,沙溢就查阅了很多资料:“我系统了解了我国短道速滑发展历程,的确像电视剧里呈现的一样充满坎坷,但背后更多的是中国冰雪人的韧性和拼搏精神。”对于即将到来的2022北京冬奥会,沙溢充满期待:“我会不断关注我们国家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我刚刚演了《超越》,塑造了短道速滑教练员,所以更得看冬奥会了!”

  800余位演职人员历经4个多月,辗转多地,最终在北京冬奥会之前端出了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冰上逐梦的大餐。在《超越》总编剧李嘉看来,短道速滑也好,竞技体育也好,都是一个比喻。“其实体育比赛是对所有行业和命运中人奋斗和成长的最好隐喻。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些指标都是在概括相同的一种追求,那就是‘超越’。体育就是人类追求不断超越的奋斗精神的最外化表达。比起赛场上的超越,我们更钟情于每个人在自己人生中超越自我、超越过去、实现真正价值的过程。我觉得在这个点上,我非常热爱体育题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