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不单单清华有古墓,南京这几所大学校园内也上演过考古传奇
2019/06/20 19:09  新华报业网  于锋  

  

  5月31日晚,清华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该校第六教学楼北侧发现了古代墓葬95座,年代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清代。此前,古都西安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发现过古墓,有人因此调侃:去这些学校,“上学如同上坟”。

  在拥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南京,历年来也有多所高校有古代墓葬“现身”,其中不乏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上周六,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办的“随园六朝考古学术工作坊”上,与会青年学者对多座发现于高校校园的古墓考古研究展开研讨,提出了新鲜的学术观点。

  

  考古发掘总能引起广泛关注

  这几座南京高校都曾发现古墓

  南京有哪些高校曾发现古墓?记者做了一番简单梳理。

  1972年,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北大楼后发现了一座大型东晋墓葬,学术界对墓主身份的考证长期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这座墓是一座东晋帝王陵墓,位于东晋“鸡笼山之阳”帝陵区内。

  1998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进行道路施工时,发现了东晋名臣、建昌伯高崧家族墓。三座墓中出土大量精美随葬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同时期墓葬中都属罕见,轰动了学术界。东晋高崧家族墓考古入选了“199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13年,高崧家族墓和另外几座孙吴家族墓葬一起以“仙鹤观六朝墓地”之名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崧家族墓示意图

  此外,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发现过明中山王徐达第六代孙、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夫妇墓;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和南京理工大学分别发现过西晋、东晋和南朝时期墓葬。

  南京各高校有如此之多的“古墓派”,充分说明南京这座城市历史悠久,地下埋藏文物丰富。“对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和高崧家族墓的学术研究至今还在持续,依然有未解之谜等待学者们去破解。”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高说。

  高崧家族墓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位于南师大仙林校区内的高崧家族墓共有三座,分别编号为M2、M6、M3。墓中出土的金银、铜铁、玉石、玻璃、琥珀、水晶、陶瓷等各种质地文物多达400余件,又以成组成套的玉器和各类金银器最为引人注目,其数量之多,品类之全,工艺之精湛,连见多识广的考古专家都叹为观止。

  

  M6出土的蝉纹金珰

  高崧家族墓另一突出特点是墓主身份较明确。王志高介绍,M2墓中发现了墓志,证明墓主是东晋建昌伯高崧及其夫人谢氏。M6、M3中虽然没有发现墓志,但可推测M6的墓主是高崧父母高悝夫妇。高悝曾任丹阳尹,是当时都城建康(南京)最高行政长官;M3墓主是高崧之子高耆夫妇,高耆官至散骑常侍。

  

  高崧墓志拓本

  此次的“随园六朝考古学术工作坊”旨在邀请中青年考古学人,对重大考古发现交流探讨独到的见解。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的青年学者袁方对本校校园内的“东晋高崧家族墓”怀有浓厚兴趣,她对高崧家族墓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晋书高崧传》记载,高悝晚年曾因纳妾之事而被罢黜官爵,高崧无奈之下,五年后才将父亲葬到仙鹤观。仔细分析史料后袁方发现,高悝之所以被“停丧五年不葬”,并非因为史书中记载的“纳妾”,而是卷入了朝堂上外戚庾氏兄弟与王导、何充等元勋旧臣的权力之争,不幸被剥夺爵位。一直到庾氏兄弟失势后,高氏的爵位才被皇帝下诏恢复,之后高崧按照光禄大夫和建昌伯的身份隆重安葬了父亲。

  

  M6出土的鎏金铜砚滴

  

  M6墓出土的玻璃碗

  在高悝墓中,专家发现了玉组佩、铜砚、鎏金砚滴、玻璃碗等珍贵文物。玻璃碗是由波斯萨珊王朝传入东晋的珍奇之物,在当时就极其罕见。袁方认为,高悝墓随葬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充分说明:高崧想通过体面的厚葬宣示父亲高悝沉冤得雪,高氏家族再度兴盛。

  南大校园内的“东晋帝陵”

  距离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考古发掘已有47年的时间了,围绕着这座六朝帝陵,依然有多个疑团没有廓清。

  南大北园东晋大墓由墓门、甬道、主室、侧室甬道、侧室等部分组成。甬道内设两道门,这种设置方法常见于六朝帝陵。从大墓中,考古专家清理出陶案、凭几、陶盘、卧龙座、卧虎座、陶俑、鸡首壶、青瓷辟邪形插器、蝉纹金铛、金叶片、水晶珠、玛瑙珠、玻璃碗等各种陪葬文物。卧龙座和卧虎座非常特别。南京大学蒋赞初教授结合种种线索判断:南大北园东晋大墓是一座帝陵。

  

  南大北园大墓结构图

  这位葬于北大楼后的东晋帝王究竟是谁,学界长期存在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晋成帝司马衍两种说法。南师大文博系青年学者渠雨桐认为,晋成帝司马衍去世时已是东晋中期,墓中第一组出土器物属两晋之交,时代上不符,此墓为东晋成帝兴平陵的可能性不大。再结合出土文物的年代,以及墓中侧室有女性祔葬等因素,墓主很有可能就是晋元帝司马睿。

  

  晋元帝司马睿

  王志高等知名学者曾经认为,南大北园东晋大墓主室内合葬的是司马睿晋元帝和追尊的皇后虞氏。侧室内祔葬的则是晋元帝后妃荀氏。荀氏是东晋第二个皇帝晋明帝司马绍的生母。渠雨桐则认为,荀氏祔葬建平陵的证据和史料还不充足。北园东晋大墓第三位墓主身份的确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南大北园东晋墓中发现的青瓷羊

  

  南大北园东晋墓中发现的陶俑

  南林大“锦衣卫墓”出土蓝釉梅瓶

  除了这两个重大考古发现,还有哪些学校发现过古墓?

  位于太平门外的南京农业大学,其校园的一部分,曾是明代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家族墓所在地。

  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南林大校园外面陆续发现了徐达第三子徐膺绪夫妇墓、徐达第三代孙徐钦夫妇墓、徐达第五代孙徐俌夫妇墓,徐俌墓的尸身还保存完好,这些墓均出土了包括雕花白玉腰带、金镶玉腰带在内的一批丰富文物。

  

  南林大校园内发现的徐达家族墓

  

  南林大校园内发现的徐达家族墓

  2012年4月,一座古墓在南林大校园内东面的“南大山”被发现,经过清理后发现,这是一座明代夫妻合葬双室砖砌墓,出土墓志显示,墓主为徐达第六代孙、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夫妇。专家在墓中发现一件白色陶罐、一件蓝釉梅瓶。据介绍,徐君叙是明代弘治、嘉靖年间人,其墓中陪葬的蓝釉梅瓶价值极高,出土后就作为珍贵文物,放置在市博”玉堂佳器“精品厅内陈列。

  

  徐君叙墓中发现的蓝釉梅瓶

  南农大和南理工校园内的六朝墓

  位于城东的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也上演过考古故事。

  1986年,卫岗南京农业大学校园内清理出一座西晋砖室墓,出土盘口壶、双系罐、铜镜、漆耳杯等文物,其中,盘口壶上有铭文“七升”,引起关注。专家推测,“七升”指的不是盘口壶的容量,而是象征墓主拥有的财富。1991年,南农大校园内主楼北部再次发现一座东晋砖室墓,出土物中的龙首帷帐座,一般只现于大中型墓葬,是皇室成员的随葬品,由此显示墓主地位较高。有专家认为,六朝前期的卫岗地区,可能是一处高等级的贵族墓葬集中地。

  

  “七升”铭文

  2001年,距离南农大不远的南理工校园内,东山工地施工中发现一座南朝双室并列砖筑券顶墓,出土青瓷盘口壶、高祖盘、青瓷碗等物品。

  《南京理工大学南朝墓发掘简报》介绍,出土的青瓷盘口壶器型高大,釉色晶莹,肩部浅刻一周覆莲花瓣,花形优美,线条流畅,体现了南朝时期民间娴熟的绘画技艺,堪称南朝瓷器中的精品。另外一件高足杯,在南京南朝墓葬中也极少发现,也极具价值。

  太监墓中的“神秘铁索”

  2005年,位于江宁的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区建设职工宿舍楼的地下发现一座规模较大的砖室古墓。

  经南京市博物馆专家清理,此墓是一座规格很高、形制独特的宦官墓葬。墓中出土文物不多,但所发现墓志却极有价值,显示墓主是明代初年都知监太监杨庆。

  

  明都知监太监杨庆墓志盖拓片

  杨庆曾多次参与郑和下西洋的远航,和郑和、洪保、王景弘等都是杰出的航海家。他还出任过南京守备太监。

  杨庆墓的形制非常独特,专家在墓后壁左右两壁壁龛上,发现了四具铁索,显得非常神秘。杨庆墓后室中央有棺床,但铁索的出现使人推测,杨庆的棺木并不是直接放置在棺床表面,而是用悬挂在四具铁索上,形成悬棺,只是因为时间太长,棺木全部烂光,因此考古发掘中并没有直接看到悬棺的景象。

  

  杨庆墓中发现的铁索

  专家认为,“铁索悬棺”葬式与道教徒修行活动有关,为了体现其死后“游太空以栖神”的升仙追求,希望更加接近天界。杨庆很可能和很多宦官一样,热衷道教,采用了铁索悬棺的葬式。

  交汇点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