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南京拎牢“米袋子”“菜篮子”,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020/05/28 10:04  南京日报  

  总书记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3日上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政府工作报告原声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恢复生猪生产。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

  代表委员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团省委兼职副书记鲁曼:创业经历告诉我,农业创业想成功,一定要打破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向科技要财富、向网络要效益。如何利用电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是我关注的话题。这次两会上,我带来关于如何高质量发展农村电商的建议。建议推进农村电商培训,有组织地帮助农户销售。组织专业的直播团队帮农户卖货,借助政府集中采购,对贫困地区农产品进行重点宣传。此外,还要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基地建设,整合培养各区域电商资源,建立青年创业团队在电商扶贫中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我一直关注农业农村发展,农业稳,天下安。“米袋子”“菜篮子”一头连接着农业这根经济命脉,一头连接着百姓的民生刚需,对“三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又是消费大国,我建议,加快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竞争力,在粮油加工领域培育粮食产业主力军,可实施“百强工程”,通过财政支持、信贷支持、科技支持,在“十四五”期间培育100家粮油加工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使之成为我国粮食产业的主力军。把粮食产业做优做强,在保障粮食安全同时,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1500亩有机水稻田,绿油油的良田铺开了一幅生态好、产业强、景色美的新画卷。 通讯员 张福敏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高淳区桠溪街道观溪社区水田里,村民们正在起捞名为轮叶黑藻的水草苗。通讯员 高晓平摄

  南京答卷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近年来,南京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夯实农业稳产保供、农村环境改善、农民持续增收的各项基础。

  今年,南京“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生猪有序生产,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定供给,确保了物价平稳,为南京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南京“三农”战线还将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三农”各项重点工作,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短板补得更实,加快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打牢基础

  守好百姓“菜篮子”“米袋子”

  眼下,天气晴好,正是水稻夏耕栽插的大好时机,走进高淳固城街道禅林、花联、双全、振兴、九龙等村的田间地头,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据了解,今年禅林村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对禅林山治理后的部分矿区清理平整复耕,扩种杂交水稻100亩;花联村对废弃大棚进行整治,通过复耕计划增加水稻种植面积70亩;振兴、九龙两村通过垦荒复耕,计划增加杂交水稻面积各100亩。

  这里70亩,那里100亩……单个数字虽不起眼,却体现了南京稳定粮食生产的决心。当前,南京各区按照“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不得少于上年”的目标要求,开始积极谋划、调整布局、分解任务。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汇总,今年南京粮食生产预计种植面积达206.5万亩、粮食产量19.53亿斤,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24.4万亩,均超省下达给南京的目标任务。

  “米袋子”鼓鼓的,“菜篮子”也是满满的。2019年,南京蔬菜播种面积达120万亩,产量280万吨,在农业农村部对各市“菜篮子”指标考核中,南京的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两项都得了满分。今年疫情期间,南京蔬菜生产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自2月1日起,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各区增加蔬菜种植面积,抢播抢种绿叶速生蔬菜,合理安排种植茬口,保障蔬菜供应;同时,多举措开展产销对接,通过建立三大市级公益平台,疫情期间已累计销售蔬菜等农产品1000吨,惠及市民6万户。

  生猪生产事关民生,是“菜篮子”工程的重中之重。去年,受非洲猪瘟疫病、生态环境整治等因素叠加影响,全国范围内生猪产能大幅下滑,生猪及猪肉价格长时间处于高位运行。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的决策部署,南京相继出台《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市场供应的实施意见》《南京市进一步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举措》等扶持政策。

  有了政策红利和资金奖补,南京的生猪生产迎来利好,养殖户的积极性也大为提高。“现在出台的奖补政策一个接一个,力度都很大。有了奖补能减轻一部分养殖生猪的压力,今年我打算再扩大养殖规模。”浦口区一位养殖户说。

  南京恢复生猪生产提出的目标是提档升级,不仅要保证量,还要保证质,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养殖是必由之路。目前,南京新改扩建12个万头猪场项目正在全面有序推进,6-7月份可全部竣工。“预计新增产能48.8万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说。

  六合马鞍街道泥桥村村民正在收割旱芹。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补齐短板

  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近年来,南京突出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四个重点,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走在溧水区晶桥镇的绿水青山间,一座座美丽的村庄掩映其中,村口河塘碧波荡漾,鱼儿嬉戏;村庄小路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在晶桥镇的诸多自然村中,前李村的村居环境提升最为明显。晶桥镇人居办主任邰华凤介绍,“过去村里乱堆乱放现象严重,露天粪池和旱厕较多,再加上村民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卫生环境糟糕。”

  当地的村庄环境大变样,是因为找到了一个“三口三化”的小支点,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邰华凤介绍,“三口三化”是指村口、门口、塘口和洁化、绿化、美化,以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切口小、易执行,而且群众感受更加明显。

  晶桥镇的村居变化,只是南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一处缩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南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圆满完成年度目标,整治工作得到国务院人居环境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数据显示,2019年,南京完成省定无害化户厕改造任务1.6万座以上,修缮升级改造户厕4.9万座;南京所有行政村全面开展垃圾分类,配备入户分类桶约78万个、收运车辆2300余辆,推行“二次四分”法;建成1363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远超年度建设计划;南京所有自然村在完成“三清一改”任务基础上,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并探索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补短板的同时,还注重强优势。南京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早、动作快、成效显著,在全省乃至全国声名远扬,目前,南京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各类美丽乡村884个,这些美丽乡村都被重点打造成乡村全域旅游目的地,带动了南京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去年九月,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十五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在栖霞区八卦洲街道陌上花渡园区开幕。通讯员 郜健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多措并举

  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南京多举措办好民生实事,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高淳一直以螃蟹产业闻名,在高淳桠溪街道桠溪村,有的村民不养虾蟹,而是种起了水草,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这些水草是蟹塘里不可或缺的宝贝。”桠溪田福水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田福介绍,水草名叫轮叶黑藻,种植在蟹塘里,不仅能给螃蟹提供轻饲料,还能净化水塘水质,合作社每年都会为村民提供免费技术指导。据了解,村民一年中有春夏两次收获草苗的机会,平均年亩产效益5000元,目前,桠溪村水草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种植户有600多户,水草种植已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重要产业。

  像王田福这样的“土专家”“田秀才”,在南京还有很多。以致富带头人为引领,南京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遍地开花”,他们通过股份合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小农户增收。

  为促进农民增收,南京还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2019年南京农业农村条线市级农业专项资金安排超过13亿元;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深入开展以“宁姐月嫂”“农村电工”为代表的就业技能项目培训;加快建设高素质农民队伍,推进农民由“身份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确保南京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据统计,2019年,南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36元,同比增长9.4%。

  今年一季度,南京努力克服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1元,虽然比上年同期减少49元,但收入位次首次进入全省前三,较往年前进一位;虽然增幅下降0.4%,为近年来最低水平,但好于全省下降0.9%的平均水平,增幅位居全省第二。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南京农民增收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下一步,南京将坚持把富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鲜明导向和检验标准,不断开辟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减弱、趋势不逆转。

  部门回应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晓平: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南京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统筹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推进“四新”行动,加快保障生猪等重要“菜篮子”产品供应,加快推动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打造长三角最洁净美丽乡村,加快扩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开启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模式,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都 许琴 谈洁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