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江苏 > 医卫 > 正文
改革拓新路 发展开新局(26)|向健康江苏大步迈进!江苏推进综合医改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2021/10/27 12:58  交汇点新闻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视察江苏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要求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移动新媒体舆论宣传的优势,为江苏完成中央和省委赋予的改革新使命新任务加油鼓劲、增进共识、凝聚合力,进一步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3月22日起,江苏省委改革办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联合策划推出《改革拓新路发展开新局》专题,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深入宣传江苏全面深化改革的经典案例和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作为全国首批省级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六年来,江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2014年在镇江视察时提出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三医”联动,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实现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病保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机构达标建设和全科医生配备等“十个全覆盖”,有力助推了健康江苏建设。相关经验做法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深化医改十大创新举措,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

  一、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格局

  以医联体建设和强基层为主抓手,推进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格局,全省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就诊比例达72.07%,县域就诊率达93.28%。

  一是着力打造医联体。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医联体612个,其中城市医疗集团98个、县域医共体142个、专科联盟254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18个,24个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区)进入实体化运行。

  二是推动基层机构转型升级。61.19%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以上标准。选择18个县(市、区)开展“大基层服务体系”改革试点,评定确认3批133家“江苏省社区医院”,重点中心乡镇参照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开展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1个以上特色科室比例达50.6%。

  三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出台27条支持卫生人才强基政策措施,2016年以来累计培养全科医生6665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7750人。全省基层卫生人员数量从2015年的20.43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28.58万人,增幅达39.89%,基层卫生人员占全省卫生人员比例提高到34.72%。

  四是完善基层机构运行机制。在紧密型医共体(医疗集团)内部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制度,基层用药目录与二级医院相衔接。基层卫生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超过10万元,年均增长率达12.6%。

  五是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首创研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形成16类人群1200项点单服务菜单,全省重点人群签约率稳定在70%以上,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签约率99.72%。

  六是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县级中医院建设,基层机构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一是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推动各设区市、县(市、区)成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推动省属和市属医院完成党委书记和院长分设。

  二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遴选南京鼓楼医院等4家医院作为国家试点、38家医院作为省级试点。探索建立符合卫生健康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实行编制备案管理,将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提高到190%,另增加10%~15%绩效工资总量,用于医务人员延时加班、值班、夜班和上门服务等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劳动报酬。

  三是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三年计划,全面推进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日间手术、多学科联合诊疗,深化优质护理,加强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

  三、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坚持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促进全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最低补助标准从2013年的30元提高到2020年的88元。构建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综合医院协同服务的“三位一体”综合防控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健康管理转型。

  率先建成覆盖全省集服务监管评价为一体、全业务融合、全程实时溯源的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实现冷链设施监测、疫苗配送流向、疫苗储运和使用管理全程监控,并建立疫苗综合管理、评价、执法监督制度,形成管理闭环。率先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并正式运行,推动建立基础保险与补充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补偿体系。

  四、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坚持保供应和降药价两手抓、两手硬,确保更多便宜管用、救命救急的好药及时充足供应,推动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设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的产品比例和金额比例“双控”指标,按月进行通报,推动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在全省遴选6个县区开展基本药物综合试点,总结经验并扩大实施范围。

  建立短缺药品信息“每月零报告”和三级储备制度,2017—2020年分别对5、14、25、18种短缺药品实行省级定点储备供应。建立健全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明确省短缺药品清单和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的制定、发布流程。

  2019年7月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值医用耗材专面治理,已完成5轮省级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涵盖骨科、心血管科、眼科、普外科等2600余个产品,平均降幅超过50%,最高降幅超过95%,每年可节约采购资金约25亿元。

  2021年起,组织完成两轮药品省级带量采购,涉及24个品种,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11.5亿。落实国家5轮药品集采结果,218个规格中选药品全部执行后,全省每年可节约医保基金106亿元。

  五、完善综合监管制度

  以卫生健康行业综合监管督察为抓手,全面改革完善卫生健康行业综合监管制度。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推进卫生健康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率先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实现卫生监督执法全程可追溯、执法程序正当和内容合法、执法结果实时公开。

  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卫生健康信用惩戒大格局。率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差异化监管,全省卫生健康抽查比例达到20%。

  大力推进“互联网+”在线监管,逐步实现系统内、外,以及区域间的数据共享,通过移动执法、在线监督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执法形式智能化、多样化。

  六、加快构建智慧健康体系

  把“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破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快智慧健康发展进程。

  建立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全民健康平台,归集3.57万家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住院、基本公共服务和管理等数据。164家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国家评定四级及以上标准,约占全国总通过数五分之一。

  建设互联网医院115家,为城乡居民提供预约诊疗、健康咨询、慢性病常见病线上诊疗、药品配送等服务。依托县级以上医院,建立区域性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中心,面向基层开展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远程医疗相关服务覆盖92%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南京、苏州、南通等地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探索慢病管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服务供给新路径。

  策划:任松筠 田梅

  统筹:张超

  文案:肖雷

  制图:郑玲玲

  动画:郑诚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