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访谈第一排︱顾东风:提早预测心血管病并精准防治
2019/09/30 16:00  交汇点新闻  方涵  

  

  9月28日,2019

  南京生物医药发展峰会暨交汇点公开课在宁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预防心脏病学与流行病学权威专家顾东风出席大会并做主题演讲。

  2017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达到438万,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死亡人数分别为211万和175万。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疾病负担的首位。顾院士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及冠心病的主要病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国人的饮食习惯,尤其是高油、高脂肪的摄入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救治成功率已大幅提高,一些较为有效的治疗心血管类的药物相继问世,但仍无法彻底根治。因此,优化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控理念才能从根源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顾院士从基因层面分析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当前,我国已研发通过基因检测预知今后8年内受测者的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的发病概率。随着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药物的研发逐渐成为新趋势。顾院士指出,虽然中国人与欧美人的大多数基因变异位点类似,但仍然存在不少差异,因此不能对国外的研究照搬照抄。开发适用国人的调控血脂类药物和精准预测冠心病发病的遗传风险,绘制适应中国人的基因图谱是首要任务。在此方面,顾院士团队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已首次鉴定出一系列影响血脂和冠心病的易感基因群以及东亚人群的特异位点,具有重要的预测预防和临床应用转化价值。

  

  尽管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具有突发性等特点,但依然能够通过基因组遗传风险评估和新型生物药的开发,实现提前预测、预防和个体化治疗。目前,顾院士团队已在此取得突破,并有望不久推向临床转化应用。未来,通过简单、便捷的基因检测以及生活方式评估等手段,可能实现提前十年或更长期的预测、预报人群心血管疾病,并通过个体化生活方式及治疗进而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交汇点记者 方涵 /文 吴俊/摄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