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要闻 > 正文
2021年江苏GDP增长8.6% 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
2022/01/20 07:54  新华日报  

  GDP达116364亿元,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8.6%,增速快于全国0.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4万亿元,外贸规模突破5万亿元,财政收入首破万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5%,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1月19日,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发布2021年江苏经济成绩单,一组组亮眼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特殊形势,江苏经济稳定恢复、稳中向好,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好于预期,圆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面开启“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压舱石”作用稳定发挥

  “总体来看,去年江苏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效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各项风险挑战,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综合实力再攀新台阶,较好发挥了全国经济‘压舱石’作用。”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说。

  逆水行舟,增长不易。去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为经济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江苏GDP两年平均增速始终保持在6%以上,全年GDP两年平均增速比2019年同期高出0.2个百分点,已基本恢复至常态化增长水平。就GDP增量而言,去年增加1.36万亿元,增量首次突破万亿元且创历史新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6.4%,比2019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增量同样创历史新高,消费品市场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对外贸易高位快增,增幅达17.1%,净出口由2020年的10363亿元扩大至12934亿元。

  工业稳,则经济稳。去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占GDP比重达35.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9.4%,比2019年同期高3.2个百分点,前十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尤其是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6.1%,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0.3个百分点,反映了实体经济投入信心较足。

  走进南京奥体中心冰上运动俱乐部,不少市民正头戴头盔脚穿冰刀鞋,在洁白的冰面上滑行。俱乐部负责人介绍,去年俱乐部营业收入增长20%,全民健身板块的营业收入还创下历史新高。统计显示,2021年1—11月,全省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8%,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超30%。

  转型升级步伐铿锵有力

  在保障经济运行“稳”的同时,江苏追求转型升级“进”的步伐一刻都未停歇。“特别是有力推进数字赋能,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新动力。”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和新兴消费,是经济发展必争之地。去年江苏先进制造业增势良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9.8%、47.5%,分别比上年提高3个、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比规上工业高6.9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传感器、3D打印设备等数字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2.8%、39.1%、25.5%、64.3%。

  “制造业占比稳中有升,而且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较快,这为我省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蒋昭乙说。

  去年高技术服务业也快速发展。1—11月,全省规上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0.5%,两年平均增长17.9%,比规上服务业高3.1个百分点。其中,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推广服务分别同比增长41.1%、50.1%。规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30.9%、19.2%,其中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数据服务增长31%、153.1%。

  新兴消费快速壮大,为消费稳增长添后劲。去年全省限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实现105.4%的高速增长,占限上商品零售额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智能手机、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9%、35.2%。

  “三只口袋”又鼓一圈

  政府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可支配收入“三只口袋”是否充实,体现出经济发展的成色。去年江苏这“三只口袋”均较上年明显又鼓一圈,成为经济发展质效提升的有力注脚。

  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8171.3亿元,增长10.2%,税收占比达81.6%。

  政府全力助企纾困,使得企业效益取得新改善。近八成工业行业利润正增长。1—11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2%,两年平均增长18.6%;列统的40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7.5%。全省规上服务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9.1%,比营业收入高出4.3个百分点。

  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7743元、26791元,同比分别增长8.7%、10.7%,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2.19:1缩小至2.16:1。

  就业是居民增收之基。去年顺丰南京分拣场的吞吐量比上年增长超五成,入职三年的顺丰快递员赵余峰很开心:“虽然经常忙到飞起,但一想到多跑一单就多一点收入,业绩好时月工资能破万元,心里就充满干劲。”统计显示,去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0.21万人,比上年增长5.6%,其中大量新就业者就是如赵余峰这样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虽然当前宏观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江苏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未变,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续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

  一线直击

  时至岁末,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三期项目现场热火朝天——洁净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AGV运输机器人往来穿梭,各种机械手精确操作,开足马力促生产。

  “去年建成的三期工厂,最大特点是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全覆盖,车间全部通过自动化机器人进行物料的转运、搬运以及操作,单线人力相比于同行业减少35%。”润阳悦达工业工程部经理朱恺告诉记者,凭借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企业高效电池生产规模跻身世界前三,2021年开票销售同比增长20.4%,税收较上年翻三番。

  窥一斑而知全貌,从润阳悦达光伏的“逆势上扬”中,即可感知江苏工业的韧性与潜力。过去一年,不少企业与润阳一样,积极“智改数转”谋求新的增长点;还有不少企业直击“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企业发展再拓空间。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依托机器人核心部件高度自主化优势,埃斯顿成为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企业通过持续高比例研发投入,不断提高机器人自主核心部件及本体的产品技术和性能,形成与国际品牌直接竞争的能力。”埃斯顿副总裁袁琴拿出一份“含金量”十足的年度成绩单——2021年埃斯顿机器人出货量超过1万台,2022年机器人出货量有信心同比增加50%以上。

  专家点评

  丁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

  202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充分展现出面对世界经济继续下行和疫情冲击双重压力下的强大韧性。从数据看,我省市场主体量增质升,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小微型企业贡献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创新驱动在工业发展中的核心支撑地位更加明显,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增长成绩亮眼,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为建设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粮食总产再创新高

  一线直击

  近日,启东吕鲜人家米业有限公司的3000多亩小麦已长到脚踝高度,负责人高浩然不时要去看看长势,以备年后施肥。不过他待不多久就要赶往大米加工厂。“要过年了,客户的大米需求量很大。”

  走进位于启东市吕四港镇吕复村的吕鲜人家米业厂区,洁净明亮的厂房内,数台正在高速处理稻谷的机器不断发出轰鸣声。稻谷原料经过筛选、去石、碾米、分级、抛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处理,变成晶莹剔透的大米,经由机器灌袋封装后,被工人整齐地码放在货运托盘上装车发运。

  “整套流水线下来一小时可以加工6-7吨,操作设备仅需3人,基本实现自动化。”高浩然说,目前种植均为高标准农田,实行稻麦轮作,小麦亩产为600多斤,水稻主要种植南粳46、5055、9108等品种,亩产约1200斤。

  他表示,去年收成很不错,稻麦轮作比普通旱田亩均增收500元,今年面积将会扩大至1万亩。“我们不仅种植,还有烘干机等设施,实现大米产供销一条龙,提升稻米附加值。公司目标是大米生产标准化品牌化,跻身中高端产品行列。因此每年有700亩稻虾共生田专门生产有机米,批发价超7元/斤,1000亩用于种植绿色富硒米,批发价超2.3元/斤。公司注册了自有品牌‘吕鲜人家’,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定向对接的20多家菜市场,去年销售新米4000多吨。”

  专家点评

  徐雪高(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2021年江苏粮食总产再创新高,生猪全年出栏存栏量明显增长,取得这样可喜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压紧压实主粮生产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如粮食方面在全省产粮大县全面试行水稻收入保险,生猪方面专门出台支持生猪生产“新九条”政策等。

  外贸外资增长超预期

  一线直击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不少苏企抓住新机遇,“尝鲜”RCEP红利。当天,双狮(张家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从日本进口的液体硫磺成为南京关区首批自日本进口RCEP项下货物,货值326.19万元,预计可享受3.26万元关税优惠。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每年从日本进口的液体硫磺货值超3000万美元。RCEP生效后,企业从日本进口的液体硫磺可享受RCEP项下协定税率为0,预计全年可累计享受近200万元的关税优惠,将大大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记者了解到,双狮(张家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享受“政策红包”并非孤例。江苏与日韩合作基础深厚,日本是我省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外资来源地;韩国是我省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外资来源地。RCEP生效后,“朋友圈”联系更紧密。近日,南通富美服饰制造有限公司的3万只针织帽发往日本,赶上RCEP生效享受到关税减免的优惠政策。“以前我们的产品根据不同材质在日本需要交4.4%到5.8%的关税,根据往年销售情况,今年日本实施RCEP降税后,预计我们可以享受约10万多元的关税优惠。”公司总经理助理顾飞说。

  专家点评

  张二震(南通大学对外开放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开放经济方向首席专家):

  在新冠疫情反复冲击下,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江苏继续保持利用外资全国第一,外贸进出口突破5万亿大关,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新的一年,开放大省江苏要“稳”,也要“进”,要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稳住市场主体,持续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资发展能级,吸引更多优秀的外资企业来江苏投资兴业。同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构建更多高水平开放的载体平台,抓住RCEP生效的契机,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江苏开放型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消费“主引擎”动能强劲

  一线直击

  “来,尝尝!这是我们宜兴的‘梨膏糖’,刚熬制好的。”“看,柜台展示了4款主打产品:止咳棒糖、原浆梨膏、清喉宝和梨膏糖。”“简易包装的润喉糖是上班族的首选。”……近日,在南京市科巷新市集举办江苏老字号年货节上,江苏任氏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亮卖力地进行着推介。

  在柜台的另一边,苏之酥马蹄酥经营部经理钱坤正在进行台面的产品补货。“没想到年轻人也很喜欢,一个上午就卖了近千元。”他说,此次为消费者精选两款马蹄酥爆品,平时在网上购买18元/个,今天10元就可以带回家。

  江苏省老字号企业协会秘书长朱一兵表示,希望通过年货节等活动突破老字号传统地域性界限,不断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促进消费、搞活流通发挥了新的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江苏)”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活动将持续到2月7日。本次活动采取“3+N”模式组织开展网上年货促销活动。通过举办多样化、特色化网上年货促销活动,为江苏人民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线上消费盛宴。全省各地也将结合地方特色和消费需求,同步启动“南京年货节暨南京国际消费节(冬季)”活动、常州“百福贴窗花,年货送到家”、淮安“线上年货大集”等主题活动,并积极应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更好满足消费者节日消费需求。

  专家点评

  张为付(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

  2021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充分展现出面对世界经济继续下行和疫情冲击双重压力下的强大韧性。从数据看,我省市场主体量增质升,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小微型企业贡献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创新驱动在工业发展中的核心支撑地位更加明显,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增长成绩亮眼,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为建设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数字赋能增添新动力

  一线直击

  1月18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与荣泽科技、南京大学石进教授团队共同签署了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区块链技术研究所共建协议。园区区块链专家委员会同时成立,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等2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区块链学术专家和龙头企业负责人成为首批专家库成员。

  在苏州工业园区,区块链技术领先、企业汇聚。目前,共有涉及区块链业务的企业超过100家,在底层、平台层、应用层均有代表性企业。

  同样在苏州,智慧芽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创新情报SaaS服务商,聚焦科技创新情报和知识产权信息化服务两大板块,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科技公司、高校、金融机构等提供大数据情报服务。智慧芽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济徽说,近11年的成长历程中,公司经历了7次搬家,从独墅湖高教区综合楼的一间小办公室,到新国大研究院孵化器的4间办公室,并慢慢扩大到10间,再到腾飞创新园3500平方米的办公区,日前,智慧芽超千名员工乔迁至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展AI创新应用研究。体经济融合发展助推江苏经济结构进一步呈现优存量与扩增量并举的崭新格局。

  专家点评

  张为付(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

  2021年江苏“三新”经济表现亮眼,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旧动能转换,新兴动能发展活跃,正是打开江苏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金钥匙”。数据显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江苏经济发展中表现抢眼,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释放了发展的新动能,产业和服务供给质量的明显提升,则有效激发了市场的需求潜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推江苏经济结构进一步呈现优存量与扩增量并举的崭新格局。

  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一线直击

  大棚外,寒风凛冽;大棚内,绿意盎然。在盐城市射阳县四明镇建华村,家家户户一改农闲时节“猫冬”的旧习俗,在蔬菜大棚里忙得热火朝天。“我们村是蔬菜生产专业村,全村流转的700亩土地,被两个蔬菜合作社承包了,种些反季节的蔬菜。一个冬天干下来,收入几万元不成问题,有这么好的挣钱机会怎么闲得下来呢?”村民姚勇全一边说着话,一边手指快速翻动,给西葫芦缠藤蔓。

  “冬闲”变“冬忙”,发展高效反季节蔬菜改变了建华村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生产方式,冬季成为增收的重要季节。目前,四明镇新塘村、塘合村、建华村等村居立足菌菇、果蔬、苗圃、草编,做大产业、做足特色,通过开展村企联建活动,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推广入股分红、生产托管、订单购销等模式,带动1000余名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村级集体年增收20万元以上,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

  此外,四明镇原有5个省级经济薄弱村,现已全部摘帽,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达小康。“扶上马”后再“送一程”,为确保脱贫户不返贫,四明镇党委政府想方设法,搭建“致富工厂”200多处,涉及食用菌、草编、纺织服装、渔网加工、药材、大蒜种植加工、生产制造、机械修配等,带动近千个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唱好“致富戏”。

  专家点评

  张立冬(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21年江苏省居民收入情况总体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21年全体居民收入同比增长9.5%,这一增速明显高于疫情之前2019年的增速,为近五年新高。两年平均增长达7.1%,有效烫平了疫情对我省居民收入的不利影响。二是居民收入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全体居民经营性净收入同比增长9.0%,这一成绩难能可贵。经营性收入在我省居民收入中的占比相对较低,经营性净收入的高增长意味着居民收入来源结构的优化,期待这一可喜变化能够长期保持下去。三是城乡收入比持续下降。城乡收入比从2017年的2.28下降到2.16,持续下降,使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更加充分显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吉强 李晞 王梦然 颜颖 丁茜茜 田墨池 宋晓华 洪叶撰稿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