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大运河文化带该怎么建?江苏打算这么干
2019/07/24 14:15  新华报业网  朱彬彬  

  交汇点讯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奔流不息的血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江苏作为大运河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怎样系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今天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在南京举行,会上,受省政府委托,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作了《关于江苏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

  

  夏伟 摄

  杨志纯表示,为努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列、形成示范,江苏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强化组织实施。加快推进我省大运河“1+1+6+11”规划出台实施,绘制好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蓝图。健全完善部门和区域协作联动机制,研究建立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评价标准体系。会同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法工委,加快《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制定出台。建好用好省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统筹利用省级文物保护、文化产业、旅游业、水利、交通运输、环保、生态补偿等各类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有关专项资金,加大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扶持力度。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充分把握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的活态特征,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文物保护法相关要求,制定保护管控清单,实施重点遗产点段保护整治工程,加强重要文物考古、研究与认定,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进运河沿线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计划,打造一批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加强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修缮,建立省级大运河遗产保护数据库和监测预警平台。

  强化文化价值弘扬。推进大运河文脉整理研究工程,加强大运河文化基础研究,深入挖掘大运河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推进文化价值传承弘扬工程,创作一批运河主题文艺精品,组织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推进运河文化交流合作工程,加强与全球运河城市间的交流合作。今年将重点办好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世界运河大会、运河文化嘉年华等活动。

  强化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努力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世人评说的时代经典。先行布局建设一批大运河文化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打造充分展现运河历史风貌、演进过程和时代风采的文化空间。围绕建成国家一流博物馆的目标,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

  强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趋势,依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人文生态资源,培育一批文旅融合示范点和旗舰项目,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民宿、星级乡村旅游区,创建一批大运河文化旅游风情小镇,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办好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做大做强沿线文化旅游产业。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调整优化大运河沿线空间布局,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自然生态空间范围和核心监控区范围,整体保护大运河沿线空间形态。持续实施沿线森林资源保护、退田还湖还湿、自然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采取修山、治水、增绿、整地、保湖、养草等措施,整体保护、修复提升沿线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推进水环境污染治理,打好运河沿线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

  强化河道水系综合利用。以水资源与水文化保护为重点,统筹推进大运河江苏段水资源管理,合理保护利用岸线资源,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增强水利功能。实施河道治理和除险加固工程,提升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完善运河沿线现代农业水利工程体系和农村水利服务体系,保障沿线防洪安澜和文化遗产安全。谋划建设中国(淮安)大运河水工科技馆,培育一批水利风景区和水美乡村,打造一批水生态文化地标。

  强化现代绿色航运建设。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航运建设全过程,打造京杭大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区。进一步发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的国家水运主通道功能,加快推进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长江口门段航道整治工程,健全大运河“通江达海、干支联动”的航运体系,构建顺畅高效的沿运河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改造提升航运设施,推动传统“船流”向现代“物流”升级转型,拓展“黄金水道”功能。

  强化城乡品质建设。支持打造以淮安、扬州为中心的淮扬文化高地,以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为中心的江南文化高地,以徐州、宿迁为中心的楚汉文化高地和以南京为核心的金陵文化高地。推动沿线城市构建具有运河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格局和城市形态,助推城市生态修复,扮靓城市形象,提升文化品位。打造一批运河特色小镇和田园乡村,培育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创意农园等新经济新业态。

  强化区域协作联动。推动省内运河沿线城市在文化展示交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协作。加强与沿线省市合作共建,推进生态区域共保、协调输水送水、文旅品牌塑造等工程。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更好发挥大运河连线织网、融汇交流的重要作用,借势借力开拓运河沿线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交汇点记者 朱彬彬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