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闭幕,江苏“最强大脑”共赴人才交流盛宴
2021/12/20 22:06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 为充分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潜能,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12月18日至20日,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广东佛山举行,这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为期三天赛程中,江苏博士后摘得2枚金奖、7枚银牌、11枚铜牌,共20枚奖牌的优秀成绩,奖牌总数位居全国前列,此外江苏代表团获优秀组织奖。

  1400个团队齐聚,攻克“卡脖子”技术

  12月19日上午10点左右,东南大学博士后徐梓宸在9号馆展示项目亮点,台下九名评审专家现场提问,他们来自技术、投资、研发、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等多领域,为项目提供多重“把关”。

  “你们公司‘长短线’两手抓,‘短线’研发回报周期短的业务,创业一年就有每年超200万元的创收,管理模式很务实。”评审专家总结,“长线”聚焦研发抗肿瘤免疫调节药物,经过三四年攻克技术难关,祝愿你们接下来的临床试验环节一切顺利,成功为肝癌患者带去特效药。

  多名选手均感受到大赛释放出的“创业信号”,即“技术创新性”和“实打实推项目落地”是创业赛道的两个关键标准。记者采访发现,“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成为本届大赛各方讨论交流的热点话题。

  大赛为博士后提供平台,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与高校、科研单位、企业深度对接交流,促成新兴科技完善和落地,从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次大赛能够推动博士后项目落地,从而带动某一个行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大赛创业导师宇学峰说。

  大赛以“博采科技精华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共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八个专业领域进行比赛。经地方预选推荐,来自全国47支队伍约1400个团队通过项目路演、现场答辩、当场亮分,一起角逐金银铜奖,大赛总奖金有1200余万元。江苏有94个项目161名选手进入总决赛,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本次大赛可谓‘神仙打架’,是一次‘最强大脑’之间的交流盛宴。”江苏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张志远介绍,入围总决赛的都是各地选拔出来的高水平项目,背后团队成员也都是顶尖人才,均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工作背景或领军企业从业经历,至少拥有一名博士后。大赛聚集众多创新性强、项目潜力大、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应用前景好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分展现博士后创新创业风采。

  “这次参赛是一次极佳的交流机会,评委给我们项目提出中肯建议,如专利申请可以慢慢打磨,不应操之过急。”南京大学博士后熊俊说,一批有类似经历的博士后创业者齐聚,相互碰撞思想火花,激发新灵感。

  总决赛期间,大赛同步举办博士后工作成果展示、全国博士后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等活动。

  人才济济,江苏培养2.6万余名博士后

  约9000平方米的全国博士后成果展内含64个特装展位,展示的均为各地博士后创新创业“精品成果”。在江苏展区,记者看到行业首个5G遥操智慧驾舱的操作演示,展区很快成为全场“焦点”。“方向盘去哪了?”徐工集团道路智能控制研究所主任设计师刘晓东演示道,双手柄控制代替原先的方向盘操作,将车辆核心功能集成到手柄上,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增加自动变道功能。刘晓东虽身在佛山,也可以使用5G技术远程遥控一台远在江苏的压路机,“前进、后退……”随着口令,压路机前进后退,智能灵敏,几乎无延时。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招收博士后28万余人,累计出站16万人。江苏展区还集中展示江苏实施博士后制度36年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果——江苏累积引进博士后2.6万余人,先后培养出两院院士13人,为江苏提供强高层次人才基础。

  东南大学博士后吴晨雨说:“传统能源行业之间存在信息壁垒,无法利用能源之间的互补作用,导致大量能源浪费。我们加强电力、热力、天然气等能源之间的协同互动,通过挖掘能源互补作用,提升能源整体利用率。”今年6月,常州高铁新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正是吴晨雨所在团队开发的,能提升风能、太阳能利用率,同时基于全景评估能源配置和消费,平台建议新增3座能源站,每年可使区域内减少899吨碳排放。

  在四川省冕宁县的农田里,布设了五十多部雷达,这是江苏参赛选手孙莉所在团队研制的低成本小型化雷达,通过组网式雷达布设,极大提高高海拔区域冰雹等极端天气的预报准确率,为应急处理留足时间。“打雹子的人来了!”远远看到团队的工程师们路过,冕宁县的村民就这样喊道,是他们用技术将冰雹从村民农田上空“移走”。技术让整个县的村民一年增收3.7亿元,此前冕宁县种庄稼赔本贴钱。

  围绕实施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江苏实施“万名博士后集聚计划”,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博士后创新平台建设。全省共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4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59个。博士后创新载体总数共计1503个,设站总数位居全国首位。

  大赛评审专家观察,我国博士后制度推动科研和实践“牵手”,令人欣喜地是,这次大赛博士后团队带来的项目大多准确“把脉”实践前沿痛点,学术研究不再“束之高阁”。

  政策“搭台”,博士后“唱戏”

  江苏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为博士后搭建创业平台,筑巢引凤。清华大学博士后黄北举带来的是“硅基光电融合芯片”项目,团队今年1月创办的公司落户苏州吴江。“苏州为创业人才提供土壤,江苏汾湖高新区有完善的光电子产业链,为我们提供完备客户群、人才和资金等支持。”黄北举告诉记者,通过优化技术,他们的项目可令通信网络成本降低约三成。为孵化优秀企业,政府“求贤若渴”,目前已给予他们公司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2021年9月,参赛选手樊明团队创办明扬动力设备(昆山)有限公司,团队成员来自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齐聚江苏昆明创业。“苏州有‘最强地级市’美誉,昆山是‘经济最强县级市’,昆山完备的制造业为初创企业提供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樊明说,最终大家一致赞同前往昆山创业。樊明所在团队致力于攻克高铁轨道交通的“技术瓶颈”——传统机械齿轮磨损率高,且高度依托国外进口,因此溢价多、成本高。团队通过研发电磁行星齿轮,有望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消除接触啮合引起的摩擦、润滑、金属疲劳等问题。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和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共同培养出站的韩万龙,赴南京创办南京瑞志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梯度分段使用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热排出。项目已与鞍山亨通集团盘锦分公司签署试用协议,投入使用后,可使该公司节能减排超六成。

  “高校政策也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机会,南京大学鼓励多学科强强联合孵化出更优质项目,创办创新创业中心,营造活跃创业氛围。”参与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赛道的熊俊告诉记者。2020年6月,熊俊团队创办南京佑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团队七名成员,其中四名为博士后,分别有经济学、高端制剂、纳米新材料、大分子蛋白多学科专业背景。项目突破目前大分子蛋白药物释药曲线不稳定的“卡脖子”技术,落地后将惠及精神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艾滋病等需终身给药的患者群体。

  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介绍,近年来,江苏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聚焦“高精尖缺”青年人才培养,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后集聚计划,高质量开展省博士后专项资助、高水平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系列活动,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涌现出一批优秀博士后,例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冯志新的创新团队,他们在国际首创的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工作站博士后赵霞国际首创的桥梁技术应用于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再比如,此次参赛选手夏海云、陈小柏等161名选手代表江苏博士后在全国平台上展示风采。江苏75%出站博士后选择留苏创新创业,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文 张琦/视频

  摄影 林宁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