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新型毒品来势汹汹、“网络+物流”成重要手段……江苏毒品犯罪有这些变化
2019/06/25 20:26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号  胡兰兰 顾敏  

  最近,一部缉毒题材电视剧《破冰行动》大火,又一次引发公众对毒品犯罪的关注。明天就是“626国际禁毒日”,江苏毒品犯罪呈现出哪些特点和态势?对毒品犯罪打击情况如何?今天,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工作情况和典型案例,“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为您进行了梳理。

  

  

  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有所回落。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全省检察院受理审查起诉毒品犯罪案件6428件8190人,同比减少16.9%;已提起公诉5754件6984人。2018年,全省法院共受理一审毒品犯罪案件4712件,审结5587件,同比分别下降15.2%和0.4%,其中一审受理容留他人吸毒案件同比下降23.3%。

  近年来,江苏通过持续有力打击整治,容留吸毒等末端毒品犯罪活动呈现一定萎缩态势,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这些主要毒品犯罪案件略有增长,大宗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持续保持高位,涉案毒品数量不断攀升。2018年,省法院新收毒品犯罪案件中,五公斤以上毒品案件占比接近20%,表明江苏大宗毒品犯罪态势依然十分严峻。

  新型毒品不断出现。目前,江苏涉甲基苯丙胺(冰毒)毒品案件数量占比为90%,已远超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继“K粉”“麻果”“摇头丸”之后,又出现了“丧尸药”“蓝精灵”“神仙水”等新型毒品。据统计,2018年审结的毒品犯罪案件,涉案毒品类型多达十余种。

  小贴士

  “丧尸药”,又称“浴盐”,吸食后致人亢奋,产生妄想。

  “恰特草”,形状似苋菜,又叫巧茶,可直接咀嚼,刺激中枢神经,是一种软性毒品,很多国家禁止流入,我国也列入查禁打击范围。

  “蓝精灵”,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能溶于水,大量吸食会致人神经错乱,甚至脑中风死亡。

  “小树枝”,有“雅典小树枝”“维纳斯香薰”等多个名称,形似普通树枝,吸食轻则头晕、恶心、抽搐和惊厥,严重的会心脏骤停、失去意识。

  “咔哇潮饮”,又称“神仙水”,无色无味,喝下会丧失记忆,甚至昏迷死亡。

  “邮票”,含有LSD(“麦角二乙酰胺”的简称),吸附在糖纸等材料上,隐蔽性强,即使皮肤接触也能被人体吸收,是迄今为止药性最强的致幻剂,口服100微克(即0.0001克)就能造成强烈幻觉和急性精神分裂。

  “互联网+物流”成为毒品犯罪重要手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毒品犯罪从传统的 “线下”交易向“线上”交易发展,通过微信、QQ、支付宝等软件进行商谈、交易成为常态,大宗毒品交易方式从当面交易向网上付款、异地快递交货方式转变。据省检察院统计,在江苏利用互联网进行毒品交易的案件已占贩卖、运输毒品犯罪案件的60.5%。毒品犯罪向网络空间、物流行业延伸,隐蔽性更强,发现和打击治理难度加大。

  此外,毒品犯罪人员呈现出“四多”特点。全省检察院受理毒品犯罪案件的被告人中,受教育程度低的多,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71.5%;无业人员多,占69.4%;受过刑事处罚的多,占42%;外国人增多,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江苏对11名外国人(其中5名为外国留学生)走私或容留他人吸食大麻、海洛因犯罪案件提起公诉。

  还需注意的是,近年来,毒品交易地点向苏北及农村蔓延。为逃避查处打击,毒品犯罪分子选择到苏北或农村地区实施毒品犯罪的增多。2016年以前,苏北地区毒品案件占全省毒品案件总数的五分之一,现在则近三分之一。

  在省两院发布的涉毒犯罪典型案例中,不少案件和问题引人关注。

  用康泰克胶囊制毒 “绝命毒师”被判死刑

  2014年4、5月份,被告人金东岭与妻子马珍林纠集被告人靳星辰、刘全共谋使用康泰克胶囊研制并销售甲基苯丙胺(冰毒),4人先后来到金东岭在泰州市姜堰区的租住处,购买制毒设备、原料等,研制甲基苯丙胺没有成功。

  随后,刘全因故离开,金东岭与靳星辰又共谋用麻黄素研制甲基苯丙胺。在向唐云(另案处理)等人学习制毒方法后,他们使用20余千克麻黄素制造甲基苯丙胺,从每克麻黄素约合成出0.5克冰毒,再通过网络联系并以快递方式销售给冯树刚(另案处理)等人。

  同年10月,靳星辰因故离开,金东岭夫妇继续通过网络销售冰毒,并再次购买25千克麻黄素,其中约19千克用于制造冰毒,后因恐罪行败露将制毒溶液销毁。同年12月中旬,金东岭在河北省献县租住房屋销售毒品,后被公安人员抓获,在其租住房内查获甲基苯丙胺1988.66克,甲基苯丙胺片剂17.39克。

  经审理,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认定被告人金东岭犯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涉案人员也均被判刑。今年6月21日,金东岭被依法执行死刑。

  民警竟成毒贩被判9年半

  2017年12月14日,李某某向高邮市公安局报告微信昵称为“天天拜佛”(系被告人骆力)的人有贩卖毒品嫌疑,高邮市公安局经审批后决定采取控制下交付。李某某通过微信与被告人骆力约定以人民币7000元购买一套甲基苯丙胺,交货地点定在高邮市某宾馆。被告人张卫东(系公安民警)、骆力从盐城赶到宾馆,被告人骆力先与李某某见面,看到毒资后打电话给被告人张卫东,张卫东将甲基苯丙胺交给李某某,拿到7000元后下楼。高邮市公安局将两人抓获,并从李某某处提取甲基苯丙胺23.66克。

  高邮市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张卫东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9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被告人骆力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一审宣判后,被告人张卫东提出上诉。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该案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系毕业生网络贩毒被判死刑

  2015年11月,徐州警方抓获该市周某、赵某利用网络贩卖毒品,根据线索,顺藤摸瓜发现一个巨大的贩毒网络,先后抓获涉案40余人。案情重大,徐州市、区两级检察机关多次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经审查,本案犯罪嫌疑人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与上下家联系,以物流方式邮寄毒品,案件涉及江苏徐州、广东东莞、河北唐山、广西桂林等13个省市30余个地区,涉案毒品数量多达60余公斤。经法院一审判处3人死刑,9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3人无期徒刑,其余人员分别被判处三到十五年有期徒刑。

  在该案中,29岁的犯罪嫌疑人顾某,毕业于一名牌大学法律系,网名“肉罐”,短短5个月贩毒数量达17000余克,公安机关在其住处查扣冰毒5100余克,是该网络贩毒案查扣毒品数量最多的贩毒犯罪嫌疑人。

  一名法律系毕业生是如何堕落的,到底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检察官经询问了解到,顾某上大学期间,父母就为其购买了住房及门面房。衣食无忧的他不思进取,沉迷网络,误入吸毒圈染上毒瘾,自此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动辄从上家购买数千克毒品,销售毒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享受购毒者的追捧及恳求带来的快感。

  2017年11月16日,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顾某某死刑。目前,该案处于二审阶段。

  投案自首竟成规避强制隔离戒毒“挡箭牌”?

  去年5月,靖江市人民检察院对徐某容留吸毒案提起公诉时,从其前科劣迹中发现了蹊跷:2017年10月,徐某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同年11月又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法院判处拘役5个月。

  徐某强制隔离戒毒一个月后又被判刑,是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再次犯罪吗?本应2019年10月强制隔离戒毒届满,怎么会提前出来呢?通过严审细查,徐某交代:他主动交代轻微犯罪行为,获得刑事处罚,刑事处罚完毕就可以不去强制隔离戒毒了。

  事实上,按照国务院《戒毒条例》相关规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服刑期间要接收戒毒治疗,服刑期满而强制隔离戒毒尚未期满的,要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徐某利用了制度执行漏洞逃避了强制隔离戒毒。

  为进一步查清事实,检察机关对近年来办理的涉毒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发现,确实有部分吸毒人员在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后,利用主动交代容留吸毒等轻微犯罪行为获得较轻刑罚以逃避较长时间的强制隔离戒毒。去年6月,靖江市人民检察院向主管部门发出了检察建议书,建议对近年来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开展“拉网式”排查,对符合条件人员继续移交执行。2018年7月,主管部门书面回函,采纳检察机关建议,将刑罚执行完毕后强制隔离戒毒未予执行的50人及时移送强制隔离戒毒。

  2018年6月,徐某某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刑满释放后,他当天就被移送到了强制隔离戒毒场所。

  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 顾敏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