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创意下乡” 加快旅游提质与乡村振兴
2022/04/29 15:21  

  现代旅游业是创意密集型产业,创意赋能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全面推进“创意下乡”,探索完善创意人才驻村的制度化渠道,创造性地柔性引进各类创意资源,是增加乡村旅游动能、破解产品同质化、实现“五大振兴”的重要举措。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旅游+”和“+旅游”,措施之一就是“创意下乡”“创意进景区”。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商品创意提升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各省(区、市)‘创意下乡’‘创意进景区’工作”,以创意设计呈现文化内涵。甘肃、青海等地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也提出“推广‘创意下乡’‘创意进景区、进服务区、进康养基地’等模式”。那么,在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中,应如何推进“创意下乡”并实现创意落地转化呢?

  一、“创意下乡”是实现旅游质量提升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旅游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服务性产业,这决定了旅游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是创意密集型产业。没有独特、新颖、实用的创意,就难以完成从旅游资源向体验产品的转化、从感官刺激向精神享受的升华,亦无法实现旅游地竞争力的提升、目的地品牌价值的增加。对乡村旅游而言,要想突破以“农家乐”+“采摘”+“花海”为代表的单一化、同质化发展格局,创新项目、业态和产品,提升层次、品质和效益,必须从创意视阈中寻找出路。与开放包容、人才富集、创意活跃的城市相比,乡村地区的创意人才与环境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成为制约旅游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短板之一。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确立了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新方向,肩负着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使命。推进“创意下乡”、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意含量,是构建乡村旅游特色化、体验化、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是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放大带动效应、助推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高端生产要素流动、增强乡村发展动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拓展客源市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人均消费和关联收入、提高重游率和满意度,有利于乡村旅游从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从社区依赖向共建共享、从粗放低效到优质高效转型,有利于实现从大众观光向旅居体验、从休闲娱乐向学习成长、从经济效益向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从促进产业振兴到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升级。

  二、“创意下乡”需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实施形式

  创意是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通常寄寓在各类人才身上,并通过有形载体进行呈现。“创意下乡”是近年来提出的新任务,需要在实践中寻找抓手、建立渠道、完善机制。下面列出的10种形式中,前三种属于政府利用规章固定下来、有明确的实施部门和操作程序的制度化渠道,其余七种属于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非制度化渠道。鉴于各地的自然人文环境、教育科技水平、乡村振兴基础和旅游发展阶段差异较大,应积极探索多元化、本土化、特色化的“创意下乡”实践方式。

  (一)灵活用好原有人才流动渠道。在实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干部的时候,根据本地乡村旅游业的实际需求,考虑选拔派驻具有文化素养、旅游知识、创意能力的人才。

  (二)开展文旅特派员制度试点。借鉴实施多年的三级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有一定乡创与文旅理论方法、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和企业领导,深入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挂职,从事创意策划技术指导、管理咨询服务和人力资源开发。

  (三)实施干部回乡规划乡村行动。总结推广昆明市“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经验做法,组织出生地、成长地或籍贯所在地为涉旅乡村的公职人员和国有文旅企业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集体开展一轮深度调研、举行一次头脑风暴会议、提交一个策划方案。

  (四)整合涉旅公益机构资源。通过民政及相关部门,整合非遗保护、文化创意、社区发展类公益机构与社会企业的资源,为乡村地区旅游业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如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组织的“去远乡学手艺”项目,让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联合村的普米族羊头琴引起各界关注。

  (五)开展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依托乡村学校、旅游点和相关企业,联合大专院校团委、社团及相关院系,建设大学生暑(寒)假社会实践基地,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开展大学生走进特色村寨、进行调查研究、为乡村旅游献计献策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建设涉旅教学研究科普基地。创建旅游管理、文化产业、创意策划、规划设计、影视戏剧、音乐舞蹈、新闻传播、数字媒体等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社会科学调查基地、科学普及基地,设立各类摄影基地、采风基地、创作基地,吸引各类人才前来进行创意活动。

  (七)举办各类涉旅文化创意竞赛。根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和发展乡村旅游实际需要,联合文旅部门、大专院校和相关企业,举办乡村振兴金点子大赛、乡村旅游策划大赛、旅游村寨规划比赛、旅游文创商品设计竞赛、土特产品抖音大赛,集聚社会各界的创意。

  (八)依托网络有奖征集各类创意。发挥互联网超越时空、实时交互、方便快捷的优势,围绕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产品研发、形象传播和经营管理,依托官网、微博或公众号,开展有奖征集优秀创意活动,在扩大宣传的同时获取亟需的创意。

  (九)招引创客前来投资兴业。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加强特色食宿、文化体验、商品开发、康养度假等项目包装,加大推介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引进有创意、有情怀、有经验的创客前来创业,促进项目业态产品创新,带动本地创客能力提升。

  (十)吸引数字游民和“候鸟”人才。立足疫情防控常态化实际,大力吸引停留时间长、创意能力强、网络资源丰富的特殊群体,进行旅居和创意活动。除了各类“飞行博士”“候鸟教授”“银发人才”之外,还应关注新崛起的数字游民群体。

  三、“创意下乡”呼唤建立高质量的落地转化服务体系

  创意这颗种子要真正扎根、开花、结果,要有适宜的土壤、水分和阳光,也要有辛勤的园丁、护绿赏花的人们。对于乡村地区来说,要真正让创意落地、产生效益并带动发展,还需加强理念、制度与手段创新,提高组织动员、资源整合与利益协调能力,围绕创意落地转化建立高质量的服务与保障体系。

  一是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乡镇和村组的干部群众应深刻认识创意对旅游提质和乡村振兴的价值,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创新服务理念, 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本领,为派驻人才、创意人士和重点客群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这主要包括:及时主动地提供创意所需要的信息和素材,为调查、访谈、研究和创作提供各项便利条件,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

  二是加快创意成果转化。分门别类建立乡村旅游创意库或管理系统,提高创意的利用与转化效率。面向本地城乡居民开展宣讲,激发在旅游村镇创业的积极性,增强信心。召开乡村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座谈会,加快创意在企业服务、经营与管理中的运用。及时将各类创意转化为旅游项目,编制旅游项目建议书、招商手册,争取各类涉农涉旅项目扶持资金,考察引进有经济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市场主体。

  三是健全资源要素保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创意类乡村旅游项目的审批手续,对新业态新产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创造性地激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易地搬迁后闲置宅基地,为创意落地提供生产场所、营业空间与建设用地。整合运用乡村振兴相关资金,提供信贷支持,为推进创意转化的小微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保护创意产权持有人的正当权益。

  (注:本文系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项目“独龙江旅游驱动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策”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旅游与规划学院,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

  来源:中国旅游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