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乡村旅游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2022/08/02 17:44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和抓手。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乡村旅游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与转型,特别是红色文化正在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必须提高站位、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和深度挖掘散落在乡村的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助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我国乡村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挑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乡村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客观条件越来越好,不少乡村在旅游安全理念和相关设施配置方面有了大幅改观和提升。然而,乡村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需要更好地结合和运用红色文化。中国作为乡土大国,挖掘红色资源、建好红色设施、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目前,国内较多以红色文化为背景的乡村旅游仅停留在展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遗址遗迹上,且多为图片或实物展示,产品内容不够丰富、展现手段不够多元。

  二是红色旅游没有形成全产业链。产业链条短是乡村旅游收益不高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乡村旅游停留在半日游、一日游。在红色旅游发展方面,则存在红色元素的呈现没有从近代延伸至现代,研学旅游课程设计没有完全体现红色旅游的深刻内涵等问题。

  三是缺少红色旅游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乡村旅游要实现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尤其是红色旅游内涵丰富,对于传播者和弘扬者的要求更高。不仅要解决专业人才的聘用问题,还要考虑如何把这些专业人才留在乡村。这需要加快完善人才引育留用相关机制,构建符合未来乡村发展趋势、创造乡村旅游新价值的人才体系。

  乡村红色旅游发展的浙江路径

  结合当前浙江乡村红色旅游发展的有效经验与现实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全域开发,系统整合乡村旅游地红色资源。首先,应设立乡村红色旅游专项经费,有条件的市(县)、镇、村应拨出一定款项来支撑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其次,完善对景区景点、纪念馆等的运营管理,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整体宣传,推动产品服务纳入更多专业旅游平台。最后,在市(县)一级串珠成链,把更多以红色文化为背景的乡村旅游地统筹起来,在更大范围内完整呈现一域红色文化发展脉络,提升红色旅游的历史纵深感、游客体验感和驻足率。

  二是创新形态,打造以红色研学为主题的研学基地。要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方式之一就是让红色基因融入研学旅游,尤其是要进入中小学研学的课程体系。要让研学队伍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切身体悟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巨大成就。具体而言,可以依托专业团队结合当地特色设计研学旅游的课程路线;将闲置的场地或村舍改造成研学交流的教室、展示厅、多功能厅等;与院校合作,加强对研学成果的多渠道、融媒体宣传等。以杭州淳安下姜村为例,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地,下姜村逐步从一个落后偏僻的小山村成为浙江乃至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如今,下姜村致力于打造“梦开始的地方”红色品牌,大力发展沉浸式红色体验游。

  三是凸显特色,打造以红色文化为特征的精品民宿。乡村民宿可将“住”的功能性与当地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在拉动消费的同时丰富游客体验,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将红色元素融入到民宿经营中,可以视作是红色文化的可视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划:一是由村委会牵头积极向社会寻找优质资源,建立起开放性、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渠道,实行“政府+民宿+农户”的新型运营机制与管理模式。二是精选几家民宿,将其打造成样板。现代化的乡村民宿需要将现代化经营理念、个性化特点和乡村发展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可通过选树典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借助相关产业、行业协会的帮助,结成战略联盟,彼此交流经验、互通信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规范性、品质和满意度。

  四是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更多有意愿的村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接受技能培训等方式,完成从小农生产者向现代旅游服务提供者的转变;让红色村庄通过产业发展,培养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此,一是由村委会牵头,协同景区管理公司、民宿协会为民宿经营者、零售商店(小贩)、景点工作人员等旅游产业链上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系统的培训,同时通过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墙等平台帮助村民了解发展红色旅游的多重意义,使旅游从业人员和村民在接待各类游客时有主人翁的态度,呈现出专业的接待水平。二是村委会协同导游协会对来乡村旅游地的导游进行导游讲解的培训,并组织专业人士撰写乡村旅游地导游解说词,以规范各旅行社导游的讲解。三是定期请专业人士来乡村旅游地作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方案及措施,以实现乡村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来源:浙江日报

标签: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