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南京第一缕文明曙光展”开幕,3000年前的“南京人”就爱吃鸭子
2021/12/29 17:33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12月28日,“南京第一缕文明曙光——湖熟文化专题展”在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隆重拉开帷幕。

  今年恰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也是湖熟文化发现70周年。湖熟地处江宁区东南部,是秦淮河畔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据史籍记载,西汉初年,始设胡孰县,汉武帝时分封胡孰侯国,东汉时湖熟镇已经设立。

  1951年,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学家曾昭燏、尹焕章和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胡小石,在湖熟居民钱立三的带领下前往江宁湖熟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一批早于史书记载的古遗址,随后又在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滁州等多地发现同类遗址。1959年,曾昭燏、尹焕章正式提出了“湖熟文化”的命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湖熟先民生活场景还原

  江宁区博物馆馆长刘文庆介绍,湖熟文化是以宁镇山脉地区为核心的本土文化,距今3600至3000年。考古发现证明,湖熟文化时期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青铜的开采、冶炼、铸造技术,步入了文明时代,因此,本次展览的名字被定为“南京第一缕文明曙光”。展览标题由为湖熟文化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考古学家、南京大学教授蒋赞初先生亲自书写。

  曾昭燏先生

  展览的内容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名为“小镇大发现”,主要介绍了湖熟文化发现的历史和相关的学术研究。第二单元名为“回望千年事”,主要介绍湖熟文化时期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第三单元名为“文明自此始”,主要介绍湖熟文化先民们掌握的先进技艺,包括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原始瓷的烧制、印文硬陶的烧制等。

  展览现场还原的湖熟文化台形遗址。

  带角状把手陶鬲、带柄三足陶器、陶鼎、穿孔石刀、石箭镞……展览一共展出了湖熟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器物约110件,反映了宁镇区域的商周时代文化面貌,也反映了湖熟先民的生活面貌。

  考古发现证明, 湖熟文化先民已经摆脱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他们修筑房屋,种植水稻、小麦,圈养动物,同时也靠采集狩猎获取生活物资。

  有趣的是,在湖熟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猪、狗的遗骨,同时,湖熟先民可能还饲养鸭子,稍晚于湖熟文化的土墩墓中有就发现有成罐的鸭蛋。今天南京人养鸭子吃鸭子的习惯,可能就始于湖熟文化时期。

  湖熟文化遗址上发现的3000多年前的鸭蛋

  刘文庆介绍,考古发现表明,湖熟文化先民不仅开始了定居农业,出现了原始瓷、印纹硬陶等先进制陶技艺,也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进入了文明时代。因此湖熟文化被誉为“南京文明的摇篮”,填补了秦淮河流域乃至整个宁镇地区前国家时代的历史空白,奠定了南京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根基。

  展览上展出的各种湖熟文化文物

  展览上展出的各种湖熟文化文物

  展览上展出的各种湖熟文化文物

  展览上展出的各种湖熟文化文物

  展览上展出的各种湖熟文化文物

  本次展览,除了展出出土的陶器、石器、青铜器、动植物标本等实物外,主办方还采用了先民生活场景复原、考古场景复原、多媒体视频介绍、游戏互动、照片墙等形式,让参观者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湖熟文化多年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了解江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南京博物院张勄研究员以湖熟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为主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南京博物院张勄研究员以湖熟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为主题,为观众带来精彩讲座。

  刘文庆表示,“湖熟文化”来自湖熟先民的创造与积淀,时隔千年,以“湖熟文化”为组成部分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依旧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展览既是为历史寻根,也是为未来发展寻找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在新时代发展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宽广的文化繁荣之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