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我在社区的日子丨苏丽敏:服务居民,我们是专业的
2020/06/21 18:02  交汇点新闻  唐悦  

  【开栏的话】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社工是最活跃的基层“单兵”。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之际,我们忘不了,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战“疫”中,那些忙碌的身影。是他们,餐风宿雨驻守在社区门口;是他们,披星戴月护送去隔离点的居民;是他们,用生命影响生命;是他们,牢牢密织家园的安全屏障。交汇点民生频道把镜头对准南京市建邺区基层社区工作者,推出《我在社区的日子》系列报道,展示建邺区社会治理创新探索,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的氛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苏主任,我们那个残疾人证要怎么办?”“楼道里的灯泡不亮了”“隔壁装修太吵了”……

  梅雨季,雨停间隙,南京市建邺区沿河社区主任苏丽敏总是要出去巡查一圈才放心。她总是一边走,一边和居民打招呼,解答问题,一边还麻利地捡起没有丢到桶里的垃圾。只要进了社区大门,苏丽敏的眼里手里就全是活儿。

  沿河社区居住着近1万人,每个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是社工需要解决的大事。

  今年38岁的苏丽敏是中级社工师,大学一毕业,她就来到沿河社区,这位“老社工”把青春写在了社区的一方土地上。

  就在记者采访时,苏丽敏的同事突然接到电话,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求助,连日来的暴雨导致他们家阳台漏水。放下电话,苏丽敏一行人便立即出发去居民家查看,并联系专人来维修。

  苏丽敏所在的沿河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居民需求复杂,需要社工操心的事比一般小区要多。在苏丽敏心里一直装着“一本账”:3300多名老人、300多名7岁以下儿童、93户低保户、260多名残疾人……这些都是需要花很多心思的重点服务对象。

  尤其最近,有一件事让社区很头疼。建邺区的老旧小区开始逐步移交物业公司管理,在移交和风险排查时,发现自行车、电动车车棚住人现象很普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去年附近就有小区车棚着火。

  但住在车棚里的大多是困难居民,像沿河社区的陈阿姨,一个月退休金只有1000多元,家里还有残疾人,看车棚也能带来一些收入。

  “这种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必须慎之又慎,需要专业的社工方法,处理好情、理和法的关系。”苏丽敏说,从去年起,社区就开始“吹风”,向大家宣传车棚住人的危险性,对离开无去向、生活困难的居民,还要帮他们找好出路。虽然矛盾重重,但社区目前已成功劝说1户人家搬走,还有6户需要清理。从通知到搬离,最少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说服工作。

  “社区工作包罗万象,琐碎细小,但再小的事在居民眼里都是大事。”苏丽敏坦言,新时代的社区社工身份更加多元,他们不但是“楼长、河长、路长”,最近推行垃圾分类,他们的身份又多了一个——“桶长”。

  万人社区的和谐善治,仅靠13名社工维系,显然力不从心。因此,在苏丽敏和同伴们十多年的努力下,发展了一支“橘马甲”志愿者队伍。如今,197名志愿者分散在各单元,他们来自社区,服务社区,也服务自己。尽管成员不断变化,但持续有新成员加入,团队规模保持稳定。

  沿河社区的百姓书屋是居民的精神家园,日常维护几乎全由志愿者承担。走进书屋,84岁的邵瑞云奶奶正和同事一起对照表格整理图书。百姓书屋2010年成立,邵奶奶说,她是第一批志愿者,现在还是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他们还走出去,送书上门,方便居民阅读。

  比起常态化工作,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一场“大考”。疫情期间,沿河社区共有190人居家观察,17人在隔离点隔离。社工们白天全员值守,晚上轮流排班。凌晨两三点来电话,去接从高风险地区回来的社区居民,在疫情严重时期是常有的事。

  社区封闭管理期间,曾有一位精神病人,因为没戴口罩拒绝配合还动手打了人。社工立即报警,但这位居民在派出所里发烧了,社工又送他去医院检查。“当时我们心里也打鼓,但他是辖区居民,此时社工不上,谁上?”幸而检查结果出来,虚惊一场,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除此之外,医生上门为居民做核酸检测时,社工也需要全程陪同,在疫情初期,社工们的防护措施也不充分,“当时不感觉,现在想想有点后怕。”苏丽敏说,从1月24日直到今天,社区疫情防控的弦一点没敢松。

  疫情防控的担子虽然很重,但在苏丽敏看来,却也是一次让社工全面成长的机会。社工团队以中青年为主,家里孩子普遍年龄小,却没有人提困难,要求减少工作。一位社工的小孩才5岁,疫情前家里老人突然生病,她仍然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从没说过放弃。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是沿河社区社工和志愿者们自己编的一首歌。苏丽敏认为,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社工、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的关系。

  采访中,苏丽敏始终带着一份职业的自豪感:“我很幸运,从事了社工这份工作。我也很期待,未来社工能发挥更多的光和热,做社会矛盾的化解器,做社会治理的螺丝钉,让全社会都能认识社工、理解社工、支持社工。”

  交汇点记者 唐悦 视频制作 张琦

  实习生 姚依依 杨书悦

  通讯员 陈庆年

  策划 王晓映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